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武漢戰“疫”記
2020-03-13 07:49:2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1月31日,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地區一處建築外墻打出“武漢加油”字樣。 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為你們而感動、而讚嘆!黨和人民感謝武漢人民!”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的話,溫暖人心

  為阻斷病源向外輸出,從2020年1月23日起,武漢採取關閉離漢通道的斷然措施,為全中國也為全世界抗疫爭取到“時間窗口”

  一座1200萬人口的城市被封,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英雄的武漢人民,以自我犧牲精神和非凡壯舉,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譜寫了一曲壯烈悲歌

  “待春暖花開,疫情退去,攜手科大武大看櫻花”。

  來自安徽的護師楊奕,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走廊墻壁的“信心樹”上,添上寫著自己心願的一片“綠葉”。

  這棵畫在墻壁上的“信心樹”,起初只有枝幹。醫護人員和患者,接力將寫滿心願和互相鼓勵的小紙片,貼在樹枝上。“早日康復”“早日回家”“爸爸想孩子了”“想吃熱幹面”……片片樹葉,激勵著每個人戰勝病魔的決心。

  時間一天天過去,“信心樹”的葉子一片片長出來,越來越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慰藉著方艙裏的患者,給予他們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3月8日,方艙最後一批患者痊愈出艙了,“信心樹”卻扎根在醫患心中。

  當下,武漢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鏖戰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整座城市的“信心樹”在繼續“成長”。

  武漢是新冠肺炎疫情災難最重的地區,是抗擊疫情的主戰場。截至3月11日,武漢累計確診患者49986人,佔全國73%以上,死亡2430人,佔全國79%以上。

  為阻斷病源向外輸出,從2020年1月23日起,武漢採取關閉離漢通道的斷然措施,為全中國也為全世界抗疫爭取到“時間窗口”。

  一座1200萬人口的城市被封,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英雄的武漢人民,以自我犧牲精神和非凡壯舉,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譜寫了一曲壯烈悲歌。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為你們而感動、而讚嘆!黨和人民感謝武漢人民!”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的話,溫暖人心。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記錄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保衛戰”的一些側面和片段,見證武漢戰“疫”的激烈悲壯。

  醫院來了特殊肺炎病人

  許多災難,總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悄然來臨;許多危機,總是被獨具慧眼的人偶然發現。

  2019年12月26日,54歲的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像往常一樣在醫院坐診。這一天是星期四,剛好是她門診值班的日子。附近小區的一對老夫妻發燒、咳嗽來看病。保險起見,張繼先讓他們拍了肺部CT片。第二天,張繼先拿到CT胸片一看,兩人肺部呈現出與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影像學特徵。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又名湖北省新華醫院,是湖北省衛健委直屬的三甲綜合性醫院。在醫院官網“新華名醫”欄目中,張繼先排在第九位。在2003年“非典”防治期間,張繼先是武漢市江漢區專家組成員,那時她的工作是到各個醫院排查疑似患者,這段經歷讓她對傳染病始終保持高度警惕。

  看到兩位老人胸片異常,張繼先心裏涌起疑團。她讓老兩口叫來他們的兒子也做下CT檢查,兒子雖然沒有任何症狀,但結果顯示肺部也有相同的影像表現。

  這一天,醫院另外還來了一個華南海鮮市場的商戶,一樣的發燒、咳嗽,一樣的肺部表現。

  張繼先給這些患者做了甲流、乙流、鼻病毒、衣原體、支原體、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與流感相關的檢查,全部呈陰性。

  兩天內接連出現4個肺部同樣表現的病人,張繼先警覺起來,“一家來看病,只會有一個病人,不會三口人同時得一樣的病,除非是傳染病。”她的疑團越來越大。

  12月27日,她把這四個人的情況向醫院做了匯報,醫院上報給江漢區疾控中心。與此同時,她在呼吸科的病房中隔出了一塊區域,將4個病例統一安排在這個相對封閉的地方,她還要求隔離區內的所有醫療用品均不可與其他病人混用。

  接下來兩天,醫院門診又收治了3位同樣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他們的症狀和肺部表現一致,只是輕重有別。

  一下就有7個同樣症狀的病人,而且是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病症——張繼先覺得這肯定有問題,立即再次向醫院報告,並建議召開多部門會診。

  12月29日下午,醫院召集了呼吸科、院感辦、心血管、ICU、放射、藥學、臨床檢驗、感染、醫務部的十名專家,對這7個病例進行逐一討論:影像學特殊,全身症狀明顯,實驗室檢查肌酶、肝酶都有變化。

