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近六成被調查大學生擔心“猝死”,掌握這些知識或許能救命
2020-09-15 07:19:38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青年學生進行心肺復蘇操作學習。陳政/攝

  從青年演員錄制節目時突然倒地逝世,到大學生球場猝死,再到山東援鄂護士張靜靜突發心臟驟停經搶救無效後去世……青年群體猝死頻發,讓“心源性猝死”受到社會關注。今年9月12日是第21個“世界急救日”,日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廉思領導課題組開展的“大學生公眾急救認知及應急設備使用狀況調查”報告出臺。報告顯示,青年學生對于猝死的風險意識強,在心肺復蘇知識和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使用方面呈現出較強的學習渴望和成長需求,但在相關知識技能方面知曉率低,應急救護能力明顯不足。

  廉思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就整個社會層面而言,青年群體,尤其是擁有高學歷的90後青年群體,往往都有很高的自我要求和期待。然而在優秀成為習慣的同時,經常透支身體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由于大多數心源性猝死發生在醫療機構以外,如家庭、公共場所等,導致第一目擊人多數並非醫療專業人員,因此,掌握更多的急救技能技巧,在事發現場也許就能成功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

  超九成受調查者希望學習心肺復蘇知識,能完全掌握者不足5%

  廉思課題組撰寫的《大學生公眾急救認知與校園AED普及狀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58.13%的被調查大學生最擔心罹患的疾病是心肌炎/心源性猝死綜合徵,遠高于對其他疾病的擔心;在所有急救知識類別中,61.46%的被調查大學生表示最想了解心肺復蘇知識;認為學校“非常有必要”和“比較有必要”組織學生係統學習心肺復蘇相關知識的受調查者佔比達到了92.57%,但能完全掌握心肺復蘇知識者僅佔4.86%。

  “基于這樣的現狀,非常有必要加強青年對急救知識的了解,同時提升他們相關設備的操控能力。”廉思表示,在年輕人中推廣急救知識和AED操作技能,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心源性猝死事件的死亡率,使心臟病危急重症的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把猝死對生命的威脅降到最低;另一方面,青年群體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學會了急救知識和AED操作技能,能夠促使在社會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公共急救氛圍,引導社會公眾主動分享急救知識和技能,最終形成全民會急救、敢救的社會風氣。

大學生採取急救措施時存在顧慮的原因分布(%)。廉思課題組供圖

  不良生活習慣增加青年猝死概率,“黃金4分鐘”內成功被救者存活率可達32%

  “傳統觀念多認為,猝死是老年病,與年輕人關係不大。但近年來數據表明,年輕人也是猝死高發人群。”課題組成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胡志成介紹,青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器質性心臟疾病。電解質或酸解平衡紊亂、應激或情緒波動也顯著增加器質性心臟疾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發生概率。極端情況下嚴重的電解質或酸解平衡紊亂、應激或情緒波動本身,也可導致心源性猝死。許多先天性疾病或遺傳性疾病,在年輕人中更為常見。

  “除此之外,年輕人經常熬夜,有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比例高,加之生活節奏快,工作學習壓力大,使得電解質或酸解平衡紊亂、應激或情緒波動的情況頻發。”胡志成説。

  “心臟驟停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胡志成介紹,心臟驟停的搶救時間極其短暫,搶救成功率與開始搶救時間直接相關。一旦發生心臟驟停,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至關重要。“黃金4分鐘”內被成功搶救的患者存活率可達32%,搶救時間每延後1分鐘,患者生存率就會下降7%-10%。只有在“黃金4分鐘”內對患者實施有效的現場急救,才能顯著降低心臟驟停患者的死亡率。

  “若在醫療機構以外或無除顫設備的地方發現有心臟驟停者,應立即呼救,同時迅速開始徒手進行心肺復蘇;若在醫療機構內或有除顫設備的地方,應迅速獲取除顫儀,檢查患者心律情況,如符合除顫指徵則立即除顫,力爭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有效的救治,提高患者生還率。”胡志成説。

  胡志成表示,猝死這種“暫態死亡”,在發生前沒有明確的預警信號,即便有所謂的預警信號,大多也並不典型。但如果近期出現與活動相關的胸悶胸痛、憋氣乏力、心慌心悸、牙疼、下頜部疼痛不適,以及左肩、左上肢、背部疼痛,或者黑矇、一過性意識障礙、暈厥先兆等症狀均需及時就診,明確心臟狀態。

大學生最擔心罹患的疾病類型分布(%)。廉思課題組供圖

  營造“能救、會救、敢救”的氛圍,讓每個人都成為生命的守護者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估計,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54.4萬例,平均每天有1490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然而,在龐大的心源性猝死者中,院外搶救成功率不足1%。

  廉思課題組的報告顯示,缺乏急救知識是大學生不願參與現場急救的原因之一。當遇到呼吸停止的無意識人員時,68.33%的被調查者選擇“撥打120,並在原地等候”,能“立即上前查看,並採取急救措施”的只有25.76%。

  “在這個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多的社會,任何人為可控的風險因子,都是我們努力消減的對象。醫療急救不僅需要挺身而出的勇氣,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急救技能和急救經驗。面對AED,‘不會用’‘不敢用’都會影響使用效率。”廉思説。

  調查發現,在假設已經完全掌握AED使用方法後,大學生使用AED救助傷員的意願會提高,90.28%的被調查者表示,完全掌握AED操作知識時願意使用AED。

  報告進一步顯示,即使知曉心肺復蘇和AED的相關知識,大學生在緊急情況下救助他人時仍存在一定顧慮,其主要原因是“對自己的急救能力沒信心,怕出現失誤,需要承擔責任”。課題組認為,除相關急救知識培訓宣傳不到位、學生急救能力不足,現場急救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責任主體劃分不清也是導致以上顧慮的重要因素。

  廉思表示,要使AED有效發揮作用,社會中的各類群體都應當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為國內急救事業作貢獻。他建議,應加強急救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不斷創新和拓展多元化、多樣化形式的教育與培訓方式;建立、健全國家層面的急救相關法律法規,鼓勵公眾見義勇為;積極推廣配置AED設備,加速急救觀念普及和催化青年群體救援意願。“高校與教育部門應當充當好宣傳者與啟蒙者的角色;各級醫療、紅十字會等相關部門,充當好反饋者與守衛者的角色;政府機關、司法機關,充當好保障者和立法者的角色,助推當代青年群體在國民安全與急救健康素養方面的提升”。

  “只有整個社會都有急救的意識、氛圍和技能,公眾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才不僅‘會救’‘敢救’,更是‘願救’,從而真正構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風尚,讓每個人都成為生命的守護者。”廉思説。(記者 張曼玉)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載入更多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49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