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新春走近忠誠守護家園的人民子弟兵
2020-01-31 19:32:2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 題: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新春走近忠誠守護家園的人民子弟兵

  新華社記者樊永強、楊雅雯、李兵峰

  萬家團圓時,將士未下鞍。

  在氧氣最少的哨所,在鮮為人知的角落,在晝夜交替的戰位,在枕戈待旦的營盤,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佇立著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佇立著守護家園的忠誠衛士。

  他們,是無怨無悔、傾情奉獻的無名英雄;他們,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人民子弟兵!

  最高的碑,在氧氣最少的哨所

  除夕,當神州大地張燈結彩喜迎新春的時候,祖國“雄雞”版圖尾部一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哨所,正準備開始農歷豬年的最後一次巡邏。

  海拔5418米,比珠峰大本營還高出218米——這裏是新疆軍區河尾灘邊防連,全軍海拔最高、氧氣最少的邊防哨所。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1)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新春走近忠誠守護家園的人民子弟兵

  1月24日,新疆軍區河尾灘邊防連官兵手牽手向巡邏點位前進。 新華社發(王向陽 攝)

  經過1個多小時的“雪海行舟”,中午11時20分,巡邏車在道路盡頭停了下來,官兵們開始徒步巡邏。

  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徒步,相當于在平原負重20公斤行走。隨著海拔不斷攀升,隊伍裏除了強烈的喘息就只剩下腳踩積雪的咯吱聲。風卷著積雪抽打在臉上,像刀子劃過一樣生疼,每個人的睫毛和面罩上都結了厚厚一層冰霜。

  歷經3個多小時艱難跋涉,官兵們來到“好漢坡”腳下。“大家把背包繩連接起來、係在腰上,手拉著手往上爬!”連長孫志國指揮官兵一線排開,像壁虎一般緊貼在陡峭的冰川上,一點一點往上移。

  18時許,巡邏官兵終于登頂。“啊……”官兵們將手中的槍高高舉起,發出吶喊!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2)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新春走近忠誠守護家園的人民子弟兵

  1月24日,新疆軍區河尾灘邊防連官兵察看邊防設施。  新華社發(王向陽 攝)

  上士杜海兵習慣性地摸了摸胸口口袋,那裏裝著他最喜歡的一張全家福——照片裏,4歲的兒子擺出奧特曼的經典動作,妻子依偎在自己身旁。而他,已經整整1年沒回家了。

  2016年春節前夕,杜海兵的戰友葉爾登巴依爾·紅爾在執勤中突發腦水腫去世。從此,中國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康西瓦烈士陵園多了一座嶄新的墓碑——第107座墓碑。

  界碑象徵尊嚴,墓碑銘刻忠誠。

  “在攀登的隊伍裏,我是哪一個;在燦爛的群星裏,我是哪一顆……”官兵們常常會唱起《祖國不會忘記》,來懷念犧牲的戰友。

  在海拔最高的邊防,在氧氣最少的哨所,這群中國軍人書寫著苦與樂的讚歌,把青春融進了祖國的山河。

  最遠的路,在鮮為人知的角落

  大年初一,軍車一路向前。

  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覆蓋著厚厚的白雪。人煙越來越稀少,手機信號也漸漸“失蹤”。車至山谷盡頭,再徒步沿著一條小路行走一段距離,才能到達一個平時只有3名戰士值班的哨所。

  作為周圍方圓數十公里唯一存有人煙的地方,哨所官兵的生活似乎與外面變化的世界無關。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5)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新春走近忠誠守護家園的人民子弟兵

  1月25日,火箭軍某部值班哨所3名戰士喜迎新春。  新華社發(殷秀祥 攝)

  “冬天這裏的氣溫,經常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滿眼全是山、抬頭難見天、手機沒信號、大雪封半年。”四級軍士長于東旭在這裏待了16年。作為哨所的第9任哨長,他常常自嘲説,這裏是“被現代遺忘的角落”。

  這裏離繁華很遠,但距離使命很近。

  “哨所擔負著視頻監控值班、通信線路維護等任務。”火箭軍某團政治工作處主任韓建峰説,幾十年以來,一代代守山官兵把青春融進大山,接力守衛陣地,護衛著“國之重器”。

  “寒風陪我去站崗,酷暑伴我來成長。流血流汗我不流淚,偏僻閉塞我也不頹廢。榮譽使命肩上扛,陣地就是我戰場……”中士王會濤帶著軍犬從陣地巡邏回來了,情不自禁地哼起了這首火箭軍戰士“最能聽懂的歌”。

  “其實,我們在山裏時間長了,早就習慣了。”王會濤拍了拍身上的雪,笑著説,“忙起來的時候,也就忘了苦了。”

  上等兵靖新峰剛下連來到哨所執勤的時候,心理落差很大:“説實話,當時看到營區環境這麼偏僻,心裏一下子就涼了。”

  在連隊,靖新峰最喜歡的地方是一片小樹林。“我們都叫它‘扎根林’。”靖新峰説,連隊有一個傳統,每一批新兵都要在“扎根林”裏種上一棵樹,樹上挂著寫有姓名和入伍時間的牌子。

  輕車熟路地找到自己種的那棵樹後,靖新峰頗為得意地告訴記者:“看,這就是我!”

