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高校青年女教師的挑戰與突破:三十而“麗”,邊突圍邊成長
2020-07-12 07:18:07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聚焦·高校青年女教師的挑戰與突破】

  近期,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30位年齡30+的女星在舞臺上光芒四射。引發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姐姐”們的精彩表演,更多的是背後映射出的30+女性自我成長的議題。

  30+女性的成長之路,之所以能引起很多網友的深度共鳴,是因為大家深知,每一個“她”在自我實現過程中都可能面臨諸多挑戰。三十而“麗”,沒那麼容易。30歲,正是事業上升、家庭起步的時期,一面是職場上的拼搏和競爭,一面是傳統觀念中對女性家庭角色的期待,在平衡中前進,對女性來説,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任何時候,人生的主旋律都由自己把握。突破對“角色界限”的執念,勇敢追求和實現自我,源于新時代女性自我意識的提升。

  本刊聚焦高校青年女教師,30歲對她們而言是事業剛剛起步的階段,夢想畫卷正徐徐展開。同時,也可能是她們步入婚姻殿堂、面對生育問題的時候。

  作為知識女性、職業女性與家庭女性,高校青年女教師們都在經歷些什麼?面臨哪些困境?“她之困”該如何突破?

  1.“三頭六臂”應對教學、科研和帶娃

  在很多人眼裏,高校青年女教師工作體面又輕松,時間自由還有寒暑假,可以兼顧家庭、教育孩子,是理想的職業選擇。

  “這是個錯覺。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想要做好都需要花費很大精力。”任星辰是西南某高校的一名青年女教師。她每天行色匆匆,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備課、上課、指導學生、查資料、寫論文、項目申報、社會服務、評優評獎等事情林林總總、滿滿當當。”

  為了職業成長,她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成為一名高齡産婦。孩子出生後,她就更忙了。在家的時間基本被孩子“霸佔”了,只能等晚上把孩子哄睡後,再從床上爬起來打開電腦開始工作。

  “學術研究不同于日常事務性工作,沒辦法整合利用碎片化時間,必須有長時段的時間才可能進入那種研究場。”任星辰説,高校青年女教師“白天上課、晚上帶娃、半夜寫文章”已經是常態。她們盡力平衡家庭、工作和學術研究,在有限時間裏求成長。

  光明日報曾經做過一期關于高校青年教師的專題報道,“青椒”(網絡上對高校青年教師的稱呼)們的艱難處境與困惑逐漸被社會重視起來。忙碌,恨不得一天有48個小時;焦慮,頭頂懸著一把“職稱之劍”;無奈,職業熱情和自我認知下行……這些壓力女“青椒”們照單全收,同時,她們還承受著來自家庭的壓力。

  在高校當老師,如果沒有博士學位,就很難有前途。一些碩士畢業就進高校的老師,往往在30歲左右還得在職讀博。

  瀋陽某高校青年女教師張曉宇30歲那年,以一個四歲孩子媽媽的身份備考博士,之後讀博士。“好在我讀的是本地高校的博士,免去了與年幼孩子的分別之苦。但既要工作、讀書,又要帶娃、管家,個中滋味,一言難盡。”

  她説,特別是寫博士論文階段,每天晚上都是等孩子睡著之後才能看書學習,後半夜睡覺是家常便飯。早上還要按時起床上班,好幾次在公車上站著就睡著了。那段經歷,至今想來依然讓張曉宇唏噓不已。

  當很多女“青椒”為平衡家庭和事業而奮戰時,還有一些30+女“青椒”正在努力“脫單”,渴望有個家。對廣東某高校的徐老師來説,她現在最迫切的任務是“脫單”,“不想讓家裏人擔心”。她曾經的博士同學,畢業後就職于全國各地高校,十年後仍有三成單身。戀愛、婚姻、生育和子女教育,每一步每個環節對女“青椒”來説,都是挑戰。

  2.總在選擇,總在尋找平衡點

  “一個人精力有限,要想完全兼顧家庭和事業,幾乎不可能。”浙江某高校的青年女教師李露在讀博士期間生下女兒,由于寫博士論文壓力大,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照顧。