  專家們一致認為,這種情況不正常,要引起高度重視。同時他們了解到還有兩例類似病史患者,已到同濟醫院、協和醫院去治療,留下來的地址也是華南海鮮市場。

  醫院立即決定:直接向湖北省、武漢市衛健委報告。

  12月29日,省、市衛健委疾控處接到報告後,指示武漢市疾控中心、金銀潭醫院和江漢區疾控中心,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始流行病學調查。

  當日傍晚,武漢市傳染病定點收治醫院金銀潭醫院相關專家,來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逐一查看這7位病人,接走了6位病人,其中輕症3位、重症3位。一家三口的兒子沒有去金銀潭醫院,留在張繼先這裏繼續治療(2020年1月7日病愈出院)。

  從這天起,張繼先要求所有呼吸科醫護人員戴口罩。隨後,她又囑咐科室人員在網上訂購了30套細帆布做的白色工作服,讓大家穿在身上。

  張繼先以超強的專業敏感意識,最早判斷並堅持上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為第一個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的人。

  兇險的病毒四處遊蕩

  與此同時,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生也發現了這種特殊肺炎。

  元旦將至,人們都忙著過節。這一切,除了有限的幾家醫院和省市區疾控部門,並沒有多少人知道。

  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資訊的傳播速度總是超乎人們的意料。

  2019年12月30日晚上,一份蓋有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公章的“緊急通知”,在不同的微信群中傳播開來。

  這份題目為《市衛生健康委關于報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況的緊急通知》,內容如下:

  各有關醫療機構:

  根據上級緊急通知,我市華南海鮮市場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為做好應對工作,請各單位立即清查統計近一周接診過的具有類似特點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于今日下午4點前將統計表(蓋章掃描件)報送至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郵箱。

  與此同時,名為“協和紅會神內”和“武漢大學臨床04級”兩個微信群中,也流傳武漢出現SARS的消息,告誡大家戴口罩、洗手,“不要出去晃”。

  人類醫學的發展,對許多疾病的致病原因和機理都比較清楚了,對導致肺炎的病原體也知道了很多,但這個肺炎卻“不明原因”,讓人感到神秘而恐懼。

  “不明原因”,自然就不知如何治療。這讓人們一下想起了2003年的“非典”。

  30日晚,湖北省、武漢市衛健部門連夜開會,並邀請疾控方面專家共同研究對策、部署相關方案。之前分布在武漢多家醫院的不明原因肺炎的疑似病人都紛紛轉入武漢專業的傳染病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國家疾控中心也快速做出反應,31日一早就派出專家趕到武漢會商、研判。這一天,武漢協和醫院開始設立呼吸傳染病隔離區。

  31日中午,武漢市衛健委公開通報了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情況。通報指出:“近期部分醫療機構發現接診多例與華南海鮮城有關聯的肺炎病例,經專家會診係病毒性肺炎”“目前已發現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嚴重”,並對病例臨床表現進行了描述。

  這個公開通報當時並沒有引起社會上更多的關注。雖然通報明確説,不明原因肺炎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但這個市場還在營業,只有少數商戶和顧客戴著口罩。當記者問經營的商戶怕不怕時,他們還都樂觀地表示,聽説就是肺炎,沒有什麼可怕的。不過,僅僅過了一天,這個市場還是關門停業了。

  元旦假期過後,2020年1月3日,武漢市衛健委第二次通報不明原因肺炎情況:“截至2020年1月3日,共發現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44例,其中重症11例”。5日,第三次通報,病人增加到59例。

  其實這個時候,多家醫院發熱門診人數激增。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是離華南海鮮市場較近的兩家三級醫院之一。元旦期間,醫院的門診量由原來一天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

  由于冬季本來是感冒多發季節,再加上當時醫院都沒有試劑盒,不能做檢測,沒有人知道這些感冒症狀的人中到底因何發病。

  11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病例數從5日公布的59例降成了41例。與通報同時公布的《專家解讀不明原因的病毒肺炎最新通報》中,附有專家解讀。其時,國家專家組第二批專家仍在武漢,他們自8日來到武漢。

  科學家也在爭分奪秒地研究這種新型病毒。據了解,2019年12月26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科研項目常規收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和武漢市疾控中心的不明原因發熱患者標本一份。

  1月5日淩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復旦大學張永振研究團隊從標本中檢測出一種新型SARS樣冠狀病毒,並通過高通量測序獲得了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率先向全球公布了該病毒序列,初步判斷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就此發出了警示。

