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毛南族整族脫貧記
2020-06-12 08:16:19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飲水、用電、住房,處處改善 産業、就業、事業,樣樣提升

  毛南族整族脫貧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下南鄉下塘村,山外建好了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居後,當地幹部群眾將91歲的譚運日老人抬出大山。譚召關攝(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今年5月,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毛南族已實現整族脫貧。數字印證著脫貧成績:易地搬遷,近2萬名村民搬出大山;投資5.6億元,各村屯電網改造升級,家家戶戶用上電;毛南族貧困群眾特色産業覆蓋率已達100%,毛南族貧困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3570.9元增加到2019年的11756.7元。

  “出行爬坡上坎,一裏挂九梯”“石頭縫裏種糧食,七分種三分收”……這些曾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環江縣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全國約70%的毛南族群眾集中居住在這裏,全縣有72個毛南族聚居村、6.45萬毛南族人口。

  受歷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響,環江縣一直是廣西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為國定貧困縣、廣西深度貧困縣,全縣大部分地區屬于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山區。

  今年5月,環江縣脫貧摘帽,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

  打基礎

  解群眾生活難題

  “飲水難是困擾我們毛南族群眾千百年的老大難問題。尤其是我們下南中心小學,地勢比較高,不僅教室、宿舍、衛生間不能正常用水,就連學校食堂做飯用水都很困難,每到秋冬季大家都很困擾。”在毛南族聚居鄉下南鄉,從事小學教育32年的教師譚承龍對記者説。

  打基礎,利長遠。環江縣委書記黃榮彪説:“脫貧攻堅戰,要從基礎設施開始!”面對困擾毛南族千百年的飲水難題,2017年初,環江縣動工建設下南鄉集中應急供水工程,從下南鄉政府15公里外的河裏抽水、引水。

  建設抽水泵站,修建高位蓄水池,架設配套供電設施,鋪設主幹、分支輸水管道……2019年6月,總投資2500多萬元的下南鄉集中應急供水工程竣工使用,一股股甘泉翻山越嶺,經高位水池、水廠凈化後涌向下南鄉毛南族村寨和集鎮。譚承龍再也不愁學校師生用水難了,下南鄉1.5萬名毛南族同胞的飲水難題也解決了。“以前家家戶戶買回大水缸儲水,現在已閒置不用了。”譚承龍説。

  “抽水供水,電少不了。”下南鄉黨委書記覃純果説,南方電網公司不但為抽水泵站架設了高壓線路和變壓器,還做好24小時供電服務。在建設集中應急供水工程的同時,環江縣還先後投入1.7億多元,對72個毛南族聚居村實施359個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保障毛南族群眾人人都用上水、用好水。到2019年底,毛南族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已全部解決。

  全面推進道路、電網、通信、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以來,環江縣累計投入12億元,新建改建屯級道路620條1160公里、橋梁68座650延米,下南鄉和72個村都通了水泥路。“十三五”以來,南方電網在環江縣共投資5.6億元,對包括72個毛南族聚居村在內的各村屯實施電網改造升級,使毛南族群眾家家戶戶通電。

  為改善毛南族居住條件,該縣先後投入6000多萬元,扶持1880戶毛南族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毛南族穩固住房保障率達100%。縣長黃炳峰説:“針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邊遠大石山區,我們採取易地搬遷的辦法,在縣城建設城北和城西兩個大型集中安置區,在鄉鎮建設7個安置點,近2萬名村民搬出大山,住進交通便利、設施齊全的新家,其中包括居住在邊遠山區村屯的2356名毛南族貧困群眾。”

  波川村幹孟屯的毛南族貧困戶譚榮恩,一家四口2019年從村裏易地搬遷到環江毛南家園,住進三室一廳的新家。“現在的住房和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這些我們做夢也想不到。”譚榮恩笑呵呵地説。

