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時評:盆景裏生長不出鄉愁
2020-01-14 16:09:4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杭州1月14日電 題:盆景裏生長不出鄉愁

  新華社記者方益波

  在涉及千家萬戶民生利益的老舊小區改造中,浙江一些地方重視結合地域特色,強調本地居民的主體責任,改不改由老百姓決定,怎麼改和老百姓協商,改得好不好請老百姓評價,體現了“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的精神,這種工作思路值得肯定。

  但是,在快速推進的城鄉建設工程中,也要警惕脫離群眾、脫離生活的“盆景化”傾向。即便展示多視角下的“美”,也要尊重當地的歷史文脈和稟賦特色,以原住民為建設和治理的主體,形成和現實生活血脈相連的美學標準、工作導向和評價體係。

  故土容易引發鄉愁類的美好情感,然而鄉愁不會在盆景中産生。這方面有過深刻的教訓,一些地方以新為美,以洋為美,拆了老建築,建起“新奇特”,實現了長官意志的“美”、書本上的“美”,卻丟失了本土的生活的真實的美,以至于城市布景化、文物景區化、景區一致化,這都是前車之鑒。

  從城鎮化建設到美麗鄉村建設,從老舊小區改造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些項目的推進,總體上看取得了重要成果,提升了生活品質,但在推進過程中,有的地方片面理解和執行政策文件,顧此失彼,人居環境改善了,養豬生産忽略了;也有的地方照搬照抄,重建了一個“畫報上的新農村”,看起來很美,本鄉本土的歷史遺存卻消逝了;還有的地方把個別人理解的“美化”觀念強加給百姓,老黃瓜刷綠漆,成了“樣子貨”。

  提升中心城市對鄉村發展的帶動作用,也要結合當地實際。城鎮化建設抑或美化鄉村環境,尤其需要植根厚土,與民俗肌理相互契合,如此方能獲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而養在花盆中、裝在畫框裏的,只能是一種觀賞文玩,碰一下就碎了一地。

  如何避免“盆景化”?作風上,要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發揮百姓主體作用,形成共建共用的治理共同體,而不能“從文件中來,到文件中去”;認識上,要懂得欣賞老、舊、土的美,尊重本土文化,避免來自行政權力、資本力量、知識霸權的傲慢,警惕出于專業技術的優越感,以及不尊重群眾、不尊重當地看似粗黑淺陋實則大有講究的生活痕跡,實現專業性和群眾性的結合。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願,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當務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把每一項工程做到基層生活中去,做到百姓心坎裏去,實實在在為群眾需求服務,為生活品質提升服務,為滋養城鄉環境的文化內涵服務。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福州:春節臨近 年味漸濃
福州:春節臨近 年味漸濃
巡山掃石護春運
巡山掃石護春運
甘肅張掖:排練社火迎春節
甘肅張掖:排練社火迎春節
雪原上的鐵路檢修員
雪原上的鐵路檢修員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46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