  很快,中國及時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分享有關病毒基因序列。

  1月14日,武漢市衛健委在疫情通報中提到:“不排除有限人傳人”。

  武漢以外的地方也開始發現確診或疑似病例。這些病例都有過武漢居住或旅行史。

  兇險的病毒正在以人們意想不到的速度悄悄擴散。

  戰“疫”局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2020年1月20日,戰“疫”局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做出重要指示,強調湖北武漢市等地近期陸續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李克強總理也做出批示,要求堅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國家衛生健康委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地方做好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國務院批準將新冠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

  這天晚上,“抗非典”功臣鐘南山院士接受央視《新聞1+1》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肯定人傳人”。

  與此同時,疫情蔓延之快超出了人們的預料。當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兩日內新增確診病例136例,使累計通報確診病例增至198例。同時還公布了發熱門診醫療機構和定點救治醫療機構名單,確定全市61家醫院開辟專門的發熱門診,其中,中心城區41家。定點醫療機構9家,其中中心城區3家。還組建了省市聯合醫療救治專家組,由來自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等10家醫院的25名專家組成。

  同時還成立了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醫護人員感染是人傳人的重要標誌。鐘南山“人傳人”的話音剛落,21日,武漢市衛健委就通過健康武漢官微通報,武漢有15名醫護人員確診為新冠肺炎,另有1名疑似病例。

  病毒像遊魂一樣,四處找人感染。很快,原來確定的三個定點醫院床位不夠用了,武漢市衛健委在之前定點醫院800張床位的基礎上,又騰調1200張床位。

  但是,不到一天,2000張床位又滿了,床位又告急了。22日又進一步採取“7+7”模式收治病人,即將7家中型醫院全部騰出來,改為專門收治新冠肺炎醫院,將床位增加到3000張,並且由7家大型綜合性醫院托管,以增加治療力量。

  當天,這7家醫院一開門收治就人滿為患,有的得排一天的隊才能看上病。

  深夜12點多,記者開車路過7個醫院之一的武漢市第七醫院,見到醫院大廳、走道裏,人都擠滿了。醫院大門外,寒風中,黑壓壓的都是發燒病人等待看病,約有兩三百人。到淩晨1點了,還有這麼多人在看病,令記者非常吃驚。據説,白天看病的多達兩三千人。

  喧鬧的城市一下子寂靜了

  2020年1月23日,對于武漢人來説,注定終生難忘。

  淩晨兩點多,武漢市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自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武漢封城了!

  近代以來就是我國著名工業之城、商貿之城、科教之城的“大武漢”,這座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抗擊過98特大洪水的英雄城市,壯士斷腕,關閉了通向外面的大門,決心將病毒困在城中,打一場與死神較量的硬仗。

  去年的世界軍人運動會,讓世界看到了新武漢崛起的雄姿。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座充滿活力、繁華喧鬧的城市,瞬間沉寂下來。

  現代醫學高度發達,但對付無特效藥的新型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依然古老而原始:圍堵,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隔離檢疫法起源于意大利,1370年在威尼斯首次用來阻止黑死病。

  2005年,世衛組織提出“圍堵策略”作為流感大流行和防控的指導性策略。這種策略主要是在新發傳染病疫情早期,在限定的地理范圍內,採用醫學和非醫學(區域封鎖、停學停工等)幹預策略和措施,以迅速阻斷疫情傳播。

  2003年爆發“非典”時,也只是採取封門棟、封小區和隔離政策,並沒有封閉一座城市。

  在和平年代,一座千萬人口的城市切斷與外面的交通,市內的交通也一律停運,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按下了“暫停鍵”的武漢,熙來攘往的城市生活戛然而止。

  第二天就是春節,有些人本來打算春節放假才出城回家或出遊,不得不改變計劃,趕在關閉之前離開。一大早,多個出城路口車輛排成長龍,天河機場有大批乘客排長隊改簽。

  在新西蘭留學的小林(化名),春節前回武漢和父母團聚,訂好春節後2月5日的機票返校。

  1月23日淩晨2點多,通告發出時,他還沒有睡。一看要封城,他擔心到時走不了,影響學業,立即在網上訂購了上午8點半去上海的火車票,準備從那裏乘機去新西蘭。

  但到了上海之後,小林被隔離在酒店,一個人待在酒店裏過完了這個春節,又將機票改簽到27日,返回新西蘭。

  小林是家中獨子,萬裏歸途,籌劃已久的春節團聚,轉瞬間變成了春節別離。淩晨,母親看著他匆匆走出家門的背影,無比失落。

  有些人剛離開武漢回家休假,現在又不得不放棄在家過節的計劃,趕在武漢關門之前“逆轉”回城。

  新華社攝影記者熊琦就是其中之一。他22日從武漢回外地老家過年。23日淩晨3點接到朋友電話,得知武漢要封閉的消息,心中一驚:“一座千萬級的城市因為疫情而封閉,作為記者,如果不在現場,我無論如何都會遺憾終生。”

