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潮涌中國風
2020-08-08 07:35:07 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潮涌中國風

  近日,一款名為《江南百景圖》的古風手機遊戲走紅網絡。遊戲以明朝江南水鄉為背景,畫面風格傳承吳派山水畫,帶有濃厚的傳統元素,獨特的“中國風”備受年輕玩家追捧。

  穿漢服、聽京劇、買博物館文創、看國風節目……越來越多新時代年輕人,正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于傳統文化的喜愛。

  重繪水鄉盛景,體驗傳統文化

  《江南百景圖》是一款古鎮模擬經營類遊戲。玩家將在遊戲中夢回明朝江南地區,成為城市的設計師,在重繪水鄉盛景的過程中,深入體驗明朝的歷史文化。7月2日正式上線後,《江南百景圖》迅速登上App Store免費榜榜首,同時躋身TapTap平臺熱門榜第二,成為近期國産手機遊戲中的“黑馬”。

  圖為《江南百景圖》遊戲截圖。(《江南百景圖》遊戲制作團隊供圖)

  是什麼讓《江南百景圖》在眾多遊戲中脫穎而出?在玩家“鵬鵬不是蓬蓬”看來,遊戲的水墨畫風是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有點像《清明上河圖》,許多細節都透出中國古典美學,特別亮眼。”

  行走在小橋流水、亭臺樓閣間,與文徵明、聶隱娘對話,穿梭在《白蛇傳》《牡丹亭》的劇情中……“中國風”滲透了《江南百景圖》的每一處細節。為了更加真實地還原萬歷年間真正的江南風貌,遊戲美術加入了許多如明代墓地畫、敦煌壁畫、江南版畫、傳統布藝、螺鈿等傳統繪畫工藝元素。“我們希望能借此讓更多中國人愛上我們的傳統文化,那些已經逐漸被現代人遺忘的瑰寶。”《江南百景圖》制作人張俊鳴表示。

  圖為洛可可創新設計團隊通過實地調研,將敦煌文化融入設計理念中,借助文創絲巾為敦煌賦能,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洛可可創新設計團隊供圖)

  令人意外的是,這樣一款充滿傳統文化之美的遊戲,出自于僅有8名成員的年輕團隊:除了張俊鳴和2位主美是85後外,其他成員都是90後。

  “模擬經營遊戲大部分是海外作品,雖然也有中國題材,但做出來的中國味都是不對的。”張俊鳴説,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促使團隊最終敲定了創作方向:“説到底,最了解我們傳統文化的還是我們自己。”

  《江南百景圖》的主創人員大多來自于江浙滬地區,自小在江南文化的浸潤中成長,對家鄉的點點滴滴有著深厚感情。不過,遊戲的設計依然難住了主創人員:一個“中國風”的遊戲,究竟應該長成什麼樣?

  “我們在設計藝術風格的時候,並沒有參考其他國風遊戲,而是從零開始,從古畫、文獻中重新認識和理解何為‘中國風’。”不同于時下流行的3D化或動漫化遊戲風格,《江南百景圖》沒有在“中國風”裏面摻雜流行元素,而是著眼于用現代藝術風格來重現古畫的審美。

  為了能夠準確呈現明朝江南地區的風俗風貌,團隊查閱大量典籍資料,咨詢了很多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並多次到實地考察現實情況,力求讓玩家在虛擬世界中能遇見和現實一樣的“江南”。“要確保設計出的人物,服裝、發飾和服飾加工工藝符合那個時代的水準。”張俊鳴説。主創人員還根據歷史事件,在遊戲細節處藏了一些“彩蛋”:“比如我們在角色‘鄭和’的寶船上畫了一只長頸鹿,這是他永樂十二年下西洋帶回來的。”

