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每人平均每天讀紙質書不到20分鐘
2020-04-23 08:45:0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供圖

  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數字化閱讀不斷發展。無論是短篇還是大部頭,統統都可以塞進小小的螢幕之中。數字化閱讀也因為設備攜帶方便、內容存儲量大,獲得了不少人的喜歡。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近日發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上升了3.1個百分點。數字化閱讀的發展,也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閱讀偏好。

  數字閱讀在資訊普及、知識傳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互聯網和閱讀技術的發展,依托手機、電子閱讀器、Pad等進行的數字化閱讀也在不斷發展。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線上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上升了3.1個百分點。

  調查還顯示,各類數字化閱讀載體的接觸率均較2018年有所上升,其中電子閱讀器接觸率增幅最大。

  具體來看,2019年有76.1%的成年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71.6%的成年國民進行過網絡線上閱讀,24.8%的成年國民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21.3%的成年國民使用Pad(平板電腦)進行數字化閱讀,均較2018年有所上升。

  進一步梳理該調查歷年的報告發現,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在12年間保持持續上漲的態勢,從2008年的24.5%,增長到了2019年的79.3%。

  數字化閱讀發展的背後是數字閱讀産業的發展。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4.3億人,數字閱讀産業規模達254.5億元,增長19.6%。

  “數字化閱讀可以幫助人們獲得即時消息,同時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認為,數字閱讀在資訊普及、知識傳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一些偏遠的地方。而且,數字化閱讀還豐富了閱讀形態和內容,借助多種媒介,改變了原來傳統單一的閱讀方式,也讓很多人找到了閱讀的樂趣,提升了人們的閱讀興趣。

  讀屏與讀紙並不矛盾,應該並重

  數字化閱讀的發展,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閱讀習慣。讀屏成為不少人重要的閱讀方式。

  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9年,43.5%的成年國民傾向于“手機閱讀”,10.6%的國民傾向于“網絡線上閱讀”,7.8%的國民傾向于“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而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的比例則不到四成,從2018年的38.4%下降到了2019年的36.7%。

  人們對于數字閱讀的偏好,還體現在為數字閱讀付費上。《2018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6年到2018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的電子書付費意願持續提升,2018年達到了66.4%。

  不過,正如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所揭示的,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但也帶來了紙質閱讀率增長放緩的新趨勢。

  該調查發現,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每人平均每天讀紙質書時間為19.69分鐘,比2018年減少了0.12分鐘。僅有超一成(12.1%)的國民平均每天閱讀1小時以上圖書。

  從成年國民對各類出版物閱讀量來看,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每人平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只有11.1%的國民年均閱讀10本及以上紙質圖書。

  “在看到數字化閱讀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回避問題。”魏玉山認為,由于數字化的資訊活動很多,在進行數字化閱讀時會出現“浮躁的閱讀”,不能夠沉浸下來,因此會出現很多人説的“淺閱讀”現象,“比如像用手機閱讀,可能會受到隨時接收資訊而帶來閱讀中斷的影響”。

  魏玉山分析,數字化的閱讀終端有很多種,人們在不同時候要根據閱讀需求,選擇合適的閱讀終端。“讀屏與讀紙並不是相互矛盾的,應該並重。在一些閒暇、零碎的時間,可以通過讀屏來獲取資訊,但是閱讀紙質書籍,在知識體係建構上,則是必不可少的”。(記者 孫山)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伶仃夕陽美
伶仃夕陽美
珍愛地球 呵護家園
珍愛地球 呵護家園
武漢動物園有序恢復開放
武漢動物園有序恢復開放
彩蛋繪出“正能量”
彩蛋繪出“正能量”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89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