  他一夜無眠。

  一大早就起來收拾行裝,獨自趕回武漢。第二天,他全副武裝,進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隔離病房,與醫護人員一起度過了今生最難忘的除夕夜,留下醫護人員與死神搏鬥的鏡像。

  許多人擔心封城了,城裏生活物資短缺,蜂擁至超市、藥店搶購。多家超市摩肩接踵,全是搶購的人,許多貨架被搶一空。藥店的感冒藥、口罩、消毒液、體溫計全部脫銷,有超市大白菜漲到40元一斤。

  好在這種混亂的搶購局面只持續了一天。當天,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第2號通告:武漢市大宗商品、食品、醫療防護用品等儲備充分、供應順暢。請廣大市民不用恐慌,不必囤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同時,武漢市商務及農業部門共同安排500萬公斤蔬菜、155萬公斤雞蛋、100萬公斤鮮魚、200噸牛肉和6000頭豬,通過全市300多個“春供”網點有序投放。

  第二天,除夕,大家發現,超市貨源充足,價格也沒有大的變化。

  如今,封城已50天了,居民的生活物資一直有保障,沒有出現斷供的情況。這在世界“封城史”上,同樣絕無僅有。

  1月24日,武漢過江隧道關閉;25日,中心城區車輛禁行。2月11日,封閉所有小區,每家三天只可一人外出,後來又變成完全不可外出,不少小區大門被物理性封死。2月17日起,各區陸續宣布超市停止現場營業,只接受團購,由社區幫忙送到居民家。居民完全禁止出家門、出小區。

  除了水電氣等生活保障和醫用物資生産等企業外,企業停業,商店關門。

  城市,徹底寂靜下來。大街上消失了車聲人影,偶爾可看到環衛工人,孤獨地掃著沒人走的大街。冬日的風搖晃著行道樹,殘葉零零星星飄落,空曠的大街更顯空寂。

  在昔日擁堵不堪的二環線上,常常只有記者的一輛車行駛,看著筆直而空蕩的馬路,在林立的高樓構成的“峽谷”中,靜靜地伸向看不到盡頭的遠方。

  記者居住的大學校園,佔地1800多畝,原本有5個門進出。封城不久就封掉了4個校門,只留一個門作為應急出口。後來這個出口也要憑學校發的臨時專用證進出。

  被圍成孤島的校園,成了鳥的天堂。它們在操場上散步,在低空中任性翻飛,在樹枝頭嘰嘰喳喳,再沒有人幹擾它們的自由。

  武漢旅遊購物名街漢街,像個熟睡的嬰兒,安靜地躺在東湖邊上。

  東湖高新區,是青年人的創業天堂。如今,一個個産業園靜悄悄,那些充滿朝氣的年輕人,突然不見了。

  城市公園的大門也緊閉,闃寂無聲。從東湖公園的圍欄望進去,裏面成了小動物的樂園,偶爾會看到快速跑過的黃鼠狼。

  這座城市“生病了”,安睡了。如果不是夜晚樓宇透出如繁星一樣的燈光,給寒夜帶來暖意,你會覺得這完全是一座空城。

  “待在家,不出門,就是為抗疫做貢獻!”人們蟄居在家裏,這樣相互鼓勵著。

  早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匡先生,開著一家文化公司。40多天除了隔幾天送垃圾下樓外,其余時間沒出家門。

  曾是大學教師的他告訴記者,封在家中,對生活有些新想法,于是復習起了英語。

  馬女士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以前在家很少做飯。小區封了,一日三餐得自己解決。她的同學微信群有130多人,她天天在群中向大家請教廚藝。大家每天把自己做的菜在群裏曬,交流經驗心得。一個月過去,她竟然練就了一手好廚藝,連她自己都感到吃驚。

  沈小姐天天追劇,近年流行的電視劇看了個遍,還把20多年前的《渴望》翻出來再看了一遍。何先生為了減少物資的消耗,一天只吃兩餐,還將他的節食方式到處向朋友推薦。

  千萬人不能出家門,在自家的窗戶中看日出日落,看月圓月缺。人們以極大的韌性蟄伏,等待著,盼望著,希望疫情早日過去。

  舉國築起守護生命的“白衣長城”

  邪惡的病毒倣佛要報復對它的圍困,快速在城內人際間傳播,恣意地摧殘著生命。

  一場與死神賽跑的戰鬥在每個醫院、每個社區、每個家庭打響。

  這個病毒來源何處?具有怎樣的傳播規律?什麼樣的藥物可以消滅它?這一係列與疾病防控和救治密切相關的問題,至今還沒有找到公認的答案。

  然而,有一點卻有共識:這個與SARS有“親戚”關係的病毒,非常“狡猾”。染上它,有時沒有任何症狀;有時沒有任何感覺,肺卻已經變白了;有時病人前一刻還看似病情穩定,瞬間“炎症風暴”爆發,生命已無法挽回。醫生們都將它稱為“流氓病毒”。

