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新規不得制造虛假收視收聽率 收視率造假為何愈演愈烈
2020-04-25 07:42:30 來源: 法制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 電視臺和廣告商對收視率盲目追逐,甚至將收視率當作衡量節目品質和主演明星能力的唯一評判標準,完全忽略了電視節目的品質,給制造假收視數據帶來了極大的市場

  ● 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應當依托大數據統計資訊係統,統籌收視收聽率統計工作,對數據的採集、發布進行監督。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幹擾、破壞廣播電視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的收視收聽率統計工作,不得制造虛假的收視收聽率

  ● 收視率崇拜主要表現為對數據的盲目重視,不清醒看待現狀。只有改變這種唯收視率論,才能從本質上消除造假現象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4月13日發布《廣播電視行業統計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其中強調,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應當依托大數據統計資訊係統,統籌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統計工作,對數據的採集、發布進行監督。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幹擾、破壞廣播電視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的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統計工作,不得制造虛假的收視收聽率(點擊率)。

  我國廣電節目收視率調查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數十年來收視率造假現象屢禁不止,甚至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在業內人士看來,《規定》不僅首次正視了收視率造假的行業問題,還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是繼中國視聽大數據之後,打擊收視率造假行為的又一重要舉措。

  造假問題由來已久愈發隱蔽復雜多樣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收視率從進入中國的那一天起,便一直伴隨著各種議論和質疑。有人推崇,也有人鄙夷。

  “收視率造假問題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一直存在,並在資本的作用下愈發隱蔽和復雜多樣。”中國傳媒大學曾慶瑞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據了解,收視率的基本含義是指某時段收看某頻道或節目的觀眾佔市場觀眾總數的百分比。假定A市場共有100名觀眾,如果其中10人觀看了新聞聯播,則A市場新聞聯播的收視率就是10%。

  電視劇收視率“注水”一直是行業的頑疾,但由于長期沒有更加公開透明的數據,所有人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勉強拿來做參考。

  2016年夏天,《人民日報》曾一連發表4篇報道,劍指收視率造假,揭露一些人賄賂樣本戶以拉高收視率的不法行為。

  2018年9月,郭靖宇導演在微博發長文揭露衛視收視率造假的黑幕,表示自己制作的電視劇《娘道》,因為不願意花錢買收視率被電視臺長期擱置,而這筆費用高達7200萬元。消息一出,全民嘩然,收視率的公信力跌至谷底。

  隨著收視率造假問題的曝光,許多人對收視率數據的産生過程頗為好奇。對此,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劉燕南曾撰文稱:收視率是調查得來的,收視率調查得到的不是一個指標,而是一個指標係列,收視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標。這個看似簡單的數據的獲取,經歷了一係列復雜的抽樣、測量、統計運算過程。

  調查過程大體分為五個步驟:首先,根據市場大小(全國、省級或市級市場)和觀眾特徵確定抽樣框,並按照隨機抽樣原則從中抽出一定數量的樣本戶,組成收視率調查的固定樣本組,比如300戶、500戶或更多,旨在通過樣本來推及總體,這是所有隨機抽樣調查的基本目的。

  然後,在所抽出的樣本戶家中安裝人員測量儀或留置日記卡,目前國內收視率測量主要採用人員測量儀和日記卡兩種方式,全國網、部分省網和幾乎所有省會城市網,基本採用人員測量儀方式。

  第三,請樣本戶家中的每一位成員在收看電視時,以按鍵方式或者以筆記方式將自己的收視行為,通過人員測量儀或日記卡記錄下來。

  第四,人員測量儀將這個記錄每天深夜通過電話線或其他通訊方式自動回傳給調查公司,日記卡則由調查公司派人一周一次到府收取,同時留置新的日記卡供未來一周做記錄。

  最後,調查公司將回收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後,最終得出以人為單位(非以戶為單位)的收視率,傳發給訂戶,由此完成一次收視率數據的生産周期。

  劉燕南還指出,目前常見的兩種造假方式,一是污染樣本戶,二是篡改數據。

  盲目追逐高收視率片方花錢買假數據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原廣電總局2009年曾嚴查收視率買賣兩端人群,並在2013年發布22條新規重整收視率。國內首個電視收視率調查國家標準于2014年出臺。

  2015年8月,由原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倡議,中央電視臺和多家省級電視臺發起,全國省級以上電視臺共同簽署了《恪守媒體社會責任,反對唯收視率自律公約》。

  2018年9月1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文稱,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9月17日,中國電視劇制作産業協會發布聲明,稱將號召全行業形成共識,共同抵制收視率造假行為,努力營造中國電視劇産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新環境。

  在人人喊打的情況下,為何還有人鋌而走險制作假收視率?

