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社區“疫”線的年輕人
2020-05-04 20:28:5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文互動)社區“疫”線的年輕人

  在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南川西路街道東臺社區,張海霞正在核對轄區內外省返青人員資訊(4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新華社西寧5月4日電(記者張子琪)早上八點鐘,張海霞來到辦公室,將前一天匯總的外省返青人員資訊反覆核對後,上報給街道辦事處。

  眼前這位30歲的女同志,圓圓的臉上挂著笑容。她叫張海霞,是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南川西路街道東臺社區的工作人員。“五一”假期,她和同事們輪流值班,肩負起返青人員登記、開具復工復學健康證明等工作。

  “從1月25日開始,我們社區算上我一共10個人扛起了轄區內22個樓院、4899戶的入戶排查工作,每人平均每天要走三萬多步,大家都像個陀螺一樣從早忙到晚。” 東臺社區黨委書記趙亞妮説,“張海霞更忙,她每天還要負責整理上報返青人員的各項數據,只要轄區內有人返回西寧,她就不能停。”

  張海霞是東臺社區年紀最小的工作人員,疫情防控期間,她和同事入戶登記、為居民跑腿送貨、隨時隨地核對返青人員資訊……但是卻把自己剛滿一歲的兒子和遠在湖北的丈夫“拋在腦後”。

  過年前小兩口本想帶著孩子去湖北看望婆婆,後來因為張海霞工作需要,三口之行變成了丈夫一個人的旅程。一轉眼到了4月23日,張海霞像往常一樣核對街道發來的返青人員資訊,一個熟悉的電話號碼映入眼簾。“我拿出手機反覆確認了一下,真的是他!” 張海霞捂著嘴笑了,眸子裏閃著亮晶晶的光。她當即撥通丈夫的電話,説的第一句是:“你先不要回家啊,要按規定流程走!”

  説起為了社區工作“丟了家人”,35歲的何睿雪可是大家眼裏的“第一名”,作為西寧市城北區火車西站街道火車西站社區的工作人員,疫情防控期間她幾乎沒有回過家。“為了第一時間做好返青人員登記工作,她晚上就睡在辦公室裏,愛人想她了,就來辦公室看看她。這個同志太踏實了。”火車西站社區主任王雪琴説,“‘五一’假期我強行讓她休息,她這才回家。”

  何睿雪是“社區新人”,2018年才開始從事社區工作的她沒有那麼多經驗,但為了守好“防疫第一線”,她加班加點入戶排查,挨家挨戶講解疫情防控形勢,社區居民對她交口稱讚,她被評為“城北區抗疫工作先進個人”。

  何睿雪説,現在疫情雖得到控制,但我們還是要提高警惕,嚴防輸入病例。“為更好掌握社區內人員流動和疫情防控情況,我們轄區1437戶共3527人被分成4個網格,通過發揮社區網格化管理的作用,不管是境外輸入還是外省輸入人員,我們都能第一時間得知。”

  從收繳水費到疏通管道,從宣傳國家政策到辦理便民業務,從調解居民矛盾到提供老年服務……這些在社區工作的年輕人從未懷疑過這份工作的價值。

  “經過這次疫情,我不但看到了這批年輕人的能力和熱情,還有他們的奉獻與擔當。”趙亞妮説,他們不但在急難險重的工作前不退縮,還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海霞擅長電腦,這期間所有經她匯總的報表,沒有出過任何差錯。”

  “基層工作從來都不簡單,家人的支援、群眾的理解讓我迎難而上,作為一名‘90後’,能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就説明這條路我沒選錯。”張海霞説。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社區“疫”線的年輕人-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594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