新華網 正文
新農人“魔都”種稻米
2020-09-22 07:49:3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一塊塊金色的稻田裏,一顆顆飽滿的谷粒壓彎稻稈。一輛輛收割機來回穿梭,一臺臺烘幹機開足馬力,機器的轟鳴聲奏響秋日的豐收旋律……説到上海,人們總會想到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金融高地,殊不知這片改革開放、創新創業的熱土,也是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質農業、品牌農業的沃土。

  從“高産”聚焦“優質”,從“種稻谷”轉型“賣大米”,一批本土新農人正在快速崛起,用新技術、新思維探索農業農村新業態、新動能。上海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也引領著鄉村振興、産業升級的新方向。

  綠色農業:“我的夢想是種出真正世界級的大米”

  曾經,上海的大米市場一直由東北大米和蘇北大米佔據主導地位,部分高端市場以日本越光大米和泰國、印度等東南亞香秈大米為主,上海本地産大米難覓蹤影。近十年來,在穩定發展常規品種的同時,上海大力發展地産優質稻米産業,育成“松早香1號”“滬早香軟1號”等一批特色早熟中粳類新品種,在滬郊各區推廣種植。

  崇明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地産水稻主栽區。在2017年初步完成“崇明大米”區域公共品牌整合的基礎上,崇明今年精選萬畝良田,用于生産無化學肥料、無化學農藥的“兩無化”水稻。

  1985年出生的朱玉濤是土生土長的崇明人,瘦高的身材和黝黑的皮膚是他八年從事一線水稻種植的見證,目前負責上實農業崇明東灘基地7號區的3000畝稻田。黑色球帽、防曬袖套、運動鞋,一身運動裝扮的他在田頭奔走,指揮現場機械收割作業。

  “原來種水稻三分看人,七分看天。祖輩、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但産量低,品質也不行。現在我們有優良的品種、現代化的農機,從育種、播種到收割的全流程作業也都有一套標準和規范。”朱玉濤説。

  上實東灘基地是著名地産大米“東灘大米”的原糧生産基地。據田間測産,今年國慶稻産量畝産可達475公斤,較去年增産18.75%。剛從田間收割上來的稻谷,通過現代烘幹設備,可以在短時間內將稻谷含水量從30%左右降至15.5%以下,大幅縮短新米上市時間。

  去年,上實農業與叮咚買菜簽署了戰略協議,探索“訂單農業”發展新模式。“我的夢想是種出真正世界級的大米。”朱玉濤説。

  品牌農業:“賣大米比賣稻谷每畝增收360元”

  在松江區泖港鎮,一片片金燦燦的稻谷被大型收割機齊茬口“吞”下,稻谷經田頭的運輸車源源不斷地送往不遠的加工廠進行脫粒烘幹處理。車間裏,家庭農場主范慧峰親自上陣,和工人們一起為“松早香1號”封袋、裝車。

  “松江大米”是上海唯一的稻米類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在上市銷售前,“松江大米”有著非常嚴格的質檢環節,初步加工後的大米需要通過檢測員的抽樣檢測:米粒的水分率要達到15.5%、小碎米率要達到1%以下……近乎嚴苛的標準,都是為了達到最佳口感和品相。

  “以水稻畝産1200斤來計算,從賣稻谷到賣大米,去掉成本,家庭農場每畝可增收360元。”范慧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2013年12月,被評為“鄉間創客領路人”的范慧峰聯合其他5戶家庭農場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模式,成立了上海匯民農業專業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銷售大米約206萬斤,簽約的家庭農場主已達45家。

  據了解,今年松江區在三個糧食主産街鎮建設助力農産品銷售的“優質稻米産業化聯合體”。聯合體以轄區內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行銷組織為牽頭主體,輻射帶動5個以上家庭農場,實現統一生産管理、生産標準、主打品牌、包裝設計、行銷價格、利益分配,幫助更多農戶實現從“賣稻谷”到“賣大米”的轉變。

  作為國內最早探索家庭農場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的地區之一,松江區的家庭農場建設至今已走過了整整13年,並不斷縱深發展。如今共有862戶家庭農場活躍在松江的廣闊田野上,經營著13.7萬畝的稻田生産,佔全區糧食生産面積的95%。2019年,松江區純糧食家庭農場戶均年收入15.7萬元,機農一體家庭農場戶均凈收入20萬元,種養結合家庭農場戶均收入30萬元。

  都市農業:用綜合型家庭農場助推鄉村振興

  “別看我現在一張臉黑紅黑紅,每天不修邊幅的。回來種地前,我都能給自己的服裝廠當模特。”“80後”家庭農場主黃生飛動作麻利,言語耿直,臉上始終洋溢著燦如秋陽的笑容。她是浦東新區宣橋鎮季橋村的第一個家庭農場主,在當地擁有一個響當當的綽號“米姑娘”。

  2015年獲得村裏106畝流轉土地的經營資格後,曾經從事服裝加工生意的黃生飛開始了自己的家庭農場經營,以水稻種植為主業。發展至今,生飛家庭農場已經形成了700多畝的規模,其中“國慶稻”就有300多畝。

  截至2019年末,浦東新區有家庭農場541家,經營面積9.9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8.3萬畝,家庭農場水稻種植面積佔浦東新區水稻種植面積60%以上。

  “以前我們的水稻收割後需要運到奉賢,借用他人設備進行加工,運輸和加工過程的損耗在5%左右。今年區裏幫我們建設了自己的烘幹庫房,基本沒有額外損耗,相當于增收了。”黃生飛説。

  結合浦東新區“三高”(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定位,黃生飛從一開始就瞄準了優質品牌大米的生産——選用上海本地優質稻米品種“松早香”係列,從外地運來鴿糞作為有機肥施用。依靠口碑行銷,“生飛大米”2017年第一次參展浦東農博會就賣出了10萬斤,目前的市場價賣到每斤10元。

  從去年開始,黃生飛又開始嘗試“水稻+大球蓋菇”的迴圈農業模式。種水稻産生的秸稈堆疊成垛,變廢為寶用來種大球蓋菇,一地兩用可以增加一大筆收入。同時,種過菌菇的秸稈分解還田,又能修復和改良土壤,提升來年大米的品質和産量。

  從向往城市到回歸鄉村,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正日益成為現代人向往的“詩與遠方”。今年生飛農場又策劃了一係列水稻插秧、收割的農事體驗活動,市場反響很好,尤其親子家庭報名踴躍。(記者張夢潔、許東遠、李海偉)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新聞:

  早稻增産4.1億斤的背後——江西克服疫、汛“雙考”交出豐收答卷

  新華時評:豐收在望有底氣

  今秋豐收猶三思

  他帶著海南媳婦回老家辦農場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載入更多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秋日黃河美
秋日黃河美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652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