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逆行”歸來:三位浙江ICU護士戰“疫”記
2020-05-12 10:39:2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杭州5月12日電(記者俞菀)天使在人間,危難顯身手。完成武漢救援任務後沒幾天,他們都回到了醫院;第109個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他們依然在ICU裏忙碌地度過。無論有沒有鮮花掌聲,他們都在離患者最近的地方與死神“搏命”。

  “我很慶幸做了最正確的決定”

  2020年大年初一,浙江省第一批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浙江省中醫院ICU護士顧月琴踏上了“逆行”之路。作為一名有著15年重症監護室工作經驗的共産黨員,又參加過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她覺得自己理應挺身而出。

  “勿為有損之事”“務謀病者之福利”。顧月琴用實際行動闡釋著南丁格爾的誓言:她所在的浙江醫療隊整建制接管武漢四院重症隔離病區後,因為病人沒有護工和家屬陪護,護士們不僅要完成醫療護理,連生活護理也全包了。她們還要定期進行環境消毒,“裝著消毒液的箱子有幾十斤重,背著它每天兩次噴灑消毒,對體能和意志都是很大的考驗。”

  病人的理解與感恩,是顧月琴最大的安慰。

  “在武漢時,我的病區裏有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平時上廁所都需要我們扶著去。有一次她按鈴説口渴,可是我給她倒好溫水後,她卻只喝了一口。她説,‘這樣我就不用老是上廁所了,你們也可以輕松一些。’我的眼淚瞬間涌了出來。”

  據悉,顧月琴所在的這支浙江醫療隊,為目前所有浙江援鄂醫療隊中工作時間最長、工作量最大,也是特別能戰鬥的部隊。在連續工作的57天裏,以不足1/10的人數完成了近30%的救援工作量。

  “我很慶幸在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我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在這場災難裏貢獻了我的力量。”顧月琴説。

  “啃最難啃的骨頭,打最難打的戰‘疫’”

  2020年,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翁晨曦的“而立之年”。2月10日,他跟隨浙江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迅速接管了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ICU,這也是浙江醫療隊完整接管的首個危重症病區。

  天佑醫院ICU的患者病情危重、情況復雜,翁晨曦所在的醫療團隊直面的是巨大的救治壓力和沉重的身體負擔。“我們每天都彼此鼓勁,不懼怕、不退縮。”

  因為高強度的工作,援鄂期間翁晨曦的鼻梁壓瘡很嚴重。如果可以伸手調整一下口罩的位置,就能避免創口被反覆“蹂躪”的疼痛。但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穿著厚重防護服的他卻做不到。

  工作時貼一層水膠體,休息時立刻擦點藥膏,傷口總是結痂了又破開……每天和孩子視頻聊天,是翁晨曦在武漢期間最“放松”的時刻。但聊天話題卻總是圍繞著“爸爸的鼻子今天又破了嗎”展開。

  “沒什麼疼痛不能忍受,一切困難總會過去。”翁晨曦説,如果將重症護理團隊比喻為一支特種部隊,那每一位ICU護士都是一名特種兵,“啃最難啃的骨頭,打最難打的戰‘疫’,這就是我們的使命與擔當。”

  讓ICU從“鬼門關”變“凱旋門”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之江院區ICU護士姜淑慶,為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在馳援武漢天佑醫院期間,創制了重症護理“非語言交流手冊”,成就一段佳話。

  “ICU裏很多病人,動彈不得也説不了話。”姜淑慶説,她始終告誡團隊,決不能因此而輕視了對他們的照護,“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這種“尊重”,不僅是照護,更是給人希望。姜淑慶説,時常會有患者因為痛苦而産生絕望的情緒。護士要用細心耐心去幫助安慰患者,讓ICU從“鬼門關”變“凱旋門”。

  “疫情發生之初,聽説武漢的護士們很多都累倒了,我們就想趕緊過去,做好了隨時頂班、哪裏有需要就去哪裏的準備”“到了武漢以後,由于頻繁倒夜班,我們很多人都失眠了。大家爬樓梯、吃藥、做VR治療,總之都很樂觀,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12日下午,作為浙江援鄂護士代表,姜淑慶ji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她説,這枚勳章是她最好的節日禮物。“希望國家能加強重症護理團隊的人才梯隊建設。ICU護士不僅要有很強的責任心,還需要有很強的業務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觀察病情的能力和護理品質。”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秦嶺腳下的熊貓樂園
秦嶺腳下的熊貓樂園
內蒙古赤峰市千年遼塔搶救性加固完成
內蒙古赤峰市千年遼塔搶救性加固完成
國家男足在滬集訓
國家男足在滬集訓
長沙:幼兒園開學啦!
長沙:幼兒園開學啦!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597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