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救命毒師
2020-09-03 08:14:41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是一個真菌的世界。

  從沙漠、森林、海洋,再到我們的皮膚,真菌無處不在,我們卻知之甚少。全球大約有150萬個真菌種類,人類所了解的卻僅有10萬種。

  因為無知,所以兇險。

  雲南省衛健委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今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死亡12人。而疫情以來,雲南省累計新冠肺炎死亡病例2例。

  “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一時衝上微博熱搜。

  李海蛟也看到了這個話題,他並不驚訝,因為他是全國少有的菌菇中毒研究者,十余年來,他一直在尋找毒蘑菇。

  但是,12條生命的逝去,讓這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副研究員憂心忡忡。他和同事們深知,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李海蛟

  菌菇獵手

  李海蛟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全國所有的省份,辛苦跋涉,只為了一件事,尋找真菌。

  真菌的種類全世界范圍內約有150萬種,已經被人們描述過的種類卻只有10萬個。“這就是人類‘最熟悉的陌生人’。”李海蛟説,“尋找它、描述它,從而讓人們認識它、熟悉它,利用它的好處,規避它的兇險,這就是我的事業。”

  林間松下、屋角墻邊,隨處可見的菌菇,就是真菌,是李海蛟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

  每年6月到10月,雨季來臨,菌菇破土而出,這是李海蛟最忙碌的時候。

  尋找菌菇,可遠不是歌曲《採蘑菇的小姑娘》中唱的那般輕松快樂,“菌菇獵手”們常要走進晦暗幽僻、人跡罕至的深山和叢林,眼前風景雖美,卻危機四伏。

  那是一年雨季,李海蛟和同伴進入廣東省肇慶市境東北部的鼎湖山區採樣。氤氳的水汽,使山間繁盛生長的草木更顯神秘。

  走著走著,樹枝上一朵奇特的蘑菇,吸引了李海蛟,他眼中只有蘑菇,全然沒注意到樹枝上還有一個蜂巢。

  李海蛟伸手把蘑菇拽了下來,樹枝搖晃,“嗡!”……一團“黑雲”騰空而起——那是一群受到驚擾的野蜂。等李海蛟反應過來時,野蜂已圍了上來。他趕緊揮起手邊裝著樣本的口袋,慌不擇路,落荒而逃。

  等把野蜂甩下,他低頭一看,手中的口袋不見了。他大驚失色,顧不上渾身蜂蜇的疼痛,趕緊掉頭去找,此時,他又忘了野蜂的威脅,眼中只有那個裝著奇特蘑菇的口袋。

  所幸,口袋找到了,李海蛟長吁一口氣,隨即又齜牙吸氣,身上的疼痛更劇烈了。

  在戶外,野蜂是最危險的“敵人”!“幸好當時那群野蜂的毒性還不算太大!”別看李海蛟説得輕松,這次歷險在他身上留下了難以消除的痕跡——右腿膝蓋上方,永久地留下了一塊壞死的皮膚。

  十余年的尋找,類似的危險數不勝數。但李海蛟更在意的是他的收獲,他已發現新種40個,新組合種13個,發現中國新記錄種35個……

  李海蛟的尋找還在繼續,因為還有太多的物種隱藏在地球的各個角落,不為人知。

  致命誘惑

  李海蛟辦公室的書架上,擺著一排排菌菇的模型,看上去很美——

  紅色菌蓋上灑滿白色“波點”,是毒蠅鵝膏;潔白無瑕的是致命鵝膏;通體清新淡黃色的是黃蓋鵝膏……

  從名字上就不難看出,這些美麗的菌菇,其實都是致命的“誘惑”。

  “我國毒蘑菇的種類太豐富了,到目前為止發現的種類有約500個,而其中劇毒可致人死亡的有近30種。”李海蛟説,我國一些地區有食用野生菌的習慣,這潛伏的危險,讓他憂心忡忡。

  去年6月,一年中蘑菇中毒事件最高發的時期即將到來,李海蛟“連線”了全國31個省市區的疾控部門,成立“全國野生菌中毒防控同盟”,為各地疾控部門和醫院提供鑒定、檢測以及各種技術支援,協助他們處理蘑菇中毒事件。去年下半年至今,李海蛟參與處理了500余起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其間,他還發現並命名了一個新種——毒鹿花菌。

  今年3月22日,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發來求助:4名患者食用了蘑菇湯煮的麵條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並發生了嚴重的肝損害。但當地醫生和專業人士都辨認不出,患者吃的到底是什麼蘑菇。