  這是一場遭遇戰。敵人已發起了總攻,我們對它還不了解,還沒有準備好充足的彈藥、研究出成熟的克敵制勝武器。

  武漢是我國中部的中心城市,有三甲醫院30多所,醫療實力在全國名列前茅。

  可是,面對兇猛的疫情,靠武漢自身的醫療資源,打不贏這場保衛戰。

  幸運的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背後是一個偉大的國家。繼2008年汶川地震,中國再一次告訴世界什麼叫“守望相助”。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這場戰“疫”。中央派出指導組坐鎮武漢。在中央部署下,封城第二天,一場全國支援武漢的大行動,就在萬家團圓的除夕夜展開。

  子弟兵來了!除夕深夜,幾架軍機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從陸軍、海軍、空軍軍醫大學抽調的3支醫療隊共450人抵達武漢,迅速分赴金銀潭醫院等3家定點醫院開展救治工作。

  馬不停蹄,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從四面八方趕來。到2月28日,累計有314支醫療隊,35520人援助武漢,其中,重症醫學科、感染科、呼吸科、迴圈內科和麻醉科等專業人員就達到15000多人。221支醫療隊、27134人援助定點醫院,93支醫療隊8683人援助方艙醫院。至3月8日,累計有346支醫療隊、4.26萬人支援湖北,醫療援助隊成建制接管醫院科室,包管病房。

  鐘南山、李蘭娟、王辰、黃璐琦、張伯禮、陳巍、喬傑、仝小林等10位業內著名的院士,以及他們的團隊齊聚武漢。號稱中國醫學界“四大天團”的北京協和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精銳武漢會師。

  援漢醫療隊同時承擔起物資保障的任務,呼吸機、人工膜肺、醫用防護服等醫療設備和用品,源源不斷支援武漢,保證了醫療隊第一時間就能夠爭分奪秒救治病人。

  到3月5日,累計支援武漢和湖北醫用防護服460多萬件,N95口罩900多萬只,醫用外科口罩6000多萬只。

  2月10日,中央安排由全國19個省市對口支援武漢以外的湖北16個市州,實行包科室包醫院的方式接管。

  集中專家、集中資源,舉全國之力,打響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這樣強大的動員能力、調配能力,全世界絕無僅有。

  這場戰爭,從開始混亂的“遊擊戰”轉變為有序有力的“陣地戰”,舉國築起守護生命的“白衣長城”。

  “托起生命的希望之舟”

  在這次戰“疫”中,最具有創新性和對打贏這場戰爭有決定意義的,是建設“方艙醫院”。

  這種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説的特殊醫院,在關鍵時刻起到扭轉戰局的關鍵作用。

  面對每天病例以四位數增長的洶涌疫情,最早的應對策略是,採用北京當年抗擊“非典”模式,建設“小湯山”式醫院。封城的當晚就開始建設,10天建成,建設速度刷新世界紀錄。

  然而,投入使用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一共只有2600個床位,仍不能滿足需求。迅猛增長的輕症患者或疑似病人求醫無門,因怕感染家人有家難回,已經引發悲劇。同時,這些人不能集中收治也會成為疫情擴散的源頭。

  必須迅速收治那些因床位不夠而被擋在醫院門外的確診患者,與家庭與社會隔離,避免造成新的傳染源。繼續興建“小湯山”式醫院,以最快的速度也來不及。

  與死神賽跑,分秒必爭。

  關鍵時刻,一個關鍵決策迅速做出:徵用一批體育館、會展中心、培訓中心等大空間地方,改造成“方艙醫院”和隔離收治場所,將所有輕症病人快速集中起來,給予醫療照顧。

  到2月28日,武漢共建16家方艙醫院,開放床位13000多張,累計收治患者12000人。武漢市新冠肺炎患者中,每4人就有1人是在方艙醫院治療的。

  方艙醫院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頭,成為“托起生命的希望之舟”。

  方艙醫院建設速度快、空間容量大,一個就相當于一個三級醫院,甚至更大。“人等床”,終于變成了“床等人”。

  有了大容量的方艙醫院,輕症患者可以做到應收盡收,實現傳染源頭控制。接下來就是改造擴容定點醫院,將大型綜合醫院擴容為重病醫院,收治床位從5000多張增加到23000張,其中重症床位達到9000張。

