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天然“寶貝”促增收——貴州錦屏縣培育扶貧産業見聞
2020-03-23 10:19:5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貴陽3月23日電 題:天然“寶貝”促增收——貴州錦屏縣培育扶貧産業見聞

  新華社記者李銀、楊洪濤、羅羽

  剛剛“摘帽”出列的貴州省錦屏縣,隨處可見村民勞作的場景,各類扶貧産業從少到多到大,一些天然“寶貝”通過結構調整變為支柱産業,帶來了增收希望。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圖文互動)(4)天然“寶貝”促增收——貴州錦屏縣培育扶貧産業見聞

  村民在貴州省錦屏縣銅鼓——大同萬畝林下綜合産業示范基地套種淫羊藿(3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傳統林區寫活“林”文章

  春分時節,在錦屏縣林區,林下産業漸次鋪開。林下,種下的淫羊藿、白芨等中藥材以及櫻花、楠木等樹木已萌發吐綠;林中,杉樹上倣野生種植的石斛枝條正逐漸舒展。

  “在這裏一天能掙120塊錢,比種莊稼強多了。”在錦屏縣銅鼓—大同萬畝林下綜合産業示范基地,村民楊金菊已上班20多天了。最近,每天有六七百名像她這樣的村民在林地務工。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圖文互動)(5)天然“寶貝”促增收——貴州錦屏縣培育扶貧産業見聞

  村民在貴州省錦屏縣銅鼓——大同萬畝林下綜合産業示范基地管護鐵皮石斛(3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錦屏縣國有林場場長孫根欽説,以前林場收入主要靠按指標賣木材,林下都是荒著的;現在套種上經濟作物後,産值增加好幾倍。規劃2.6萬畝的基地已種植中藥材、珍貴苗木等7000余畝。

  “吃飯靠農業,花錢靠林業。”過去,錦屏財政是典型的“木頭財政”,每年各種林業稅收佔縣級財政收入的60%以上。然而,隨著市場需求變化,傳統林業增收越來越難。2014年底,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9801人,貧困發生率達34.29%。

  擁有天然純凈的生態“寶貝”,如何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助力群眾脫貧?

  “關鍵要念好‘山’字經,寫活‘林’文章。”錦屏縣委書記毛有智説,近年來錦屏縣探索林上種植倣野生石斛、林下種植中藥材、林內石斛花採摘體驗和森林旅遊康養、林外稻田養魚等,多元林下産業初步形成。

  據統計,去年林下經濟總産值3.68億元以上,創建的6個示范基地帶動參與農戶4600多戶,其中貧困戶1700多戶。

  現代農業促就業

  在錦屏縣隆裏盛豐農業生態園,矗立著一排排蔬菜大棚。其中一個大棚內,幾名婦女正在搶收羊肚菌。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圖文互動)(1)天然“寶貝”促增收——貴州錦屏縣培育扶貧産業見聞

  村民在貴州省錦屏縣隆裏盛豐農業生態園採摘羊肚菌(3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生態園負責人張華介紹説,園區流轉的672畝土地在兩年前還種植水稻、油菜等傳統農作物,如今建成集種植、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園。

  家住園區附近易地扶貧安置點的搬遷戶閔勝蘭説,她去年8月起在園區上班,每月工資2000多元,一家5口日子越過越寬裕。據悉,園區已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覆蓋貧困戶4000多戶、1.6萬余人。

  由于林區多,壩區自然成為錦屏的“寶貝”。如今,通過産業結構調整,這些壩區以蔬菜、優質稻為主導産業,配套發展食用菌、精品水果等,畝産值年均過萬元。

  “僅1萬畝西蘭花,就支付工資1800萬元。今年我們還要追加投資。”錦屏縣兩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傑説,這個標準化蔬菜生産基地畝産值2萬元以上,帶動就業200人以上。

  養殖業助群眾增收

  洗毛、烘毛、曬毛、分類、植毛……位于錦屏縣的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已復工復産1個多月。生産車間內機器轟鳴,190多名工人在加工制作羽毛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圖文互動)(2)天然“寶貝”促增收——貴州錦屏縣培育扶貧産業見聞

  村民在貴州省錦屏縣新化鄉歐陽育雛基地給鵝苗投食(3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公司經理胡兵説,作為總部四大生産基地之一,錦屏縣産業園完全建成後,可實現月産羽毛球30萬打,吸納就業600人以上。

  “羽毛球相關産業鏈完全適合錦屏。”胡兵説,産業鏈上游需要羽毛,可發展養鵝産業,中遊加工生産羽毛球,下遊還可發展羽毛球體育賽事,經過2年多持續培育,全産業鏈效應初步顯現。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圖文互動)(3)天然“寶貝”促增收——貴州錦屏縣培育扶貧産業見聞

  村民在貴州省銅鼓鎮水衝村馬臺萬羽生態鵝綜合養殖示范基地投放草料(3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在銅鼓鎮水衝村馬臺萬羽生態鵝綜合養殖示范基地,上萬羽白色種鵝“引吭高歌”,20多名村民忙著投食。

  村民粟安艷過去在廣東、浙江等地打工,如今在基地負責喂鵝、撿蛋、清理鵝糞等,每月工資3200元,還有450元餐補,收入比在省外打工還多。

  基地運營方貴州錦屏生態鵝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文新介紹,公司今年將帶動5000余戶貧困戶入股,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100余人。“鵝全身都是寶,鵝肝、鵝毛、鵝肉都可利用,一只鵝價值100多元。”他説,公司還把鵝苗發給農戶養,保底價收購,帶動更多農戶增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圖文互動)(6)天然“寶貝”促增收——貴州錦屏縣培育扶貧産業見聞

  在貴州省錦屏縣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羽毛球生産基地,工人在制作羽毛球(3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據介紹,錦屏去年産鵝70萬羽,今年將達到200萬羽。此外,全縣還實施生豬、雞等養殖項目,有力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今年3月,錦屏縣實現減貧“摘帽”。“今後,還要繼續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好産業發展提質戰,鞏固脫貧成效。”毛有智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焦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白俄羅斯春雪
白俄羅斯春雪
南京:踏青郊野
南京:踏青郊野
布宮雪景
布宮雪景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75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