  看到樣本照片,李海蛟等幾位專家認為這種蘑菇很可能是常見于斯堪的納維亞、東歐及北美洲五大湖區的鹿花菌。這種布滿褶皺的蘑菇雖然美味,一旦烹飪不徹底,就會導致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死亡。這種蘑菇在我國很少被發現,幾位中毒患者應該是把它當成了可食用的羊肚菌採食了。

  雖然外觀形態和中毒症狀都吻合,但李海蛟還是有些疑惑。鹿花菌多生長在歐洲的低海拔地區,而這次中毒事件發生在我國高海拔地區;鹿花菌一般生長在針葉樹下,而這幾位患者是在櫟樹底下採的蘑菇……

  李海蛟突然想起,3月13日,貴州省遵義市也發生過一起菌菇中毒事件,情況跟這次十分類似。這為他打開了一個新思路——

  我國雲貴地區是世界范圍內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地區,許多種類都是當地特有的。引起這兩次中毒的菌菇,會不會並不是歐洲的鹿花菌,而是一種獨特的新物種?

  李海蛟趕緊請當地疾控部門寄來樣本,檢測、比對DNA、構建發育樹……他發現引起這兩次中毒的蘑菇,雖然與歐洲的鹿花菌親緣關係較近,但並不是同一個物種。

  李海蛟與同行將這一新種命名為毒鹿花菌,其毒性研究、臨床救治探索等一係列科研課題迅速展開。

  通緝毒菌

  “越鮮艷的蘑菇,毒性越大。”

  “蘑菇與大蒜同炒,大蒜變色證明有毒。”

  “蘑菇不能跟茄子同吃,不然會中毒。”

  ……

  一邊,民間流傳著各種判斷毒蘑菇的傳言;一邊,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

  據統計,蘑菇中毒事件佔食物中毒事件總數的比重超過10%,而因蘑菇中毒致死的人數佔食物中毒致死總人數的30%至70%。某些具有肝毒性的鵝膏屬物種中毒的病死率甚至高達80%!蘑菇中毒已成為我國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類急症。

  2018年,李海蛟等人來到重慶市石柱縣,這裏被當地人譽為“蘑菇天堂”。在黃水國家森林公園門口,聚集著大批販賣蘑菇的散攤兒。李海蛟和同伴挨攤兒幫攤販挑揀具有微毒的蘑菇,在傳授辨認毒蘑菇方法的同時,耐心勸解他們不能吃,更不能賣。

  就在李海蛟他們準備離開的時候,一位老山民背來了一大筐蘑菇。李海蛟朝筐裏一看,大驚失色——

  筐裏的蘑菇大部分是亮麗乳菇,其間摻雜著幾朵“粉嫩”的白蘑菇。這些白蘑菇竟是致命的淡紅鵝膏菌,只是因為還沒長大,菌蓋上的淡玫紅色還沒有顯現出來,因而被山民誤採。

  李海蛟趕緊將毒蘑菇挑揀出來,“這要不是被我們碰巧遇上,一定會發生十分惡性的中毒事件!”至今想起,李海蛟還心有余悸。這讓他意識到科普的重要,“只有讓更多的人認識毒蘑菇,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每年,李海蛟和團隊都會制作許多通俗易懂的科普挂圖,分發給各地的疾控部門,張貼警示。除了講述新發的蘑菇中毒案例,更多的是分時段向中毒高發地區的居民介紹當地毒蘑菇的種類,以避免中毒事件發生。

  春季時,當玻璃窗上蒙上密密的水珠,居住在華南地區的人們就知道,“回南天”(注:“回南天”,是我國南方地區一種天氣現象,通常指每年春天時,氣溫開始回暖而濕度開始回升的現象)到了。一種叫作致命鵝膏的蘑菇,也會隨著雨水的到來鑽出潮濕的土壤。這種看似純潔而美麗的“小傘”,其實是“頭號毒王”,能對人們的肝、腎及神經系統造成巨大損傷。

  今年2月22日,李海蛟接到廣東朋友的電話,閒談之間,朋友提到當地雨下得不小。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李海蛟似乎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氣候反常,今年的雨水早,毒蘑菇極有可能很快就出現了!”雖然往年廣東省蘑菇中毒案例多發生在3月之後,甚至五一前後,但李海蛟還是決定立即制作警示挂圖,迅速傳遞給當地疾控部門。

