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體育課變形: 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
2020-09-11 10:02:19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當前,一些地方的初中體育課完全圍繞中考項目開設,以至于學生在體測結束後,再也不想運動;到了高中,體育課流于“放羊”,學業水準測試走過場,學生體質下滑嚴重。

  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中小學體育教育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起到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運動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的效果?

  1

  “等中考體育測試結束,我再也不運動了”

  800米、立定跳遠、跳繩,從初一開始,劉媛(化名)的體育課就圍繞這3項中考體育項目進行。盡管體質在提升,但她的運動興趣不斷消減:“太枯燥了,等中考體育測試結束,我再也不運動了。”

  中部某省一所中學的初中體育老師告訴半月談記者,在初一初二時,學校還會開展一些別的體育項目,但到了初三,就完全進入中考體育項目的訓練日程,一些家長還利用寒暑假給孩子報體育課外補習班。

  “中考體育是剛需,沒有興趣可言。”一名體育培訓機構負責人説。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毛振明説,當初設計中考體育主要想以考試的方法來強迫學校重視體育,從而提高學生體質。現在看來,雖起到一定作用,但弊端也明顯:淪為應試教育的體育課,不僅扼殺了部分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對學生體質提升也“只能管用一陣子,不能管用一輩子”。

  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指導實施、上海體育學院發布的“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評估報告(2017)”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整體呈現向好趨勢,但存在健身效果隨年級提高明顯“逆減”等問題。

  北京學生在進行中考備考訓練 任超 攝

  毛振明説,多項研究數據表明,中考體育開始實行後,初三學生的體質是初中各個年級中最好的,高一學生的體質也是高中各個年級中最好的。

  這些數據和老師們的感受也較為吻合。不少高中體育老師説,明顯感覺學生高一時的體質比較好,到了高三,體質明顯下滑。高中體育測試基本就是走過場,學校一般不會因為體育不合格而不讓學生畢業,學生因此越發不重視體育。

  中部某省一名高二學生告訴半月談記者,上初中時,學校將每周一節的體育課增加到兩節,老師會鼓勵學生在下午活動課時參加體育鍛煉。“那時體質確實好。”他説,上高中後體育課抓得不緊,每天下午的活動課基本被作業取代,“除了有些籃球愛好者還堅持運動外,很多同學都不鍛煉了”。

  2

  學生喜歡什麼樣的體育課

  專家認為,當前我國中小學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存在“蜻蜓點水”“低級重復”“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等不良現象,這些現象與應試體育結合起來,導致體育課異化,體育課從讓人享受樂趣、能夠去競爭表現的運動文化,變成了沒有樂趣只有功利的體育“考試任務”。

  學生到底喜歡什麼樣的體育課?“要讓我們覺得運動是件快樂的事,而不是完成一項任務。”太原市一名初二學生説。還有一些學生説,他們其實很喜歡一些運動項目,比如籃球、排球,但是考試不會考,學校開課就少了。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長凝小學不一樣。這所山區寄宿制學校提出,每個學生都要掌握一項體育技能。一年級的孩子學會呼啦圈、二年級孩子學籃球操、三四五六年級主攻跳繩和霸王鞭。如今,花樣跳繩已成為學校的特色項目。

  該校六年級學生小傑原本比較自卑,接觸花樣跳繩後變得不一樣了。老師發現小傑跳得特別好,于是鼓勵他好好練。倒立跳、側翻跳……小傑創造了不少自己的獨家花樣跳繩法。經常一下課,同學們就圍著小傑請教個不停。“現在我每天都很開心,交了很多朋友,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小傑説。

  “在絕大多數學校尤其是在中小學,體育課不以養成某項運動技能、培養某種運動興趣為目的。”山西省體育局原局長、華艦體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曉春説,這也許就是不少孩子上了那麼多年體育課,做了那麼多年廣播體操,畢業之後卻不再運動的原因。

  3

  建立走班制體育教學模式

  毛振明教授的研究團隊提出,走班制教學或是破解當前體育教育問題的一劑良方。走班制教學是指在中小學推進可選擇性的專項化體育教學,將同一年級的體育課排在同一時間,上課時按學生事先自選的運動項目重新組班進行上課的形式。

  毛振明認為,這種形式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項目進行學習,並有較長時間進行專項化練習,從而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基本實現青少年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等要求。趙曉春也認為,青少年時期是人的興趣習慣養成的最關鍵時期,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學到中學的體育課程都是圍繞一個項目來展開,他就很可能會一輩子熱愛這個項目。

  然而,實現走班制體育教學,仍然面臨一些現實挑戰。

  體育老師素質問題亟待解決。“體育項目的門類區別非常大,一個教體操的老師肯定教不了足球,但目前國內大部分中小學校,尚未有意識地像文化課那樣將體育課按項目分科,對體育老師也沒有專業化技能要求。”趙曉春説。

  還有體育運動設施和場地問題。“每天有18個班同時上體育課,一個班活動的地方只有籃球場那麼大。”中部某省一名任職于私立學校的初中體育老師告訴半月談記者,體育設施和場地不足影響著體育課的開展。

  針對這些問題,毛振明、趙曉春等人建議,首先,各地區和各學校要進行長遠規劃、綜合布局,盤點現有資源,盡快建立以項目為中心的走班制體育教學模式。“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形成‘一校多品’,條件不足的也可建立‘一校一品’,形成自己的特色體育。”毛振明説。

  其次,提高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化要求,加強技能培訓。毛振明説,體育老師不能做萬金油,從體育教育專業培養到入職後的培訓體係,要突出“一師一專”。太原市第四十八中體育老師王娟建議,中小學校要提高體育教師招收的專業門檻,加強實踐培訓,盡量讓每個老師能撐起一個項目課程。

  第三,加大對校園體育場所、器材的建設投入力度。同時,各地可大力開展各類運動的市級、區級、校級聯賽,讓學生在持續學習、深度參與中培養運動技能與興趣。(記者 王菲菲 劉揚濤)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載入更多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30112648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