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烏牛村翻身記
2020-07-29 15:28:4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重慶7月29日電 題:烏牛村翻身記

  新華社記者張桂林、周聞韜

  盛夏的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坡地上一片片翠綠,2500畝李樹挂滿了拳頭般大小的“仙桃李”。烏牛村迎來了收獲的季節。

  “今年的果子比往年都好。”54歲的村民段成芳站在一人多高的李樹下,雙手嫺熟地摘下一顆顆果實。幾步開外,滿載著李子的果筐乘著單軌運輸車,越崖坎、下山坡,進入山下的分選車間,按大小、含糖度自動分選出不同品級的果子。

  這個夏天,近35萬斤“仙桃李”將搭上郵車,從重慶渝北區古路鎮烏牛村銷往全國。

  然而幾年前的烏牛村,卻是另一番光景。一戶三五畝坡坎地、“巴掌田”,種些玉米、紅薯,一年到頭“肩挑背磨”也沒多少收益。2000余人的村子,絕大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近八成土地撂荒。

  “只看得到老人和小娃兒,滿山雜草無處下腳,野兔子到處竄。”回憶起六七年前的場景,烏牛村黨總支書記闕興國仍感歷歷在目。彼時,一個個難題像巨石一般壓在他心頭。

  馬不停蹄跑鄰村外縣考察學習,闖過市場、見過世面的闕興國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想做好産業,生産要集約、産品要有特色,種地也不例外。

  自2013年起,烏牛村開始探索組建股份合作社,鼓勵村民以地入股,搞集約化經營。村幹部逐戶動員,組織村民代表去先進村參觀……曾經搖頭擺手的村民們越來越多參與進來。段成芳和丈夫合計,自己種也就收些玉米喂豬,不如交給合作社試試,3畝地全部入了股。

  經過多方比選,闕興國和股份合作社決定主打 “仙桃李”種植。這種由美國“布朗李”和渝北本地“仙桃一號”多次嫁接而成的李子,個兒大、肉厚,外形如桃,很受市場歡迎。2017年,烏牛村500余畝李樹進入挂果高峰期。本以為能“豐收賺錢”的村民,卻迎來“當頭一棒”。因技術和管理不到位,大部分果子遭了蟲害。

  痛定思痛,闕興國又一次四處奔走,拜師問計。2018年,烏牛村被列為重慶市“三變改革”試點村,村裏還成功引入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銷售的鄉村“創客”,以“合作社+農戶+企業”的合股經營模式,共同打造“都市現代農業園”。

  破題,從生産現代化開始。在市、區兩級政府支援下,烏牛村啟動土地宜機化改造。打破承包地邊界,坡改緩、瘦改肥,1600畝山坡地很快被整治一新。

  走進烏牛村標準化果園,只見5米寬的地塊梯次排列,地裏有機耕道,可通行小型植保機、山地摩托車等。一些坡地上,還搭建起單軌運輸車。新建的水肥藥一體化灌溉係統用手機就能控制。分選包裝車間建到田間地頭。“大家都説過去種地‘勤扒苦做’,現在種地用的是巧勁。”闕興國説。

  去年,烏牛村“仙桃李”迎來大豐收,産量近30萬斤,賣出180多萬元。果樹育苗基地育苗60萬株,其中外銷140多萬元。全村水果品種達20余種,林下蔬菜也發展起來。入股村民每人平均增收上千元。果園和分選車間還為村民創造出50多個崗位。

  段成芳也被聘為李子園管護員,三月疏花疏果,四五月除草,七月摘果。“入股分紅加管護工資、公益崗位等,一年能掙2萬多元。以前在家做家務,哪兒想過能領上工資呢?”

  花果飄香的烏牛村,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城市遊客前來休閒、體驗,一批外出務工的村民近年返鄉辦起農家樂,搞起特色種植業。

  “今年又是大豐收,李子預計能銷售300萬元。”站在碩果累累的李子園裏,闕興國談起他和村民們未來兩年的“小目標”:建設“智慧農莊”,爭取明年底烏牛村現代農業研學基地建成,一邊選育水果新品種,一邊培養職業農民;打造“都市後花園”,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新建休閒觀光園、特色民宿集群和鄉土文化交流中心,讓更多市民走進烏牛村,享受田園樂。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載入更多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嘉陵江邊的“城市陽臺”
嘉陵江邊的“城市陽臺”
探訪元上都遺址
探訪元上都遺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629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