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邊城少年的別樣暑期
2020-08-12 16:24:3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南寧8月12日電  題:邊城少年的別樣暑期

  新華社記者黃浩銘、胡正航

  “這塊界碑已有100多年歷史,所在的位置是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交匯點。”在廣西東興市東興鎮竹山村的“大清國一號界碑”旁,9歲的何昊焱聽著父親的講解,若有所思。

  何昊焱是東興市實驗學校三年級學生,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學校8月1日才開始放暑假。暑假剛開始,他就和家人一起到東興市周邊的多個歷史文化景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以前覺得歷史離我很遠,通過這個暑期的探訪,發現一些歷史事件就發生在自己身邊。”何昊焱説。

  東興市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與越南海陸相連,是我國重要的陸路口岸,擁有竹山戰鬥遺址、寇井等紅色旅遊資源。今年暑期,當地學校統一開展“紅色傳奇”暑假實踐係列活動,讓孩子接受紅色教育。

  “在家庭裏、在實踐中接受紅色教育,比在課堂中講述的效果好。我們要求學生在暑期訪革命遺址、看紅色電影、聽紅色故事,返校後還要開展講紅色故事、制作紅色展板等活動,鞏固教育成果。”東興市實驗學校副校長楊曉説。

  在三年級學生李妙看來,暑期是接受紅色教育的難得機會。放假後的第一個晚上,她就拉著爸爸來到東興市中越人民友誼公園的烈士紀念碑旁,聆聽其背後的故事。這個暑期,她和家人制定了一個計劃表:瞻仰烈士紀念碑、學會唱5首紅色歌曲、讀5個紅色故事、看5部紅色電影。

  “以前對紅色教育理解不了,對先輩的革命理想體會不深,但是今年的疫情讓我明白,理想信念就在我們身邊。”李妙説,今年疫情期間,她的母親作為一名物業管理員參與了社區疫情防控。“有一段時間媽媽每天早上7點出門,忙到晚上10點才回家。我一開始不明白媽媽為什麼不多陪陪自己,現在慢慢想明白了。”

  同樣是三年級學生的黃唯為認為,革命理想教育不僅在書本上,也在生活中。在日記本上,黃唯為記錄下了媽媽晚上接到社區打來的電話便立刻穿上衣服入戶排查的情景。“媽媽是一名共産黨員,她和許許多多黨員一樣,只要人民有需要,就會挺身而出。”黃唯為説。

  東興市實驗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吳開春説,今年暑假期間,學校持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紅色傳奇”暑假實踐係列活動,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今天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真切體會到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從而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把紅色精神代代傳承。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載入更多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635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