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式扶貧: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2020-05-21 08:09:08 來源: 科技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今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40多年來,尤其是近些年,中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造福中國百姓的同時,也惠及全世界,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目標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式的“脫貧之路”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無貧窮,《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目標的重中之重

  縱觀人類歷史,和平與繁榮一直是人們向往的目標,但貧困卻一直是人類社會難以擺脫的頑疾。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世界范圍內,我們依然面臨著貧困帶來的巨大發展挑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6年數據顯示,其時全球仍有超過7億人每日生活費不足1.9美元,還有8億人的生活境遇剛剛超過極端貧困線,他們時刻面臨著返貧的風險,一旦遇到災害事件,將會再入貧困境地。因此,在2015年9月聯合國通過的《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成為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第一目標。

  貧困是一個多維度問題,並非是簡單的收入不足,涉及到教育、衛生、生活條件等多方面問題。因此,《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無貧困”這一目標,也並非僅僅是充實窮人的“錢袋子”,它包含了消除極端貧困、減少貧困人口、建立適合各國國情的全民社保制度和措施、男女皆有獲得經濟資源的平等權利等7個子目標。如何全面實現這些“無貧困”目標,世界各國,尤其是貧困國家都在積極尋找著答案。而中國的扶貧方式,則成為一個范本。

  中國扶貧之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40多年前,我們很窮。因此,消除貧困一直被黨和政府作為頭等大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致力于消除貧困,伴隨經濟發展逐步調整扶貧目標,並設立專門機構,將扶貧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中國所採取的扶貧模式也在一步一步演進,從市場化産業開發扶貧,到以貧困縣為重點的開發式扶貧,再到以貧困村為重點的民眾參與扶貧,直到如今的精準扶貧,通過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科技扶貧等一係列手段,實現了從“輸血式”減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型,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就。

  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按照當年價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衡量,197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約97.5%,農村貧困人口規模7.7億人,而到了2019年末,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為0.6%,貧困人口規模為551萬。從97.5%到0.6%,從7.7億到551萬,這巨大的數字差距,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其背後則是中國政府在“扶貧之路”上數十年堅持不懈的探索與努力。

  中國式扶貧,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目標旨在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推動人類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而中國人民經過40年的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讓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脫貧之路”。中國式扶貧為全球減貧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目標,尤其是“無貧困”這一第一目標的重要保證。對此,國際社會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扶貧工作的成功經驗也越來越多地被國際社會認知、認可。

  以支援《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目標為主要任務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指出,中國近幾十年的發展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率先在減貧領域完成預定目標,取得的成就值得稱讚。該機構參與編撰的最新版《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中指出,多種手段綜合扶貧是中國推動人類發展的典型經驗,值得各國借鑒。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奇姆·施泰納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扶貧成就在規模和時間上都是空前的。他指出,各國可以從中國學習到如何有係統、有組織地讓經濟向更包容的方向發展,這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的理念一致。(記者 劉海英)

+1
【糾錯】 責任編輯: 黃浩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鳥瞰珠峰
鳥瞰珠峰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01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