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拉網大排查下的武漢社區:重壓到極致後的轉機
2020-02-18 15:06:50 來源: 現代快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坐下沙發的那一刻,疲憊到極點的何忠一下子癱了下來。他已經近十個晚上沒有回家睡覺,因為密切接觸社區患者," 只能睡在社區。"

  58歲的何忠是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仁義社區黨總支書記,自武漢疫情狙擊戰打響來,他和 17 名同事,為了完成應收盡收、排查清零工作,24 小時連軸轉,對社區 2524 戶居民、5080 人的體溫進行監測跟蹤。

  仁義社區所做的工作正是在落實武漢市提出 " 五個百分之百 " 目標:確診患者百分之百應收盡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之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之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之百實行 24 小時封閉管理。

  為了落實四類人群的應收盡收、應治盡治,2 月 17 日起,武漢全市開展了為期 3 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希望在 2 月 20 日完成 " 五個百分之百 " 工作目標。

  " 終于有了轉機 "

  最近,何忠的心終于穩了。2 月 13 日,社區一位疑似患者確診為新冠肺炎。他上報街道後,患者第二日就被安排進了武漢市第六醫院。

  " 這樣的節奏已經持續了數日,居民上報症狀後,第二日便能夠依據病情得到收治。" 何忠告訴現代快報記者,1 月 20 日,鐘南山明確新冠肺炎人傳人後,武漢全城的疫情阻擊戰正式拉響,社區是這場戰爭防控端的最末梢,他和社區同事經歷了疫情發展的全過程。

  在一月下旬、二月初的一段時間,何忠的社區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 當時真的是一床難求,患者找我們,我們只能登記上報街道,但是上報遲遲等不來床位,居民就把氣撒在我們頭上。" 何忠説。

  何忠同事李娟娟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委屈地哭了,"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們,説我們不作為、逃避責任。"

  何忠説,這一轉機出現在 2 月 2 日以後,最初有了集中隔離點,部分患者可以離開家隔離,其次是 2 月 6 日後,方艙醫院逐步開始運轉,釋放了越來越多床位,更多輕症患者可以送到方艙醫院,集中收治。

  "2 月 6 日往後,我們的壓力逐漸小了,前期積壓的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統計上報給街道後,他們陸續得到了床位。" 何忠説,社區居民就不再恐慌了,尤其是輕症患者,他們知道有方艙可以去,有藥治療,心就安定了。

  " 社區居民對我們態度也開始緩和了,知道我們在解決問題,在幫助他們。" 李娟娟説。

  應收盡收、不漏一人的 " 四集中 "

  何忠所説的轉折點,與武漢市 2 月初出臺的一項政策密切相關: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要求各區,從 2 月 2 日起,對涉及新冠肺炎的 " 四類人 " 採取集中收治、隔離措施。

  所謂 " 四集中 " 是指:對確診患者無條件集中收治,盡快安排床位;對疑似患者集中隔離,徵用一批民營醫院,配備必要生活、消毒、醫療設施,最快時間安排檢測;對發熱患者集中隔離觀察;對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

  " 四集中 " 是對前期居家隔離的糾偏,是從根本上控制住感染源的關鍵舉措。現代快報記者 2 月 3 日在武漢一大型社區摸排時了解到,當時大量患者都未能收治,居家隔離患者佔到總比例的絕大部分。

  對此,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指導督導湖北省、武漢市刻不容緩依法採取果斷措施,要不折不扣落實 " 四類人員 " 分類集中管理措施,真正做到應收盡收、不漏一人。

  江岸區大智街道黨工委書記郭磊對現代快報記者表示," 應收盡收、不漏一人 " 要求提出後,患者集中收治工作得到極速推進,"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我管轄社區患者得到了迅速收治,過去鬱結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為了推進落實 " 四集中 ",武漢 " 鉚足勁拼命幹 ":徵用酒店、民營醫院、黨校、大學宿舍等場所建設隔離點,收治疑似患者和密接者;徵用運動場館,建設方艙醫院;以及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相繼完工與使用。

  " 方艙醫院建設速度太快了,2 月 3 日晚,市裏宣布在江漢區、武昌區、東西湖區建設方艙醫院,2 月 5 日夜裏 11 點武昌方艙就投入使用了,800 個床位等待患者。" 大智街道銘新社區書記葉德添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正是方艙醫院的迅速投入,讓他所在社區的輕症確診患者得到了迅速集中收治。

  社區防控的三大工作

  在這場防疫戰中,有兩道防線是阻擊疫情的關鍵:一道是奮戰在醫院裏的醫護工作者,他們救死扶傷。另一道是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他們防控病毒更大范圍傳播,對于疫情走勢來説,後者尤為關鍵。

  " 我的工資 3300 元,社區網格員 2400 元,像我們這樣現在還堅守在社區崗位的,都不是為了錢。" 葉德添説,低工資、高風險,很多社區工作者都直接辭職了,現在能夠堅守在社區崗位的,都是堅持自己的初心,應該被尊重。

  隨著醫療資源的逐步釋放,社區防控工作也逐步清晰起來,葉德添的銘新社區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對社區居民體溫的監測、排查,通過社區兩委成員、網格員、街道幹部、市局機關下沉公務員、志願者等人員力量,全面掌握社區居民發熱、肺部感染情況,對社區進行四類人進行 " 清零 "。

  剛開始,體溫監測工作做得很粗糙、被動,社區和街道只掌握主動找社區上報、醫院反饋來的患者資訊,進入二月份後,社區逐步通過居民主動申報、到府問詢等方式,建立全面監測居民體溫的體係,每日摸排。

  " 有新增發熱病人,先送到隔離點收治,然後我們就申報做核酸檢測,確定是否是陽性,確診病人我們按照重症、輕症標準,送到醫院或者方艙。" 葉德添説。

  二是對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即把小區所有出口封掉,留一個出口,安排工作人員值守,進入小區測量體溫,出入登記,一家三天只允許一人出門購物,早上八點半值守到晚八點半,有工作需要居民,需要單位蓋章後才可每天出門。

  小區封閉後,患者去醫院由街道安排車輛接送。" 每個社區有 4 臺的士或者支援滴滴車輛,接送普通病人,如果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由三輛專門車輛接送。" 郭磊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三是幫扶和慰問困難居民。下沉機關幹部、社區工作者,對社區困難居民進行幫扶,如無行動能力老人、殘疾人,家裏沒有菜米油鹽,由社區提供代購服務。

  此外,社區還專門成立消殺組,每日對社區樓棟使用消毒液進行消殺。

  " 上面是社區要做的核心工作,對于街道來説,就是送病人,保證四類人的清零,重症的全部向上級反映,得到床位計劃,一個不漏送到醫院送上病床,輕症病人也要報計劃,送到方艙。" 郭磊説。

  過去送患者要爭名額,現在特別是確診、臨床診斷、疑似的重症病例,社區爭取做到應收盡收。" 我每天報的名額都會給我床位,這個我很開心。" 郭磊表示。

  但現在床位依然是武漢應對疫情的短板,據了解,武漢計劃在 2 月 20 日完成十萬張床位儲備,其中定點醫院床位 1.4 萬張,輕症治療點床位 3 萬張,集中隔離點床位 5.6 萬張。

+1
【糾錯】 責任編輯: 焦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務工人員返程專列開行
務工人員返程專列開行
武漢迎來晴好天氣
武漢迎來晴好天氣
尼泊爾徒步勝地普恩山上的早晨
尼泊爾徒步勝地普恩山上的早晨
美“天鵝座”飛船給空間站送貨
美“天鵝座”飛船給空間站送貨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59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