  做遊戲的過程也是大量學習的過程。遊戲的主美千九表示:“學到後面就越學越帶勁,會發現古畫古籍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主創團隊的用心,最終成為玩家津津樂道的話題,甚至帶動許多玩家也一同加入“考據”的隊伍。微博用戶“Kaikaila”説,自己身為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非常喜歡這款遊戲,“設定逼真,畫風古樸,細節考究,筆筆用心,處處埋梗”,並積極提出了關于遊戲建築設計的建議。

  “目前我的終極目標是修復遊戲中的大報恩寺琉璃塔。這座塔是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被稱為‘天下第一塔’,可惜毀于太平天國戰爭中。”玩家“俱懷逸興”表示,“為了重建它,我翻了好多大報恩寺的復原圖。下次去南京,我一定要去大報恩寺原址打卡。”

  《江南百景圖》在年輕玩家中的火爆有些出乎主創人員的意料。據介紹,遊戲立項時,數據顯示測試玩家的年齡層偏大,市場部擔心目標受眾有限。但目前的情況表明,年輕玩家對古典文化有很大的熱情。南京大報恩寺遺址景區還與《江南百景圖》開展了一係列聯動,聽戲曲看表演、穿古裝逛夜市、夜遊博物館等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大量年輕玩家。

  遊戲的成功,讓《江南百景圖》制作方椰島遊戲CEO鮑嵬偉十分欣慰。鮑嵬偉表示,自己的願望,是讓遊戲具有更大文化影響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大量的尚待開發、或尚待介紹給年輕人的驚喜,我們自己看到這些東西時會感到非常自豪,因為這是我們文化的根源,也是我們的底蘊。”

  年輕人掀起“中國風”熱潮

  《江南百景圖》的火爆,正是如今青年“中國風”熱潮的一個縮影。

  國風,是一種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將中國元素與現代流行趨勢相結合的藝術形式。近年來,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綜藝節目在青少年中掀起熱潮,古風音樂、舞蹈類視頻收獲大量點擊,越來越多年輕人將穿著漢服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許多年輕人在衣食住行、休閒娛樂等活動中,開始有意識地選擇帶有“中國風”符號的東西。

  3月26日,由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與嗶哩嗶哩網站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華服日線上晚會開幕。本次中國華服日活動以“與子同袍,共克時艱”為主題,用國風歌舞、華服穿搭等形式進行演出。端午節期間,重慶、西安、鄭州、昆明、敦煌、武夷山等地也紛紛舉辦漢服主題展示活動,將端午傳統習俗和漢服演藝結合起來,展示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著互聯網的助推,漢服文化在年輕人中已成為一種新風潮。據統計,目前我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經超過200萬人,2019年,淘寶平臺上漢服市場規模破20億元,並保持著每年150%左右的增速。

  “我不是天天穿著漢服,有時也會選擇有古典元素的現代服飾來穿。”在英國曼徹斯特留學的漢服愛好者劉冉告訴記者,往年端午節,當地的漢服社團總會舉辦漢服展示活動,還能吸引到許多外國人參加。“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很多東西,放到今天依然富有美感,我喜歡向外國人展示它們。”

  去年,國産動畫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之後得到滿堂彩,不少年輕觀眾不僅在自己的社交網絡上自發“安利”,更用“二刷”“三刷”的實際行動表達支援。而在此之前,《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也以星火燎原的方式,迅速引爆朋友圈,許多年輕觀眾自稱為“自來水”“純凈水”,為電影搖旗吶喊。

  影院之外,意猶未盡的影迷更通過同人創作,引起了一場“中國神話人物”的狂歡。以電影內容為核心衍生創作出大量插圖、小説、漫畫,超出了《哪吒》《大聖》本身,在《封神演義》等中國神話內容范圍內形成了橫向聯動,粉絲圈不斷擴大。

  這些一直存在于傳統文化中,人們耳熟能詳的神話人物,為什麼會讓如此多的年輕觀眾熱捧?“被壓迫、被打倒,不信命、不屈服……大聖和哪吒的故事中有讓中國人感到親切的價值觀,也符合年輕一代的個性表達。”95後影迷“夢裏菩提”説,“與西方的超級英雄不同,我可以真正讀懂、理解古典中國式超級英雄的故事,從這些中國神話故事中找到精神感悟和支撐。”