  “主要原因在于我們行業對于收視率的崇拜,和有關部門對相關問題缺乏係統嚴格的管理。”曾慶瑞認為,這種收視率崇拜主要表現為對數據的盲目重視,不清醒看待現狀。這種現象會導致行業內部對于一部作品的價值與社會影響力判斷因素僅靠收視率來決定,這是非常不科學、不正常的。

  對于收視率造假的根源,據影視撰稿人胡鑫(化名)透露,電視臺和廣告商對收視率的盲目追逐,對那些能“扛收視”的明星主演的盲目追捧,甚至將收視率當作衡量節目品質和主演明星能力的唯一評判標準,而完全忽略了電視節目的品質,因而給制造假收視數據帶來了極大的市場。

  “目前拍攝的電視劇如果想要賣到一線衛視,就非得請某些大牌明星、當紅‘小鮮肉’或者‘流量女明星’做主演不可,只有他們的劇,這些電視臺才肯認、才肯收。”胡鑫説,沒有大牌明星、當紅“小鮮肉”主演的電視劇,縱然劇情緊湊、高潮疊起,也不可能上一線衛視,只因電視臺買片,看演員而不看劇情,“然而部分當紅明星、流量‘鮮肉’,根本就是靠網絡包裝炒作、水軍行銷,方才贏得了大量粉絲”。

  胡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一些“流量明星”拍出的所謂電視劇,除了他們的粉絲外,佔收視主體的廣大觀眾其實根本不認可,收視率自然上不去,而這樣的真實收視率一旦公之于眾,將極大影響其商業價值,所以制片方還得去購買虛假收視率。“劣幣驅逐良幣,常年惡性競爭的結果,就是購買電視劇收視率的價格越來越高。”

  採訪中,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將收視率造假的原因主要歸結為兩方面:

  一是規則制定的錯誤引導。當前廣播電視行業的生態環境存在“收視率至上”的問題,有了高收視率才會有廣告資本的投入,並進而帶動明星自身的發展。這種流量崇拜會導致粉絲盲目進行打榜等行為,使得觀眾忽視了作品本身的優劣。

  二是技術漏洞所帶來的問題。粉絲打榜時,技術無法識別重復率和活躍度,都統一歸納為觀看量,這是一種假的數據呈現。這種技術漏洞會帶來大批量的粉絲數據造假行為,甚至成為公開的顯性文化。

  “和粉絲打榜所帶來的虛假數據不同的是,收視率調查公司會利用運作中不公開不透明的優勢條件,直接對數據進行修改。”朱巍説。

  依法開展統計活動建立健全監管機制

  2005年,原廣電總局頒布《廣播電影電視行業統計管理辦法》,在理順統計工作機制、提高統計數據品質和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新聞發言人就《規定》答記者問時指出,近兩年來,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要求。

  對此,朱巍認為,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工作目前面臨的一個新情況與問題主要在于,隨著粉絲經濟的增長,粉絲對于數據最後的呈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相較于原來單純靠作品品質獲取收視率來説,現在由特定明星自身所帶來的數據流量影響了作品的傳播,破壞了整個影視行業的生態。”朱巍説,這就要求廣播電視行業對數據統計的標準進行全新的界定,對優秀作品的評定方法要有新的規則,這樣才能保證優秀作品得到廣泛傳播。

  曾慶瑞直言,目前廣播電視行業的收視率統計工作,已經不完全是電視工作者在起作用,更多的是市場機制作用下的結果。“收視率造假是一個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許多新問題就會不斷冒出來,所以要想解決造假問題,就必須對症下藥。首先,應從領導層面消除收視率崇拜的現象。其次,對于電視行業作品評價標準要有更完善的要求,收視率不能作為核心因素”。