  最忙的兵,在晝夜交替的戰位

  大年初二,東部海疆。

  傍晚的黃海,寒風凜凜,白浪點點。海軍某驅逐艦支隊烏魯木齊艦,正開足馬力駛向目標海域。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6)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新春走近忠誠守護家園的人民子弟兵

  1月24日,在東部海疆執行任務的中國海軍烏魯木齊艦官兵包餃子迎新春。  新華社發(汪星羽 攝)

  “嗶——嗶”,聽音員室裏,上等兵柏匯正在聚精會神進行聽音訓練。槳葉聲、海浪聲、魚群聲,在各種雜音的幹擾下,目標時隱時現,轉瞬即逝。“報告!目標為XX國XX型潛艇。”在聲波的汪洋裏,這個22歲的姑娘正在與“鋼鐵巨鯨”玩著捉迷藏的遊戲。

  柏匯是首都體育大學的在讀生。朋友圈裏,她的同學已經和家人團聚,而她則迎來人生中第一次海上新年。

  “鈴——”隨著晚飯的鈴聲響起,她高興地跑下樓梯,直奔餐廳。鄰桌的副機電長肖拓把餐盤裏的最後一個餃子夾進嘴裏,快速收拾好食具,三步並作兩步走下樓梯,直奔主機艙——這裏是艦艇的“心臟”。

  主機艙內,機械聲轟鳴不止,滾滾熱浪襲來。肖拓拿起一根細長的聽音棒,仔細聆聽著艦艇的“心跳”,搜索著異常的響動。

  把各個戰位都仔細檢查完畢後,已是深夜。回到房間,肖拓看到電視上重播的春晚,心底還是不禁泛起一陣酸楚——這是他在艦上工作的第9年,9次春節,他只在家過了一次。

  肖拓的父親在河南老家,此前剛做過化療;妻子在青島,一個人帶著一歲多的孩子。他説:“妻子知道我今年又不能回家過年,一句都沒有埋怨,只是叮囑我注意保暖,不要總熬夜。”

  對于枕戈待旦保衛祖國藍色海疆的海軍官兵來説,家是那麼遠,又是那麼近——因為無論航行到哪裏,身後永遠是偉大的祖國和守望的家人。

  最美的逆行,在抗擊疫情的戰場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3)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新春走近忠誠守護家園的人民子弟兵

  1月24日,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受命緊急馳援武漢,隊員家屬前來送行、幫助整理背囊。  新華社發(張昊鵬 攝)

  24日晚,一架從古城西安飛往江城武漢的中國空軍飛機平穩著陸。空軍軍醫大學身著迷彩服的醫療骨幹們,背著行囊,向著武漢一路勇進。

  人民有難,軍人當先。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人民子弟兵來了!

  經中央軍委批準,解放軍從陸軍、海軍、空軍軍醫大學抽組3支醫療隊,分別從重慶、上海、西安乘坐軍機出發,支援武漢,成為除夕夜的最美“逆行者”。

  清一色的迷彩服,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三聯屏的大螢幕上實時更新著全國疫情防控態勢圖……這是記者在軍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應急值班室看到的場景。在這裏,每天超過20小時的超負荷工作已成為春節常態。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4)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新春走近忠誠守護家園的人民子弟兵

  1月27日,支援湖北的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員在處理醫囑。  新華社發(董宇超 攝)

  26日上午,全軍首批從遼寧瀋陽、山東菏澤緊急調撥一次性C級防護服10000套、乙醇酒精3760瓶等衛生物資抵達武漢,軍隊前方指揮協調組協調軍地雙方進行物資交接。

  最困難的,解放軍上;最危險的,子弟兵來!

  第一時間批量接收患者,第一時間進入隔離病區,第一時間診治危重病人;顧不上吃飯喝水,沒時間上廁所,衣服濕透了好幾遍……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軍民同心,誓奪最後勝利!(參與採寫:黎雲、賈啟龍、朱鴻亮、牛德龍、杜鈺、殷秀祥、汪星羽)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新春走近忠誠守護家園的人民子弟兵-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516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