  正式參加工作後,李露把女兒接回身邊,剛開始她去上班的時候,女兒都拽著她的手哭,生怕媽媽一走不回來。現在女兒上幼兒園,李露又生了二胎,正休産假。“兒子還小,基本是自己一人照顧,不僅科研顧不上,對女兒也覺得虧欠。”更讓李露“壓力山大”的是,學校三年首聘期已過兩年,聘期任務還沒完成,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對于女“青椒”而言,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很難有萬全之策,只能在兩者之間盡量找到平衡點。有些人把重心放在工作上,推遲生育或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管,事業發展不錯,卻錯過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有的陪伴;有些人把重心放在家庭,但事業平平。現實中也不乏兩方面都做得好的,那一定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

  在北京某高校青年女教師林琦看來,傳統性別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女性被認為既要做事業強者,還要當賢妻良母。女“青椒”們只能在深夜和假期裏透支自己的身體,進行備課和科研工作。

  “青年男女教師本在同一起點出發,結婚生子卻成為一個巨大的分水嶺。男性在婚前婚後的差別不大,女性的職業上升進程卻因為家庭責任被迫暫時中斷或者速度放緩。女‘青椒’的職業生涯真的需要得到實實在在的關心和支援。”林琦説。

  3.破解“她之困”,需要局中人,也需局外人

  作為有夢想、有追求的高知女性,因家庭牽絆而不能把足夠的精力投入自我發展,這對女“青椒”來説,無疑是“殘忍”的。無論是從女性發展的視角,還是從珍惜國家人才的視角,“她之困”理應得到正視和改變。

  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統籌規劃、多線程工作、強身健體、心理調適、尋求支援……這是女“青椒”的常見辦法。

  張曉宇坦言,如果所有壓力完全靠自己承擔,肯定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家人的支援非常重要”。在她工作後讀博士期間,父母、公婆幾乎承包了家裏所有的家務,孩子爸爸不僅積極參與育兒、用心陪伴孩子,還在她焦慮困惑時,給予她莫大的精神支援。

  破解“她之困”,需要局中人,也需局外人。

  記者了解到,有些學校對于工作後讀博的教師,不僅出學費、給津貼,而且允許脫産學習。教師所在學院還幫助推進科研成果産出,資助專著出版等。這對于想要提升自己的女“青椒”來説,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還有不少高校針對“青椒”成長中的困境,進行了一係列變革。雖不是為女“青椒”量身定制,但也惠及她們。比如中南大學減輕新上崗的青年教師的教學任務,不用每年考核,為他們提供“能坐得住冷板凳”的寬鬆環境。此舉客觀上減輕了女“青椒”在生育期的壓力,有利于她們把有限的精力投入科研和提升自我。

  女“青椒”面臨著特殊的困境與挑戰。她們渴求學校和社會給予更多的理解與支援。

  希望生育期可降低年度考核標準;提升女性在教學、科研等部門的管理崗位比例,以作出更好促進女“青椒”成長的決策;提升後勤配套、服務保障,更好發揮她們在教育、科研上的潛能……女“青椒”的訴求具體而真切。

  “女‘青椒’面臨的困境,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作為知識女性、職業女性與家庭女性,她們承受著多重壓力。相比于男教師,她們要獲得同等的成績,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艱辛。”湖南大學教授龍兵説。

  他認為,女“青椒”從困境中突圍,實現更好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協同支援。學校應充分發揮工會、聯誼會等的職能作用,切實為她們排憂解難。同時,要尊重女“青椒”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諸多領域的付出和發展潛能,破除家庭關係中的陳舊思想,構建有利于女“青椒”實現人生價值的良好環境。

  “面對挑戰,女‘青椒’自身也需要邊突圍邊成長,身體力行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鑰匙’。抓住不同時間階段的主要矛盾,找準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點,突破困境,綻放自我。”長春中醫藥大學教授趙樹梅説。(記者 龔亮)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夏日古鎮風光美
夏日古鎮風光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22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