  至此,形成了三級救治體係:即徵用酒店作為集中隔離點,隔離密切接觸人員;方艙醫院接收確診輕症和疑似患者;火神山、雷神山和同濟醫院等大型綜合醫院收治重症患者。密接人員感染確診,輕症就轉到方艙醫院,重症就轉入“兩山”醫院和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的患者病情加重就轉入重症醫院。形成了一整套分級分類收治、輕重轉院順暢的救治體係。

  “這是國家在關鍵時期的關鍵之舉。以往沒有採用過,是我國公共衛生防控與醫療的一個重大舉措。”赴武漢調研指導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這樣評價方艙醫院。

  作為一種新型病毒,醫學界對它的了解仍十分有限,缺乏特效藥。如何找到有效治療方法,克敵制勝?醫學工作者和科研人員通力合作,一邊不斷摸索創新治療方法,一邊加快科研步伐,為治療提供支援。

  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及時總結臨床救治經驗,完善診療標準,不斷修改完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已一共推出了七版。還專門制定兩版輕型、普通型管理規范和重症、危重症診療方案。

  在武漢的重點高校與科研機構,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為抗疫緊急開展科技攻關。此外,建中醫藥方艙醫院,開展中西醫結合;探索採用治愈患者血漿療法;通過解剖,了解病理真相等等,都在戰“疫”中發揮了科技硬核作用。

  在這場阻擊戰中,為我國今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重大災情疫情,創造了新模式、新經驗和新方法,也為世界抗擊新冠肺炎提供了有益借鑒。

  每天在揪心與感動之間蕩秋千

  抗疫戰爭波瀾起伏,曲折艱辛。人們的心,也隨著戰況忽悲忽喜,每天在揪心與感動之間來回、激蕩。

  病毒大規模進攻,最初武漢卻沒有試劑盒!大批發燒、雙肺感染CT成磨玻璃樣影的患者,因沒試劑不能及時進行核酸檢測確診,醫院不能收治。病人不得不回家隔離,結果造成大量家庭聚集性感染。

  那一段時間裏,家無完人的案例不斷被媒體報道出來。人們揪心到了極點。

  為什麼會是這種局面?1月22日,武漢市衛健委一份《關于市民關心的幾個問題的答復》,讓我們知道了問題症結所在。

  據《答復》第3條介紹,當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必須送到省疾控中心進行。1月16日之前湖北省沒有試劑盒,還需要送到指定的檢測機構進行病毒分離和核酸檢測,這一個流程下來約需要3至5天。

  1月16日,中國疾控中心將試劑盒下發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後,一套流程下來得2天左右。

  1月22日開始,武漢市指定各定點救治醫院、發熱定點診療醫院的對口幫扶醫院以及市疾控中心等具備相應防護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開展相關樣本的病原核酸檢測工作,共有10家機構(後來又不斷增加),每天可檢測樣本近2000份。同時緊急調運3萬人份試劑盒發放到指定檢測機構。

  試劑盒短缺,檢測單位少,沒有檢測結果陽性不能住院治療——這一“卡口”,曾讓許多人輕症拖成重症,有不少人沒有等到檢測確診、缺乏早期治療就撒手人寰。

  檢測難的揪心還沒有放下來,緊接著,醫院一床難求更讓人焦急。

  大量確診的輕症病人和疑似病人,都因為醫院沒床位不能集中收治,而是像普通病人一樣開點藥,要求病人自己回家隔離。這些具有高傳染性的患者,有的還要天天去醫院打針,有的輾轉多家醫院企求能找到病床。在他們顛沛流離、輾轉奔波時,病毒也隨之更廣泛擴散。

  2月2日清晨,已經多日高燒的市民陸俊奕拖著病體走了1個小時,到醫院進行核酸試劑檢測。次日出來的結果顯示“陽性”,但醫院爆滿、無法收治。70歲的周女士在一周的時間內先後輾轉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梨園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鐵路醫院4家醫院,都沒床位收治。

  2月3日,有媒體建了一個網上求助平臺,專門徵集已經感染需要住院的求助資訊,最多的一天接到8千多人求助。

  整個城市為缺病床而焦急不安,為患者輾轉求醫可能導致病毒擴散而擔驚受怕。

  這種患者與健康人都備受煎熬的日子,到2月中旬終于好轉。因為這時更多的方艙醫院建成,病床得到緩解,絕大多數病人都集中收治了。

  更揪心的,是武漢人在抗疫生死搏鬥中付出的生命代價,這是讓人永遠難以忘卻的痛。

  截至3月11日,武漢累計確診新冠肺炎49986人,死亡2430人。實際上,有一些人因為來不及等到核酸檢測就離世;還有一些患其他病的人,因為抗疫幾乎擠佔全部醫療資源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救治而亡。

