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兩會之上問收成
2020-05-21 18:02:2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題: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兩會之上問收成

  新華社記者

  21日,2020年全國兩會拉開大幕。“俺老家的夏糧也開始收獲了!”來自河南的全國人大代表葛樹芹的家鄉進入夏收農忙時節。她告訴記者:“我去看過的地方,金黃的麥浪一望無際,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季!”

  今年4月,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出了“六保”,保糧食能源安全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兩會之際正值夏收開始,特殊之年如何做好糧食生産、未來如何保障糧食安全,百姓關心,代表委員關注。

  5月20日,河南省武陟縣大虹橋鄉西小虹村農民在麥田裏忙碌。 當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 新華社發(馮小敏 攝)

  夏糧有望好收成,糧食安全有保障

  在河南省商水縣張莊鄉南嶺坡,5萬畝連片的小麥熟了。一陣清風拂過,沉甸甸的麥穗隨風輕揚。

  負責托管這片麥田的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天華説,對小麥生産而言,今年其實算不上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先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春管節奏,此後又不同程度地面臨條銹病、赤霉病風險,5月初還出現了短期幹旱。但現代農業科技幫了大忙。

  疫情期間,合作社利用自走式噴藥機,通過手機智能調度,10天就完成了農藥噴灑;出現旱情,只需要在手機上操作,噴灌係統就能根據不同地塊水肥條件,選擇不同的噴灌模式,在高效灌溉的同時實現節水……“這裏小麥畝産預計在1200斤以上,又是一個豐收年。”劉天華説。

  冬小麥是夏糧的主體,也是每年我國農民收獲的頭一茬糧食。雖然夏糧只佔全年糧食産量約四分之一,但它屬于城鄉居民主要口糧品種,對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目標、奠定全年糧食豐收基礎至關重要。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説,綜合各方面情況看,夏糧生産形勢較好,有望獲得好收成,預計産量將保持在較高水準,收購量也穩中有升。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葛樹芹説,“只要糧食又豐收,心裏就有底氣!”

  秋糧生産基礎好,庫裏存糧也不少

  全國人大代表、來自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梨樹鄉的種糧大戶孫斌今年流轉了8400畝水田。就在前兩天,插秧已全部結束。

  “疫情嚴重時,我們擔心春耕會受到影響,想盡辦法搶抓農時。”孫斌説,通過線上訂購,解決了農資問題;用工緊缺,就努力提高機械化程度。原來運輸秧苗用人工,現在鋪設了田間軌道車,節省了人力。

  全年糧食的大頭是秋糧,而春播進展決定著秋糧的生産基礎。此時,東北地區春播已接近尾聲。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至5月17日,全國春播糧食完成意向面積過八成,進度同比快3.5個百分點。

  記者從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農業部門了解到,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總計穩定在3.52億畝以上。其中,黑龍江省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近50萬畝,規模化經營面積擴大到1.38億畝。

  “穩定春播面積,提高播種品質,就是努力為秋糧豐收打下基礎。”全國人大代表、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王守聰表示,面對各種新情況新形勢,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應對一切風險挑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手中有糧,心裏不慌”。

  我國糧食總産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特別是稻谷、小麥兩個口糧品種,多年來産大于需。糧食總庫存處于歷史高位。

  王守聰説,雖然疫情下部分糧食出口國採取一些限制出口措施,可能會加劇國際市場糧價波動,但在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的背景下,對目前國內糧食市場的影響不大,老百姓也不需要囤糧。

  如何進一步端穩、端好“中國飯碗”?

  “糧食連年豐收並不意味可以高枕無憂。”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説,糧食安全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支撐。14億人口要吃飯是我國最大的國情,只能依靠自身力量來解決。

  一些代表委員表示,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在“六保”任務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必須堅決保障好。

  那麼,未來如何端穩、端好我們的飯碗?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黑龍江省委主委趙雨森説,要讓“中國飯碗”不缺糧、裝好糧,要穩住耕地,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品質不下降,要建設高標準農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利用科技提升糧食單産,有效應對極端天氣等帶來的風險。

  同時要處理好生産與生態的關係,讓豐收可持續。努力擺脫資源“緊箍咒”,建議在全國普及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綜合配套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保護性耕作等綠色技術,為土地持續“減肥”“節藥”、補充“營養”。

  “穩定糧食種植面積,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性,還是要通過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帶動農民持續增收來實現。”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認為,要進一步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特別是加大對種糧農民的支援,如在農業補貼和保障上探索更有針對性、更有力度的政策,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記者胡璐、于文靜、宋曉東、王建)

  相關連結:

  新華時評:小麥千重浪,打贏這一仗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鳥瞰珠峰
鳥瞰珠峰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40112601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