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白衣“後浪”:無所懼,有所為
2020-08-18 07:51: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3年前,剛剛結束高考的常永龍來到外婆家,陪著外婆去鎮上的衛生室看病。在那裏,常永龍看到醫生用“簡單的工具”——後來他才知道那叫針刀、火罐給患者治療,並且,用小小的銀針治好了外婆的關節炎。他覺得很神奇,每周都到衛生室,跟在醫生身後觀摩。

  後來,在高考填報志願時,常永龍堅定地選擇學醫,學中醫。

  “校園的學習和生活,無時不在鍛煉著我,讓我乘風破浪後擁有無懼病魔的勇氣,尊重生命,更好地生活。”現在,常永龍是安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的一名醫學生。邁入醫學領域之後,常永龍在點滴的學習和實踐中感受到醫學的偉大。“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點亮他人希望之光的人,努力守護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也希望我們在行醫路上的每一天都能被溫柔以待。”常永龍説。

  學醫意味著要有迎接挑戰的勇氣

  曹瑩瑩是遼寧省鞍山市中心醫院兒內科的一名“規培”(住院醫師規范培訓)生。高考完,家人、老師都跟她説學醫很苦,“但我想高三都挺過來了,學醫也一定能堅持。”

  大學生活比曹瑩瑩想像中要忙碌和充實很多。總有看不完的書、背不完的資料。每天早上6點起床,穿著拖鞋就跑到圖書館佔座位,晚上9點半圖書館閉館後,再轉到教室,看書到11點。回寢室簡單洗漱,搬出小桌子在床上看書。5年時間,除了上課,這是常態。

  “考試前一個月,圖書館走廊、學校的各個小角落,甚至自行車後座上都有人在看書學習。我們幾個室友每次考完試都會大病一場,養幾天才能緩過來。”曹瑩瑩説。

  醫學生都是這樣拼過來的。“從第一節課起,我便知道學醫絕非易事。7年來,學校給予了我不怕吃苦、關心疾苦、以仁為先的品質。”安徽中醫藥大學2018級針灸推拿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張笑顏説。

  溫州醫科大學的趙小姍記得,參加執業醫師第一階段理考試的前一天,她和室友刷了一晚上題。第二天上午考了3個半小時,下午又去很遠的另一個校區準備期末考。“當時眼淚都快流下來了,覺得比高考還累”。

  “醫生的責任是守護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我們只能通過比其他專業更多的努力來體現擔當。我們‘負重前行’,肩負的是成百上千人的生命,是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更是我們自己的良知。”趙小姍説。

  藝誠心正有擔當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劉鑫源在大五時曾經犯過一個錯誤。當時,他在一家三甲醫院中西醫結合心內科實習,有一天給一個患有鼻炎的老奶奶扎針,針刺太陽穴後,見老人呼吸通暢,劉鑫源便離開了醫院。

  半個小時後,劉鑫源接到電話,説老奶奶出現左眼眼底血腫,已經看不見了。醫院的值班大夫給她做了冰敷和止血等及時處理後,老人視力恢復,但局部仍有血腫。劉鑫源趕到醫院看老奶奶的時候,非常愧疚,連連道歉。

  老奶奶説:“小夥子,你放心,就算我的眼睛真的瞎了,也不會怪你,因為我已經74歲了,但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未來行醫一定要注意醫療安全。”

  聽了老奶奶的話,劉鑫源感動得差點哭了。他感到,當醫生有赤誠的心願意去幫助患者的時候,患者也可以給與包容。“這件事讓我以後更加小心謹慎,反覆查對,把醫療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犯錯誤”。

  每一個學醫的人都有一顆救死扶傷的心。現實生活中有時會不盡如人意,即使再努力,運用各種新的技術,付出大量精力和財力,最後可能患者還是去世了。

  那是曹瑩瑩參加“規培”的第一年,一個14歲的小女孩因為嘔吐腹瀉入院,入院後血壓偏低,提示休克早期,醫護人員展開了積極的治療措施,但最終卻沒能挽救她的生命。

  看到女孩的父母跪在地上磕頭向老天求助的場面,曹瑩瑩的心裏特別不是滋味。“我們剛入校園時何其單純,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戰勝一切疾病,但是可治愈的疾病是有限的,我們努力減少這種悲劇的同時要認識到醫學的不足。當然,也不能被疾病嚇倒。希望我們永遠記得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時的熱忱,牢記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劉鑫源用北宋思想家張載的橫渠四句來形容醫生的職責擔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醫生應該是一個有尊嚴,受人尊敬的職業,對整個社會要有所擔當。不管是中醫學還是西醫學,都是以往賢者沉淀下來的科學,我們要繼承、發揚、學習、創新”。

  “醫學依舊有大量工作待完成,我們在醫學領域的原創性、高水準的科學研究少之又少,很多臨床用藥依靠倣制和進口,這需要我們青年一代努力提高科研水準。國民的健康素養普遍不足,健康意識差,還需要我們進行更多的科普工作。”劉鑫源説。

  把醫者的仁心帶到祖國大地

  2019年,劉鑫源作為領隊帶了6位博士到湖北省秭歸縣義診。第一天下午的義診安排在茅坪鎮建東村黨員活動中心,博士團趕到時,100多位村民已經在那裏等著他們了。

  一下車,村民們就圍過來説:“劉醫生,你們終于來了,我們等了兩個多小時了。”劉鑫源非常感動。“基層地區醫療衛生條件比較落後,醫學人才比較缺乏,人們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渴望非常強烈”。

  前段時間,劉鑫源在家鄉內蒙古巴彥淖爾義診了300多位患者。他説,因為疫情滯留在家,家鄉醫療條件落後,很多疾病不能得到有效解決,自己便利用學習、寫作之余,拿出固定時間為尋醫問藥者義診。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這是每一個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生都會背的《大醫精誠》。意思是凡是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欲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人類的痛苦。

  劉鑫源説,學校除了教知識,還教會學生們要擁有一顆博愛的心,懂得如何關懷別人,“無論醫學發展到什麼高度,歸根結底是人學,那就要以解決人的問題為中心。醫生在看病的時候,應以病人的痛苦為痛苦,一心赴救,而不能依靠醫學來聚斂財富、謀求私欲,不管長幼男女、漂亮醜陋、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均應一視同仁,這是學校賦予我們的情懷。”

  常永龍在學有余力的同時常去社區、敬老院等地點給老人做推拿。有一次,和社區一位老奶奶聊天的過程中,常永龍得知她和老伴在哈工大讀書時相識相愛,之後結婚,兩人一起被分配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幾十年投身于核學研究。老伴因為長期受核輻射,59歲就離她而去,而奶奶自己也因為輻射的影響換過骨頭。因為科學研究以及輻射的危害,他們並沒有孩子,奶奶如今獨自生活。

  交談中奶奶跟常永龍説:“現在我們生活好啦,都有‘小太陽’了,我還能看到,可是老頭再也看不到了。”説到這,奶奶就不説話了,常永龍也有些哽咽。

  臨走時,奶奶拉著常永龍的手説:“謝謝你孩子,你要是常來就好了,我很開心。”

  “以後我有時間就常來看您,再給您推拿、艾灸。”常永龍説。

  “正因為有千千萬萬個他們的存在,也才有了我們這個強大的祖國,他們這種對待事業以及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上下而求索。這激勵我更要竭盡全力,用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守護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常永龍説。(記者 張曼玉)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30112637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