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中國從這裏“起航”——“八一開航”七十年蝶變記
2020-08-01 18:25:3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天津8月1日電(記者劉惟真)7月31日清晨,天津機場的229號機位前,MF8331次航班整裝待發,將沿1950年“八一開航”時的一段航路,從天津飛向武漢。

  70年前,這座歷史悠久的機場曾見證新中國“首航”的起點,如今,它也見證著我國民航事業的發展與騰飛。

  “八一開航”辟天地

  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7月31日7時,MF8331次航班從停機坪緩緩滑行至跑道外,靜待塔臺“指揮官”發出起飛指令。

  從飛機舷窗向外看去,正在維護修繕的機場對側西跑道迎著明亮的晨光遠遠延伸。這條跑道的前身在70年前“八一開航”時就已存在,此後幾經翻建維護,原址仍保留至今。

  時光流轉,“首航”的情景卻倣佛近在眼前。

  1949年11月9日,原中國航空公司總經理劉敬宜和原中央航空公司總經理陳卓林率隊“北飛”,兩公司的12架飛機平安飛抵北京、天津,回到了新中國的懷抱,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兩航”起義。

  不到一年後,1950年8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天津-北京-漢口-重慶和天津-北京-漢口-廣州航線得以開辟,史稱“八一開航”。

  當日上午10時30分,“北京”號飛機自廣州起航,中午經停漢口,下午6時10分抵津;民航139號飛機于上午8時30分自津起飛,中午經停漢口,下午6時10分抵達重慶。新中國民航最早的國內航線自此正式開通。

  “良好的地理位置,使得天津在我國近代發展史中佔據了特殊的經濟地位,也為天津發展民航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我國民航的整個發展歷程上看,天津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國民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閻維潔説。

  雖然當時客機、航線數量有限,但“八一開航”這一突破性進展卻十分振奮人心。“新中國成立後僅僅十個月的時間,新中國民航就實現國內航線‘開航’,引起國內外矚目,也開啟了新中國民航事業的發展歷程。”閻維潔説。

  “飛入尋常百姓家”

  “八一開航”後,雖然我國的民航體係初步建立,但乘上飛機在雲端“漫遊”,在當時仍是件稀罕事。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民航能飛的飛機僅有29架。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民航客機數量仍不多,票價也較高。”閻維潔説,“當時必須拿著現金以及單位開具的介紹信到售票點,才能購買到機票,因此民航客機主要是以滿足公務出行需求為主,普通民眾很少乘坐。”

  閻維潔回憶説,1993年,自己曾跟隨父親一同乘飛機從上海回到山西太原。“當時不少老百姓每個月的工資收入只有幾百元,而我們購買的機票價格就接近500元。”

  隨著時代發展變遷,今時旅客乘坐飛機的情形已和往日大不相同。資料顯示,70年前“首航”的民航139號飛機上只有14名旅客,而今年7月31日的MF8331次航班上載有100余名旅客,票價在三四百元左右。

  經常乘坐這趟航班前往武漢出差的旅客許東回憶説,自己第一次乘坐飛機是在2003年。“記得當時機上的科技設備比較少,辦理乘機手續也沒有那麼方便,”許東説,“現在從手機App、官方網站上都可以訂票查價,機場還設立了自助值機設備、旅客快速通道等。”

  “深圳等地的機場已經逐步開始實現‘無紙化’出行。”此次航班的乘務長、廈門航空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空中乘務部綜合業務處副經理趙迪説,“用手機就可以自主選擇機票座位、刷身份證就可以快速登機,這些都使乘客出行變得更為便捷。”

  據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總經理呂志農介紹,2019年天津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2381.4萬人次,在津運營客貨運航班的中外航空公司59家,運營航線281條、通航城市167個,航線網絡結構逐步完善。

  機場高峰小時容量提高至“31+1”架次、累計開通地面班線9條、建成異地城市候機樓(廳)30座……天津機場這一組組數字,不僅是我國民航事業發展歷程的生動印鑒,也道出了百姓數十年來的生活變遷。

  乘坐體驗更舒適、機票價格更“親民”、航線航路更廣闊……70年前“首航”的民航客機,已從“堂前燕”,真正飛入了“百姓家”。

  七十載發展譜新章

  起航後從舷窗俯瞰,雲霧下方的天津臨空産業區和中國民航大學校區內的建築物排列整齊,如同一幅生動的畫卷展現在乘客眼前。

  “晚間乘坐飛機時,我喜歡選擇窗邊的座位,看看窗外城市的夜景。從燈光‘繁星點點’到如今連成一片,從航班穿越的夜景中也能夠一窺城市的變化。”許東説。

  70年來,我國民航事業的成長與城市經濟的繁榮發展緊密相連,其背後行業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等方面的支撐力量也在不斷增強。

  “1978年,武漢南湖機場旅客吞吐量僅6.5萬人次,2019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2715萬人次;昔日武漢南湖機場約15米高的塔臺,如今‘變身’為武漢天河國際機場115米高的塔臺,1300平方米的航廈也發展成了目前49.5萬平方米的T3航廈。”湖北機場集團機場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徐越輝娓娓道來,“基數越來越大,發展越來越快,通航點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遠。”

  安-225、安-22飛機在天津機場罕見“同框”,天津航空口岸大通關基地(一期)等陸續落成,一批“實力派”大型物流企業入駐臨空産業區……天津機場的保障能力與發展變化也頗為驚艷亮眼。

  除了産業鏈的完善,充實的人才儲備隊伍更讓新中國的民航事業“後勁十足”。

  執飛31日MF8331次航班的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年輕女機長張薏蕙成了此次飛行中備受矚目的焦點。“這位機長是公司面向社會大規模招聘的第一批女飛行員之一,這批隊員中的6位目前已經成長為機長,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飛行經驗。這也體現了行業內人才隊伍壯大、體係更為完善的發展現狀。”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總經理羅佔領説。

  “‘兩航’起義後,最初新中國的民航工作人員是由‘兩航’起義人員與從軍隊抽調的相關人員組成的。然而,這樣的體量仍然遠不足以支撐新中國民航事業長期、持久的發展。”閻維潔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地先後成立了民航專業院校,致力于培養後備人才力量。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開辦民航相關專業,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辦學層次。“目前的人才培養緊跟行業發展最前沿動態,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為目標,人才培養規模和數十年前相比也有了明顯的提升。”閻維潔説。

  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發展駛上“快車道”,天津、武漢等各地機場與航空公司正融入大局、各顯其能,譜寫“藍天上”的新華章。

  “天津機場是新中國民航事業開辟和起步的親歷者、見證者,我們始終懷著對新中國民航事業不懈追求的初心。未來我們將在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等時代機遇中,主動作為、開拓向前。”呂志農説。

  31日9時許,MF8331次航班落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這條“穿越”70年時光的“老航線”歷經風雨滄桑,見證著我國正當青春的民航事業展翅遠航。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載入更多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嘉陵江邊的“城市陽臺”
嘉陵江邊的“城市陽臺”
探訪元上都遺址
探訪元上都遺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31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