  拔窮根

  發展産業助增收

  記者來到下南鄉波川村新村屯,村民譚美春正在村屯廣場大樹下乘涼,手裏握著一大串鑰匙,其中有一把就是轎車鑰匙。

  2015年,因為大兒子上大學、小兒子上幼兒園、60多歲的公公患病不能自理,家庭開支大,生活困難,她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是生活的艱辛沒有壓垮她,她和丈夫利用政府免費提供的柑橘苗木,租用生産隊的荒坡種植柑橘特色水果。同時,還貸款買了運輸車,為村民運建材、運砂石。

  天道酬勤。過了一年,譚美春家就脫貧了,她還成了村裏脫貧致富帶頭人。如今,她家的柑橘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21畝,還養了6頭牛。“這幾年,我們家年收入有二三十萬元,脫了貧,日子越來越好了。”譚美春説。

  富起來的譚美春,還牽頭成立了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村裏的毛南族老鄉一起脫貧。如今,波川村新村屯14戶毛南族貧困戶56人已全部脫貧。

  脫貧攻堅“拔窮根”,關鍵還要靠産業。“2016年以來,環江縣因地制宜,以桑蠶、優質稻、柑橘、杉木、油茶等作為主打産業,累計向4083戶毛南族貧困戶發放了3600萬元獎補資金和8600萬元小額信貸資金。”環江縣扶貧辦主任藍熠介紹,到2019年底,環江縣毛南族貧困群眾特色産業覆蓋率已達100%。

  穩産業還要保就業。“受疫情影響,貧困務工人員外出打工受阻,對口幫扶的深圳市福田區政府積極與環江縣開展勞務協作,包車免費輸送務工人員外出就業,成功實現1.5萬名毛南族農村勞動力在廣東穩定就業。”藍熠説。

  同時,環江縣黨委、政府積極引進27家龍頭企業,創建102個扶貧車間,實現了5800名毛南族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住在環江毛南家園城西安置區的李敏,得知安置區旁邊的華威公司招人的資訊,辭去了在深圳的工作。“在家門口上班,不僅有收入,還能照顧家人,這是一舉兩得啊!”李敏説。

  此外,環江縣還為72個毛南族聚居村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1600個,讓毛南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得益于産業扶貧和就業幫扶,環江縣毛南族貧困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3570.9元增加到2019年的11756.7元。“家家有産業,人人有事做,這樣的脫貧才能穩得住,才能對得起群眾的期待,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黃炳峰感慨地説。

  新起點

  摘帽之後接著幹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環江縣推動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9.56%下降到2019年底的1.48%,4年內共減貧6.53萬人,實現了環江縣脫貧摘帽和毛南族整族脫貧,讓環江縣群眾、毛南族群眾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這幾年,從我們村民的吃穿住行,到醫療保障、産業發展、子女教育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啊!”南昌屯58歲的毛南族村民譚壯敏講起屯裏的變化,感慨萬千。

  文化自信激發了毛南族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內生動力,增強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環江在72個毛南族聚居村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百村千屯辦春晚”“廣場文化活動周”等文化活動為載體,引導毛南族群眾用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來宣傳扶貧政策,講述脫貧勵志故事、讚美新生活。

  “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鬥,讓日子越過越紅火。”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鼓舞了廣西和環江的廣大幹部群眾。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表示,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對民族地區發展和民族群眾的關心關懷,是對廣西脫貧攻堅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巨大鼓舞,為廣西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給予精準有力指導、增添強大動力。

  “廣西各級各部門將牢記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殷殷囑托,發揚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不懈怠不松勁,集中一切力量,以百倍努力奪取脫貧攻堅收官戰的全面勝利,高品質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不辜負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厚望重托。”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説。

  “全縣將建立健全防貧監測預警機制,將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全部納入監測管理,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防止返貧和出現新的貧困。”黃榮彪表示。

  火熱的6月,扶貧車間裏機器轟鳴,勤勞的環江人民正在開足馬力生産;電網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組立鐵塔,為環江建設首座220千伏變電站;貴州經環江至南寧高鐵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環江河畔、毛南山鄉,到處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記者 龐革平 李 縱)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610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