  湖北電影制片廠聯絡部主任常凱一家,11天內4人罹難,讓無數人震慟。

  正月初一,常凱的父親開始發燒,因為沒有床位,社區建議他在家隔離觀察,結果病情突變,2月3日在家中離世。5天後,同樣感染的母親在武昌醫院去世。母親去世一周後,常凱和他姐姐同一天去世。僅僅11天的時間,一家4口就這樣沒了。這樣的悲劇還不止他這一家。

  人們震慟揪心的,還有“白衣戰士”的安危。

  在這場阻擊戰中,醫護人員是先鋒,是主力。疫情初期,武漢本地醫院防護物資奇缺,大批醫護人員因“自殺式衝鋒”而感染,很多人付出了生命。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梁武東、李文亮、劉智明、彭銀華、夏思思、江學慶、柳帆、周宗德、張抗美、邱飚、吳忠澤、肖俊、阮惠芳、鄧林、王兵、林正斌、梅仲明、朱和平……

  2月中旬以後,中央決定湖北、武漢換帥,揪心的事也逐步有了轉機。

  核酸檢測能力從每天300人份,提高到兩萬人份,採樣送檢到反饋結果的時間從之前的2天縮短到4-6小時。

  醫院建設每天以增加3000張床的速度推進,最終改造和新建86家定點醫院,16家方艙醫院,床位達到6萬多張。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説,如果一個三甲醫院按1000張床來計算,就意味著,一個月內在武漢要建設完成相當于60家三級醫院的病床數,這是讓人嘆為觀止的工程量。正是這一驚人的建設速度,使一床難求的局面徹底扭轉。

  為了解決死亡偏高的問題,組建院士巡診團隊,成立聯合專家組,7次修訂優化救治方案,落實專家會診、24小時報病危、死亡病例的討論、重症巡診等制度,組織插管小分隊,推廣中醫藥臨床使用……這些措施,使定點醫院收治的重症患者,治愈的佔比從14%提高到了64%。醫護人員也實現了防護輪休。

  秋千不會總在揪心、悲傷的那一邊。在感動的這一邊,揚得更高、更遠。

  人們不會忘記,在“非典”中一戰成名的84歲的鐘南山院士,1月18日坐在高鐵餐車上逆行武漢,20日發出“人傳人”警告。其後,他又多次視頻連線在武漢的廣東救援隊,指導他們開展救治工作。

  他滿含熱淚地説:“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讓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武漢人倍感溫暖,信心倍增。在武漢人心中,有三座守護生命的山:“火神山、雷神山、鐘南山”。

  人們不會忘記,2月11日,73歲的李蘭娟院士穿戴防護服,進入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區ICU,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並給出治療方案。她的防護服上寫著“武漢加油”四個大字。這是她帶領團隊馳援武漢救治重症病人的第10天。

  人們不會忘記,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大力推動方艙醫院建設,有效緩解了集中收治難。

  人們不會忘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硬核”之聲:“共産黨員上!”

  人們記得,在重症隔離病房,醫護人員近距離和病毒搏擊。他們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為了避免中途出來上廁所,常常是不吃不喝一幹就是六七小時,有的幹脆穿著紙尿褲上班。

  人們記得,護士秀氣的臉上布滿口罩和護目鏡的印痕,被網友稱為世上“最美印痕”。

  人們記得,湖北、武漢換帥之後,防控、問責的力度迅速加大。從17日開始,連續三天的拉網大排查,真正見到了成效,到20日,基本實現了應收盡收;強力推進更加嚴格的小區封閉管理,超市一律只接受團購,真正減少了人員流動,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風險。

  正是他們的勇敢、智慧、責任、擔當,許多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讓這場戰爭露出了勝利的曙光。

  災難激起全社會愛心涌動,每天都上演著愛的故事。

  1月24日,封城第二天,武漢醫用防護物資全面告急。民營企業家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立即行動。15時50分,閻志召開緊急電話會議,啟動卓爾海外供應鏈,成立抗疫捐贈、供應支援行動小組,決定從周邊國家採購急需物資,空運回武漢。公司調動了4駕專機,從26日下午開始,320萬只醫用口罩,30萬件防護服,3.2萬副護目鏡,數十臺紅外測溫儀,陸續通過空運,從6個國家紛紛運回武漢,解決了燃眉之急。

  全國各地除派出醫療隊支援外,還援助了大量醫用和生活物資。許多企業像卓爾控股一樣捐款捐物。截至3月1日,武漢市慈善總會共收到社會捐款40.4432億元;武漢紅十字會累計接受社會捐贈資金15.0852億元,還接收了大量各類防控急需物資。