  對于“中國風”的流行,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張頤武認為,當下中國流行文化本土化的深度比過去要深很多,“它的根本源于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中國社會的影響力。年輕人見多識廣,反而需要心靈上有一些與自己的傳統、自己的生活世界、自己的文化記憶更接近的內容。所以,他們對傳統且活潑的存在有很強的興趣。”

  在傳承與創新中彰顯文化自信

  任何一個時代,最能領風氣之先的都是年輕人。不難發現,受到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風”熱潮背後,是青年群體對民族、國家、傳統文化的自信。

  “過去有一段時間,如果主動表達對傳統文化的喜愛,會被網絡上一些人嘲笑是‘無知’‘被洗腦’。”劉冉告訴記者,“近來這種聲音漸漸少了,而出國留學幾年後,現在的我也可以自信地回擊他們,擁抱傳統文化,是我自己的選擇。”

  在清華大學歷史係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劉曉峰看來,喜愛“中國風”年輕人的文化認同感,是在親身領略各國風土人情或利用互聯網開闊視野後,在世界這個大參照係之上自發形成的。“所謂‘國風潮’的出現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從內部自然而然地生長出的自我認同,有著強勁的內在生命力,彌足珍貴。”

  正是因為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年輕人才自發地選擇、擁抱傳統文化。在新一代青年眼中,傳統文化不再是老氣的符號,而是一種國際的文化浪潮,一種新鮮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是自我個性的表達。

  而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年輕人不止願意為傳統文化貢獻購買力。許多青年選擇投身其中,成為傳統文化的參與者與推動者。

  隨著國家和社會更加重視文化遺産傳承和保護,很多年輕人更加追求理想,願意為文化傳承奮鬥,許多曾經“冷門”的專業和工作,正在悄然升溫。

  近日,高考676分的湖南留守女孩鐘芳蓉備受關注。由于喜愛歷史,並被“敦煌女兒”樊錦詩的故事深深打動,鐘芳蓉最終決定報考北大考古學專業。“樊錦詩先生給我的最大感動是,她為國家、為敦煌奉獻著一切。”鐘芳蓉説,希望能追隨樊錦詩的腳步,去選擇北大,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

  無獨有偶,27歲的文創設計師姚彥貝同樣被敦煌的傳統文化魅力所深深吸引。

  因為對敦煌文化的赤誠熱愛,姚彥貝愛上了文創設計,這份工作讓她有機會把鐘愛的敦煌元素融進自己的奇思妙想中,可以花更多的時間泡在敦煌文化中去細細鑽研,也能夠更好地傳播與推廣敦煌文化。“這是我的文化信仰”,姚彥貝説。

  90後北京小夥葉天宇是一個熱愛漢字的青年設計師。2016年,他參加了森澤獎字體設計大賽,但最後得獎的卻是日本選手。這件事對葉天宇觸動很大,此後,他覽遍群書,每日苦練14小時,從宋代刻本、明代經典、漢代隸書等古籍中尋找靈感,獨自一人創造了招牌體和樂敦體兩套字庫,設計出13984個絕美漢字。

  “我想做的東西,是從傳統的根上生發出來的。在傳承中造出來的字,會有古老的能量。”葉天宇説,“如果做這件事情,能為我們的文化傳承出一份力,哪怕只是一點點,我都覺得特別榮耀、自豪。”

  “中國風”興起,折射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充分認同和積極踐行。年輕人的深入參與,為“中國風”文化潮流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生機與活力;浩如煙海的優秀傳統文化,又為這個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群體提供了無限靈感源泉。當年輕人遇見“中國風”,中國傳統文化將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更加耀眼的光彩。(記者 李雲舒)

【糾錯】 責任編輯: 詹婧
載入更多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34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