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春走基層】大興安嶺南麓的春天之六:鹽鹼地長出“黃金果”
2020-01-29 20:00:4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1月29日電 題:大興安嶺南麓的春天之六:鹽鹼地長出“黃金果”

  鄒大鵬、劉赫垚、唐鐵富

  耿繼紅家種了20多年地,她怎麼也沒想到,鹽鹼地裏能長出這麼好的番茄,不僅賣到了40多元一斤,還供不應求。

  開車駛過黑龍江省林甸縣四季青鎮黎明村,一望無邊的高大鋼結構大棚映入眼簾。室外冰天雪地寒風刺骨,大棚內溫暖如春綠意盎然,技術人員或騎著自行車悠然而過,或駕駛機械車往來穿梭。

  這哪還有傳統農業的樣子?經過滅菌消毒流程,記者來到大棚種植核心區,卻被攔在了門外。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1)大興安嶺南麓的春天之六:鹽鹼地長出“黃金果”

  位于黑龍江省林甸縣的現代化蔬果大棚種植區域(1月17日攝)。  新華社發(劉赫垚攝)

  “我們進去拍幾個鏡頭就出來,行不?”“那可不行,這最後一棟棚還未採摘,要保障春節後客戶供應,只有員工換上專業消毒防護套裝才能進!”管理人員連連搖手説。

  隔著透明塑鋼板可以看到,鹽鹼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白色塑膠膜隔離層,鋼架基座離地1米多高,番茄藤蔓繞著鋼架向上爬,底部根系生長在椰糠坯裏,上面壓著一個小一圈的密封長條形營養液池,伸出的兩個“點滴管”在為番茄樹“輸液”。

  “這無土栽培的番茄生産出來誰敢吃?”聽到記者的疑問,耿繼紅説:“我剛來時也這麼想,吃到嘴裏你就知道奧妙了。”

  沒有什麼奧妙,只是驀然感覺到了小時候的味道,當番茄汁碰撞齒間,一股熟悉卻又早已遠去的柿子味道重回舌尖。

  “這柿子可太金貴哩,趕上‘黃金果’了!”黎明村的耿繼紅今年初來到這個農業公司打工,她總是習慣把番茄叫“柿子”,負責為番茄樹放蔓,只見她頭套、口罩、制服“全副武裝”,幾步登上升降車,精心修剪起來。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2)大興安嶺南麓的春天之六:鹽鹼地長出“黃金果”

  在位于黑龍江省林甸縣的現代化蔬果大棚,工作人員運送已裝箱的櫻桃番茄(1月17日攝)。  新華社發(劉赫垚攝)

  “生産過程智能控溫、控水、控液,全程不使用農藥和除草劑。”企業工作人員指著棚室頂端的生物除蟲條和模擬太陽光源説,公司的林甸基地一期項目2018年建成並達産,整體面積12.5萬平方米,建有專家工作站,櫻桃番茄産量可達25—35公斤/平方米、多用途番茄60公斤/平方米,産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

  “過去風吹日曬、刨土揚灰,一年到頭的收成還不如這一壟柿子值錢!”耿繼紅説,作為林甸縣的重點扶貧産業項目,不少附近村屯的貧困戶都在此打工,“風吹不到、雨淋不著,每個月3000多元的收入,外出打工也沒有在家門口賺得多,女兒上學的費用再也不用愁了。”

  一串串鮮紅的番茄正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黃金果”。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與當地貧困村駐村工作隊溝通,簽訂合同共同打造“扶貧車間”,面向貧困村招聘工人,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用工比例。

  今年50歲的張懷英是林甸縣四季青鎮東方紅村脫貧戶,丈夫患有股骨頭壞死,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家中兩個孩子正在讀大學。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她也成了“工人”:“這活一點不累,還能在家照顧老人,扶貧的好政策咱趕上了,挺知足!”

  自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興安嶺南麓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以來,林甸縣積極發展特色産業,不僅增加了貧困戶收入帶動脫貧,也拉動了當地就業。目前,全縣4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空中通道”援漢忙
“空中通道”援漢忙
新疆首批醫療隊馳援湖北
新疆首批醫療隊馳援湖北
鏡頭下的一線醫護人員
鏡頭下的一線醫護人員
甘肅首批醫療救治隊馳援湖北
甘肅首批醫療救治隊馳援湖北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5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