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為不花錯,寧願不花”,讓80多億元培訓資金沉睡
2020-07-13 11:47:48 來源: 瞭望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三年計劃已過一年,江蘇累計使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僅2.7億元,佔80多億元目標金額的3.08%,使用進度嚴重滯後

   多重因素疊加下,該項資金合規使用的壓力極大,有的基層幹部寧可調整工作崗位,也不願簽字用這筆錢

   變事後審計為跟蹤審計,完善資金用管機制,及時解決有原則沒細則、配套經費不足等問題,實時調整資金使用進度安排

  當前,穩就業被列為各項工作重點,統籌用好各項就業培訓資金尤為關鍵。記者在江蘇調研發現,因資金來源分散、使用標準模糊等原因,基層産生“為不花錯,寧願不花”的心理,一年來江蘇80多億元專賬資金僅用了3.08%,資金使用進度嚴重滯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及時啟動就業培訓,本可成為企業以訓穩崗的及時雨,這筆培訓資金“趴窩”花得慢,折射出基層面對資金合規使用的巨大壓力,亟待進一步完善資金用管機制,解決有原則沒細則、配套資金缺位等問題,實時調整資金使用進度安排。

  80多億元資金用了不到零頭

  職業技能培訓,是穩就業、促就業的關鍵舉措。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明確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1000億元,統籌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3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訓1500萬人次以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

  3年時間已過三分之一,培訓資金使用進度怎麼樣了?

  按照規定,江蘇省以2018年底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的20%,計提87.7億元用于三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截至今年4月底,江蘇累計使用資金2.7億元,僅佔資金總量的3.08%,其中2019年使用了7794萬元。若以2021年12月底為截止時間,江蘇此項資金使用進度嚴重滯後。“江蘇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支出總量,在全國還屬于前列。”江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説。

  前列省份尚且如此,全國其他地區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進度,就更不容樂觀,這成為就業培訓的一大掣肘。

  多位江蘇基層人社部門幹部説,所在屬地政府都及時安排資金,用于三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但花錢任務難完成,資金使用進度遠遠落後于計劃。以鹽城市為例,該市設有4.43億元專賬資金,目前使用量不到1.5%。

  “資金量很大,但這筆錢使用起來如同戴著鐐銬跳舞,從現在的條件看肯定沒法花完。”淮安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説,淮安從失業保險基金提取3億元用于三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今年要用1.4億元培訓10萬人次以上,下面縣區難以用完這筆資金。

  而在基層人社幹部看來,疫情對就業衝擊較大,企業以訓穩崗拓崗需求強烈。“巨額培訓專賬資金沉睡,可能讓各地錯過人力資源水準提升的機會。”鹽城經濟開發區新城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負責人説,疫情以後就業壓力增大,就業培訓的需求上升,抓住時機用好各類就業培訓資金,才能激發用工企業等多方保就業的積極性。

  “為不花錯,寧願不花”

  面對強烈的培訓需求,這筆錢為何用得這麼慢?

  資金渠道多、支出交織進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反而“無法施展拳腳”。江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説,在三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開展之前,開展技能培訓的資金渠道,包括就業專賬資金、人才資金、穩崗補貼資金等,各地市和其他實施培訓的主管部門還有專賬經費等。

  門類多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支出亂。宿遷市宿豫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説,涉及培訓資金使用的文件較多,互相“打架”,有時要求從失業保險金支出,有時要求從就業專賬資金支出,讓基層感到為難。

  這筆錢到底該怎麼用?目前從原則落實為細則費時較長。近一年來,省、市、縣三級逐級制定實施方案,地市級專賬資金使用管理文件還在擬訂。而縣級政府是這一專賬資金使用主體,縣級不知道該怎麼花,客觀上影響資金使用進度。

  一頭是有錢難花,另一頭是沒錢花不了。有的基層拿不出配套經費,使用這項資金時“心有余而力不足”。

  “每年全市宣傳費用、新項目開展經費約三四十萬元,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卻沒有這塊列支。”連雲港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説,開展培訓項目,人社部門將産生課程體係鑒定、品質監管、培訓合格證發放、宣傳印刷等多項配套經費支出,目前仍靠擠佔其他辦公經費應付,有的地方甚至兜裏寒酸拿不出錢來。

  多重因素疊加下,該資金合規使用的壓力極大,基層擔心用錯被審計問責,出現“為不花錯,寧願不花”的心理,甚至有的基層幹部寧可調整工作崗位,也不願簽字用這筆錢。“一旦用不好,審計這關就難過,寧願不花,也絕對不能花錯。”徐州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説。

  為了把錢花出去,有些地方實行反向督導,要求在規定時間內把錢花完,否則同樣要問責,基層進退兩難,有基層幹部反映:“花錯了問責,花不完也問責。”

  就業“組合拳” 曹一圖/本刊

  完善機制喚醒“沉睡資金”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進度滯後,在全國普遍存在。發揮此項資金的實效,需要相關部門完善自身用管機制,地方政府及時協調處置資金使用過程中的問題。

  “辦事有標準,事後有考核,審計機關的監督側重于過程和結果,目的也是為了督促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有效性。”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審計與風險管理研究所所長張慶龍説,改變基層幹部擔心審計問責不敢花錢的現象,關鍵在于使用單位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做好預算管理與預算績效評價工作。

  在南京審計大學副校長裴育看來,變事後審計為跟蹤審計,及時發現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解決有錢不敢花的問題。一方面,主管部門應及時牽頭解決過程中的問題,例如使用單位和部門缺乏配套經費的問題。另一方面,若資金使用涉及不同部門,可通過聯席會議協調處置打通梗阻,實時調整資金使用進度安排。

  如何明確這類資金的使用范圍和管理事項?如何避免“寧願不花,也不花錯”的心理?2019年12月底,人社部、財政部發文,作出了一定回應。

  該通知明確要求,縣級以上政府可對有關部門各類培訓資金和項目進行整合,解決資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問題。各地要依法加強資金監管,保障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安全,對以虛假培訓等套取、騙取資金的依法依紀嚴懲,對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問題要區分不同情況對待,保護工作落實層面幹事擔當的積極性。

  今年5月,人社部、財政部再次發文,要求各地用足用好失業保險基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大力實施穩崗返還、以工代訓,支援企業穩定崗位,鼓勵企業吸納就業。近期,江蘇省人社廳、省財政廳按照這一政策要求,聯合發出通知,規定部分新吸納勞動者或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開展以工代訓,可申請每人每月500元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補貼資金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列支。

  培訓項目監管既要管過程,也要管結果。多位受訪基層幹部認為,推廣線上培訓,進一步加大培訓監管難度,僅靠有限的人手資源無法覆蓋,建議搭建統一的管理平臺,提高培訓和監管精準度,減少異地重復領取、變相套取等違規現象發生。(記者 鄭生竹 楊紹功 趙久龍)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夏日古鎮風光美
夏日古鎮風光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691126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