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 題:守護著大山 守望著和平
新華社記者李兵峰
帶著年味,軍車一路賓士,穿過了城市,路過了鄉鎮,再經過了村莊,過了許久,最後在一處依山而建的狹長營院停了下來。
“這是我們的陣管連。”火箭軍某導彈旅技術營教導員鄧偉峰介紹説,“這裏的官兵被譽為‘國寶’守護神,擔負著守護導彈、呵護導彈的重任。”
這個連隊的官兵,每天一抬頭,眼前就是高高的大山。由于使命特殊,又地處偏僻大山,交通不便、資訊不通,為了確保“國寶”的絕對安全,他們經受著別樣的考驗。
四級軍士長郭劉傑,這名已經入伍16年的老兵,從這個陣地建設投入使用那天起就一直在這裏堅守,主要任務是保障陣地有效供電。
“我們的工作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守護著大山,就是守望著和平,來不得半點馬虎。”他説。
有時候,為了檢查一些管路的情況,這名被旅裏評為“礪劍先鋒”的優秀士兵,對儀器設備進行巡檢巡修的時候,習慣性地用食指去摸一些連接處等地方。時間一長,經常用的手指指紋被各種油污腐蝕了。手機指紋解鎖時,常常不靈敏了。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定期對陣地供電線路進行巡查。有一年,大年除夕上午,他外出執行其他任務時,從一處陣地經過,習慣性地將附近的線路檢查一遍,結果發現線路一個轉角竟然搭建了半個鳥窩。他趕緊將情況上報,與連隊官兵一起解決了這個問題。
陣管連指導員孟良以前一直在發射分隊任職。他説:“陣地管理幹的都是一些幕後的工作,但沒有他們的傾心付出,就不能托舉導彈飛天。”
二級軍士長劉森濤是這個旅組建時候的“元老”,雖然學歷不高,但是好學肯幹、勤勤懇懇,這些年來為陣地建設帶出了一茬茬“徒弟”。
隨著陣地建設不斷改造升級,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對官兵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抓住點滴時間,想方設法學習各類知識,努力跟上部隊建設步伐。可是,由于文化基礎等原因,他即使非常努力,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去年底,這名老兵為了連隊建設發展,主動向組織提出退役的申請。就這樣,他向連隊戰友傳授完一條條珍貴的陣地管理經驗後,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為之奮鬥了10多年的導彈陣地。
“我們陣管兵每天和大山在一起,與這裏的岩石、樹木都結下了深厚的感情。”2009年入伍的上士孟凡強,已經在陣地上待了10年。
為了排解內心的孤獨鬱悶,孟凡強自學了好幾年的心理學知識。結婚5年的他高興地説:“再過幾天,我的孩子就該出生了,也算是新年的一件喜事。”
從陣地巡邏回到連隊,官兵們利用休息時間,各自忙了起來。在營區官兵們自己搭建的“磐石亭”裏,列兵李天意和上等兵劉作華正在練習歌曲《平凡之路》,一個彈著吉他,一個忘情演唱,一些官兵圍在一起,盡情地欣賞。
他們是連隊“守山人樂隊”的主要成員。每每訓練之余,深山裏時常會飄揚著他們的歌聲。
“守候深山的日子,我們沒有讓青春虛度,而是讓青春綻放得更加有價值。”在這座亭子上,官兵們刻寫下的這句話,或許正是他們的內心獨白。(完)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