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聽聽代表委員提出哪些戰“疫”建議?
2020-05-21 23:13:3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題:聽聽代表委員提出哪些戰“疫”建議?

  新華社記者

  數月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14億中國人民,以“生命至上”踐行擔當,以舉國之力對決重大疫情,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攜手全球共克時艱。經歷頑強奮鬥和巨大犧牲,中國有效遏制了病毒傳播,為全球戰“疫”作出了重要貢獻,來之不易,成之惟艱。

  在今年兩會的代表委員駐地,記者注意到,口罩成了人們的“標配”。小小的口罩,見證了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疫”。它,也讓代表委員們深入思考如何加強公共衛生體係建設。

  床位配置難題如何科學破解?

  床位,是武漢抗疫初期的熱搜詞。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用約10個晝夜相繼建成、29個小時內首批方艙醫院改建完成——武漢保衛戰的巨大成果離不開救治床位的迅速解決。

  很自然,代表委員們的“床位”之問就提了出來:下一步,床位配置難題如何科學破解?

  要補足這個短板,絕不是簡單地“配齊”“蓋樓”“增加編制”,而是要在“平戰結合”上做大文章。

  在和代表委員探討過程中,一些代表委員提出了“平戰結合”方面“一魚兩吃”的意見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給不同層級醫療機構開出智慧病房的“小處方”:在社區和鄉鎮醫療機構,可以明確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發熱診室和隔離診室;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應建立標準規范的預檢分診、挂號、支付、門診、配藥、檢查、留觀等一條龍服務的發熱門診;三級以上醫療機構應建立平時可用于常規診療,重大疫情時可以迅速轉變為能整體隔離、集中收治的傳染病樓或病房。

  葛明華解釋説,“一魚兩吃”的做法,可以避免為防范交叉感染而採取騰空整個醫院、轉移在院病人的方式,又可以避免大規模新建傳染病醫院而産生的運營負擔。

  基層醫療機構、社區如何堪當“大戰疫、戰大疫”?

  疫情期間,一些段子火了——

  “今天到處串門,明天肺炎到府。”

  “肺炎疫情不可怕,就怕有人亂溜達。”

  ……

  初聽令人忍俊不禁,細品,有理的話都來自基層。基層防控在整個防疫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武漢保衛戰期間,因為我們精準地推進全方位排查、建設方艙醫院和集中隔離點、嚴格社區管控、推行“四類人員”分類集中收治隔離這些措施,最終遏制了疫情快速傳播趨勢。

  可見,織密公共衛生治理這張網,關鍵在基層、網底在基層。

  而這就引出了代表委員們聚焦的第二個問題:基層醫療機構、社區組織如何堪當“大戰疫、戰大疫”?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此次疫情中,作為應對疫情的基礎醫療機構——社區、鄉鎮基層衛生院,存在不同程度的“小、散、弱”問題,難以適應和滿足“大戰疫、戰大疫”的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比作探測公共衛生事件的“哨點”和“探頭”。在他看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亟需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關于公共衛生應急事件識別、上報、防控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培訓;簡化基層大量報表工作,重實效、輕形式。

  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基層社區管理,科學精準有效發揮社區的作用。

  有人説,小區和村裏人那麼多,管又不好管,真正發現疑似病例,怎麼精準定位?疫情期間,就有網友説了,“流調”、排查過程搞人海戰術,有沒有更巧的辦法?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德清縣阜溪街道五四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有一套辦法。他所在的五四村,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依靠數字平臺進行防疫管理,他們把村民的健康資訊、流動管理資訊、健康教育資訊等全部放在此前已經建好的數字平臺上,把基層的防線織密織牢。

  這也印證了在抗疫措施逐步完善之後,很多地方的做法——善用新的技術手段,把疫情監控網絡布局深入下沉到每個最小組織單位中。

  當然,新技術的運用也要避免在基層走樣,比如健康碼群“碼”並起、萬“碼”奔騰等現象。

  如何向科技要抗疫“戰鬥力”?

  就在兩會召開之時,全球抗疫形勢並不樂觀,累計確診突破500萬例。

  面對復雜的抗疫態勢,“疫苗”等關鍵詞尤其引人注目,科研何時突破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如何向科技要抗疫“戰鬥力”,也自然會成為代表委員們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先讓我們回看一組抗疫中的關鍵數據——

  1月7日,中國疾控中心成功分離首株新冠病毒毒株;

  1月8日,初步確認新冠病毒為疫情病原;

  1月9日,將病原學鑒定取得的初步進展分享給世界衛生組織……

  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再次證明,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全球抗疫形勢仍不容樂觀。站在全球的視野來看,要真正解決新冠病毒傳染問題,疫苗毫無疑問是首選。

  我國現階段疫苗研制已取得重大進展。目前,我國已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的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和四項滅活疫苗項目相繼獲得批準開展臨床試驗,將在今年陸續完成二期臨床試驗。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建議,設立更高級別的“國家醫學科學院”,整合全國優質研究資源,培育醫學科技戰略力量,並賦予其行使規劃、統籌、引領國家醫學健康研究和管理科技資源的職責。

  抗疫期間研究疫苗的陳薇另一個身份是全國政協委員。她準備的提案,是建設我國生物安全科學和産業創新中心。

  陳薇建議,進一步融合生物安全科研、産業等多方力量,搭建學科交叉平臺,整合從原始創新到成品産出的全鏈條,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以更好更快地保障人民健康安全。(記者陳聰、劉陽、熊爭艷、黃筱、郭敬丹、傑文津)

+1
【糾錯】 責任編輯: 錢中兵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鳥瞰珠峰
鳥瞰珠峰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2112601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