  普通市民紛紛當上了志願者,有的組成“護醫小隊”,用私家車免費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有的到社區幫助防控,統計發燒病人,幫居民送生活物資;有的,給醫護做飯送餐。

  武大、華科的校友,在海內外想方設法支援母校所在的城市武漢戰“疫”。

  還有,無數忠實履職、堅守崗位的社區工作者、民警、快遞員、環衛工……正是他們的奉獻,讓這座城市雖然關閉了出城的大門,抗疫和生活物資得到了保障,生命的救治得以有效推進,城市生活穩定有序。

  疫去春歸的日子不會遙遠

  3月6日,每天觀看疫情通報的武漢人,終于看到期待已久的數字變化,每日新增的病例數由最高峰2月13日的3910例,下降至3月6日74例,終于降到了兩位數。

  連日來,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下降,到11日已降至8人;新增治愈病例,從2月20日起就開始超過新增確診病例數。

  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飛抵武漢,考察湖北和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為你們而感動、而讚嘆!黨和人民感謝武漢人民!”總書記飽含深情的話,溫暖人心。

  “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經過艱苦努力,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初步實現了穩定局勢、扭轉局面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一鼓作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

  肆虐的毒魔終于漸漸敗下陣來,武漢又要站起來了!

  不,其實,盡管疫情嚴重,堅強的武漢從來沒有倒下,“不服周”的武漢人一直在站立前行。

  武鋼煉鋼爐的火焰一直在熊熊燃燒,在抗疫期間,一刻也沒有停熄。

  武鋼有限氣體公司是武漢本地最大的醫用氧生産企業,為全市一半以上的醫院供應醫用氧氣。疫情期間,24小時開足馬力不停工,每天供應液態醫用氧量為疫情前的4倍。從1月1日至今,已累計共向湖北省118家醫院供應氣態氧近300萬立方米。

  位于光谷生物城的華大基因公司一直在滿負荷運作,生産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同時,面積2000平方米的“火眼”病原生物安全實驗室已經建成,每天提供檢測服務。

  在光谷智能制造産業園,記者看到,武漢華星光電廠區,生産正在有序進行。作為全球最大的LTPS單體工廠,這裏每月産能達5萬大片,佔據全球産能的20%。

  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松介紹,半導體生産設備要求不能輕易停機,公司14000多名員工中有7000人因封城和值班留在了武漢,公司就把大家組織起來全力生産,生産線從年前開始一直近乎滿負荷生産至今。

  數公里之外,武漢新芯積體電路制造公司(國家記憶體基地)也一直沒有停産。廠房內,信號燈閃爍,高度自動化的設備平穩運作,不時有技術人員巡視。“目前,除研發略有延遲外,企業基本保持計劃進度。”新芯公司董事長楊道虹説。

  在距離湖北省中醫院不足400米的地方,有一家Wakanda輕飲咖啡店,不少醫護人員是咖啡店的常客。臨近春節時,咖啡店就停業了。疫情嚴峻、武漢封城後,店主田亞珍想到,醫護人員壓力大,有咖啡需求。她發消息徵召夥伴回店開業,為醫護人員送咖啡。7名咖啡師全部回店,連一名去成都旅遊的咖啡師也輾轉跋涉200公里回店。

  1月26日至2月14日,他們累計為一線醫護人員免費提供了7850杯咖啡。

  放眼武漢,在抗疫的戰場之外,其實還有保經濟、保生活兩個“戰場”,那裏的戰鬥一直沒有停歇。勇士們做好嚴密防護後,也在與時間賽跑,使這場傷痛不致傷及這座城市的筋骨,使城市生活重啟不至于太過艱難。

  武漢的大中小學早已于2月10日在網上開學了。“停校不停教,停課不停學”,200多萬大中小學生開啟了居家網上學習模式。在安靜的居民小區,凝神細聽,時不時從窗戶中飄出童音清脆的讀書聲和悠揚的琴聲。

  “武漢大學的早櫻已開花了!”。

  被困在武漢大學校園裏的朋友,給記者發來資訊,還附有怒放的櫻花照,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上網一查,有網民已將嬌艷的花朵曬到網上,廣為傳播,給還呆在家裏不能出門的武漢人,帶來春的氣息。

  冬天正在悄然離去,春天加快腳步走來。武大櫻花盛開的日子指日可待了,楊奕護師所在的方艙醫院也于3月8日送走最後一批患者後休艙了。

  武漢,疫去春歸,重啟正常生活模式已不再遙遠。(記者周甲祿)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武漢戰“疫”記-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570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