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碎田變條田:南疆農業駛入規模化“大道”
2020-06-12 10:01:1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2日電(記者李志浩、張曉龍)棉花已高過腳踝,48歲的棉農努爾東·吾守爾卻不知道自家25畝棉田到底在哪兒。

  努爾東·吾守爾還記得,過去,這片農田凹凸不平,高低起伏的土地被橫七豎八的田埂切割,大大小小,各屬各家。他每天沿著田邊蜿蜒小路下地,路邊是彎彎曲曲的土渠。眼下,田間小道被“拉直”拓寬,寬得可以駛上大型農機,直得一線到頭。平整後的農田集中連片,土渠也被防滲水渠取代。

  碎田、窄路、土渠等過去在南疆鄉村常見的景象,如今正逐漸消失。今年初,努爾東·吾守爾所在的新和縣塔木托格拉克鄉,組織村民成立種植合作社,將村民各自耕地入股。縣鄉政府出資為合作社土地進行高規格平整。小碎田開始連片“融合”成規模化種植、機械化管護的現代農田。

  合作社採取“土地確權不確地”原則,村民擁有的不再是標有具體方位的地塊,而是代表入股土地畝數的量化股權。正因如此,努爾東·吾守爾不知道自家耕地具體在哪兒,但他並不在意,因為股權是實的。

  在這片渭幹河衝積而成的綠洲上,新和縣10萬畝土地將完成平整,實現規模化經營。今年春播前,塔木托格拉克鄉已完成1萬畝。

  負責這項工作的鄉長亞庫甫·沙塔爾説:“土地必須平整,不然現代化大型農機和高效節水設備根本進不來。”

  新和縣所屬阿克蘇地區是新疆重要産棉基地,近年來當地卻遇到瓶頸,其中土地不平整和碎片化、高效節水技術無法推廣、大型機械難以作業是重要原因。

  借助國家和自治區資金支援的鄰近沙雅縣50萬畝國家高效節水增收試點項目,顯現成效,其種植模式和規模化經營為周邊農區提供了借鑒。新和縣塔木托格拉克鄉今年春天啟動這項工作,通過鼓勵村幹部和返鄉大學生領辦合作社,目前全鄉已組建12個合作社,8萬多畝土地史無前例地實現規模化經營。古老農田正在發生巨變。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610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