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雞蛋“論個賣” 養殖富了家——一個貧困村的脫貧致富經
2020-03-24 15:25:0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春3月24日電 題:雞蛋“論個賣” 養殖富了家——一個貧困村的脫貧致富經

  新華社記者薛欽峰、張建

  “同樣都是雞蛋,我家的笨雞蛋2塊錢一個,是普通雞蛋價格的好幾倍。”吉林省榆樹市永生村脫貧戶朱寬説,笨雞蛋都是論個賣,還一點兒不愁賣。

  今年70多歲的朱寬和老伴兒曾是村裏的貧困戶,以前老兩口靠著4畝玉米地生活,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這幾年,朱寬養殖笨雞,生活發生了改變。

  現在朱寬每月靠賣笨雞、笨雞蛋收入近千元。“這幾年我們村變化可大了,路也修好了,家家搞養殖,大家都脫貧了。” 朱寬説。

  走在永生村裏,白色的水泥路,整齊的籬笆院,還有金黃色的苞米樓子,農戶家裏不時傳來牛和大鵝的叫喚聲。很難想像,這個美麗富裕的村子曾是有著100多戶貧困戶的貧困村。以前村裏沒啥産業,農民就靠著種植幾畝玉米度日,生活貧苦。

  前些年,永生村積極引導村民調整産業結構,苗木栽培、家禽、黃牛養殖等産業逐步興起。不少村民看到笨雞蛋銷路不錯,專門養殖笨雞,村裏一下子成了笨雞和笨雞蛋的集散地。

  現在朱寬和老伴兒每天在家“伺候”著幾十只雞,收購商定期到府收購雞蛋,老兩口不用為銷路操心。“收購商直接開車到門口來收,有多少收多少,現在很多城裏人認這個笨雞蛋。”

  除了笨雞和笨雞蛋,永生村的牛、豬、大鵝等養殖也是在十裏八鄉出了名,這些新産業不僅幫助村子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村民還逐漸富裕起來,每人平均收入超過1.3萬元。

  隨著村裏家家戶戶養的牲畜和家禽越來越多,富起來的村民們也遇到了新煩惱。“糞污多了沒法處理,影響了村裏的環境,要是能夠把大型牲畜放到牧業小區就好了。”朱寬説。

  村民有了新期盼,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們也看在眼裏。這段時間,村幹部們正商量著建牧業小區的事。永生村黨總支書記王艷鳳説,打算建一個大型牧業小區,把豬、牛等牲畜按照種類分區飼養,糞污統一處理,讓大家富起來的同時,也能讓村子裏美起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白俄羅斯春雪
白俄羅斯春雪
南京:踏青郊野
南京:踏青郊野
布宮雪景
布宮雪景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57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