  在受訪的業內人士看來,從技術角度看,收視率只是一個量化數據,本身無所謂善惡,就像金錢一樣,你可以用它來行善,也可以用來作惡。問題的關鍵不在收視率,而在于它的使用者,是否誤用濫用了收視率。

  此次,《規定》為依法開展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統計相關活動提供了法律依據,也為打擊收視收聽率(點擊率)數據造假行為作了初步制度安排。其中,第十三條明確規定,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應當依托大數據統計資訊係統,統籌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統計工作,對數據的採集、發布進行監督。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幹擾、破壞廣播電視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的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統計工作,不得制造虛假的收視收聽率(點擊率)。

  同時,第二十一條增加了“廣播電視行業各單位負責人不得擅自修改統計人員依法搜集、整理的統計資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統計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人員打擊報復”的規定。第二十七條明確了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對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工作情況進行監督的主要內容,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應當支援配合國務院統計主管部門的統計督察工作。

  “在收視率統計的監管機制方面,要採用專家人員和技術人員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保障。專家人員保證作品的品質,而技術人員則要找出互聯網的技術漏洞,比如在統計中要對點擊率、觀看率進行時間上的要求,還要對重復率和僵屍粉進行智能的篩選審查。”朱巍説。

  朱巍認為,互聯網中運用的“日活量”也應該歸納到數據統計的標準中來。在收視率調查的監管機制中,靠自律是行不通的,必須要通過相關監管部門的強制手段,才能獲取真實有效的數據,“全國廣播電視統計資訊數據庫方面,應該結合技術人員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標準,不僅應該有收視率的資訊統計,還要有觀眾的反映、專家人員的評價等”。

  徹底消除造假現象唯收視率論不可取

  為了整治收視率造假的頑疾,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從2019年開始籌劃,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2019年年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係統正式上線,並在旗下公眾號“中國視聽大數據”開始發布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情況。雖然頁面布局略顯簡單,但是因為樣本覆蓋了全國1.4億有線電視、IPTV用戶直播收視行為數據,加上數據清洗相關工作,這份收視率數據絕對是國內最權威的收視數據。

  目前,這一數據正在慢慢改變收視數據生態。根據“文娛商業觀察”的統計,2019年12月24日,官方第一次公布的收視數據排名,與CSM59城的衛視收視排名差異極大。其中在CSM59城排名靠前的節目在中國視聽大數據中僅排名中等。但經過近半年的持續監測與發布,CSM59城的收視數據與中國視聽大數據中的數據排名越來越接近。

  據業內人士透露,為配合《規定》的發布,有關部門在2019年度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和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換證工作的通知中已明確指出,參與買賣收視率或參與收視率造假的機構,將不予換發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並撤銷其節目制作經營許可。

  曾慶瑞認為,要想有效遏制收視率造假行為,相關法律應加強約束規范,主管部門應該進行嚴厲打擊。

  對此,朱巍建議採用“黑名單”與“紅名單”相結合的治理方式,即對藝人、公司、作品等進行信用考核,如果有相關違規行為則列入“黑名單”。對于缺乏流量的優質作品要列入“紅名單”,通過國家層面對其進行宣傳推廣,改善整個影視行業的生態環境。

  “還要加強對影視劇,特別是線上影視作品的審核力度。影視作品不僅是藝術作品,更是我們社會文明的體現。”朱巍説,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結合演算法來提升收視率調查的技術門檻。

  “收視率的採集不應該交由地方臺進行,應該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進行統一調查,要向GDP的調查模式靠攏,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出現收視率、收聽率造假問題。”曾慶瑞説,社會應將收視率等數據當作一種參考,避免將收視率與利益直接掛鉤,只有徹底改變這種唯收視率論,才能從本質上消除造假現象。(記者 趙麗  實習生 賈婕)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田園牧歌
田園牧歌
山東博物館秦文化大展即將展出
山東博物館秦文化大展即將展出
四月黃河春色美
四月黃河春色美
伶仃夕陽美
伶仃夕陽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590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