  兩天之後,李海蛟的判斷得到了驗證。2月24日,就在他發出警示圖的當天,廣東疾控部門報告了今年當地發生的第一起致命鵝膏中毒事件。萬幸,由于救治及時,患者沒有身亡。

  有時野外科考,李海蛟會在偏僻的山村裏,看到張貼著他和同事制作的挂圖。李海蛟很開心,不亞于發現新物種,“我們制作的這些挂圖,展示的不是高深的學術理論,而是婦孺可識的能救命的知識。”李海蛟説,能為保護當地居民的健康出力,這比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更令人自豪。

  診治共識

  蘑菇中毒病死率高,還有一個原因。

  李海蛟説,直到去年,我國蘑菇中毒診治還沒有相關的共識或指南,醫院及醫護人員對蘑菇中毒診治缺乏統一認識和救治規范。

  許多致命毒菇非常“狡猾”。臨床上,一般在患者轉氨酶指標上升數倍之後,才會診斷為肝損傷或肝衰竭。而蘑菇中毒發病後,常常存在一個“假愈期”,當病人出現轉氨酶升高時,為時已晚。

  李海蛟遇到過太多這樣的案例。一位致命鵝膏中毒的病人,經歷了數小時“潛伏期”後,出現了胃腸炎症狀。當他來到醫院,接受轉氨酶檢測,指標沒有什麼異常。加之服用止瀉藥後,症狀明顯緩解,幾乎恢復正常。患者和醫生都沒有太在意“誤食蘑菇中毒”這一事實。

  不到兩天,這位患者再次因胃腸道症狀就醫,這時他的轉氨酶指標已超標80倍,肝腎損害已不可挽回,最終,這位患者不幸離世。

  “許多這樣令人痛心的事件,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李海蛟的聲音有些低沉,“‘假愈期’也正是中毒救治的黃金時期,如果醫生及時採取清除毒素的保肝措施,大部分病人都是能夠搶救回來的!”

  李海蛟和醫生們都在為改變這一現狀努力。

  去年,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北京急診醫學學會等相關單位,邀請包括李海蛟在內的5位專家執筆,幾十位國內中毒救治專家共同完成了《中國蘑菇中毒診治臨床專家共識》和《中國含鵝膏毒肽蘑菇中毒臨床診斷治療專家共識》,專家們在流行病學、毒素分類、臨床表現、病情分級、診治流程等方面達成共識,旨在幫助臨床醫護人員對蘑菇中毒患者做出審慎適時的評估與治療,“這就相當于給處理蘑菇中毒病例的急診大夫,一個可以參考的公式。”李海蛟説。

  今年6月底,李海蛟接到全國中毒咨詢熱線(010-83132345)轉來的一個求助電話:江蘇省一位女士在松樹下採了一盆蘑菇,食用後出現了中毒的症狀。電話是病人丈夫打來的,他還將蘑菇的照片發給了李海蛟。一看照片,李海蛟被“震住了”,這是一盆劇毒的肉褐鱗環柄菇。

  “趕快去醫院,千萬別耽誤!”李海蛟趕緊催促患者就醫,他擔心當地醫生缺乏毒蘑菇中毒救治經驗,還反覆囑咐患者家屬,到醫院一定把電話交給大夫,“我告訴他怎麼治!”

  很快,接診大夫打來了電話,李海蛟説,這位患者是肉褐鱗環柄菇中毒,如果救治經驗較少,可以參照蘑菇中毒救治的專家共識。

  李海蛟沒想到,接診醫生很鎮定,“這個我前兩天剛學習過!”聽到這裏,李海蛟松了一口氣。數天之後,這位患者治愈出院。

  近年來我國蘑菇中毒控制和病人救治工作取得很大進步,誤食毒蘑菇中毒致死人數明顯下降,李海蛟並不願多説這其中自己的辛苦,而是一直在説這是全國各級政府、疾控、醫院和廣大真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打亂了李海蛟原本的科考計劃。他並沒有休息,每天與全國的“救命毒師”們線上聯繫,隨時出手,治毒救命。8月,疫情防控向好,也到了蘑菇中毒高發時段。李海蛟更忙了,最近十幾天,他已經兩赴河北,處理了兩件鵝膏中毒事件。其間,他還去了趟雲南楚雄,參加毒蘑菇救治論壇。很快,他又要和同事走進深山密林,尋找毒菌……

  “夏天就是這樣的節奏。”李海蛟説,辛苦他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能讓更多的人認識毒菌,避免受到傷害。(記者 孫樂琪)

【糾錯】 責任編輯: 詹婧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44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