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當你揮拍時總是完美地錯過球,可能是患上了弱視
2020-01-14 07:44:34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最近半年,肖女士覺得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寫作業時總會偏著頭,打羽毛球和乒乓球時,時常發生使勁一揮拍,卻完美錯過了球的情況。“今年的體檢中,他的視力一欄標注‘中度視力不良’,兩眼視力差異為0.3,體檢報告的反饋建議是到醫院就診。每學期都聽孩子説又有同學戴上了眼鏡,本來以為自己孩子問題不大,遠處的東西,比如黑板他看得很清楚,但0.3的視力差異,讓我有點擔心,因為我小時候就被診斷為弱視”。

  生活中有些成年人視力不好,即使戴眼鏡也不能改善,又沒有明確眼部器質性病變,那他很可能是弱視。以前的理念是,人的視力在18歲、21歲以後就定型了,不會再變差,但現在看來視力會隨著近距離用眼的增多而下降,比如成年以後,人的近視、弱視還會進一步發展。“弱視是一種導致視力降低的常見病,在全世界的發病率在2%-5%,比例還是很高的,單眼弱視佔大多數;我國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約3%,多數為屈光參差型單眼弱視。”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黃昌兵研究員説。(涉及人類基礎視覺的研究一般在兩個地方:醫院的醫學視光部和心理研究所等機構——記者注)

  我國有更多的成人弱視患者

  弱視,英文為Amblyopia,也叫lazy eye(懶惰眼),但其實弱視不是眼睛的問題,是資訊傳入大腦皮層以後,處理視覺資訊時出了問題。雖然到醫院都是去看眼科,但實際上弱視是大腦視覺神經系統發育的問題。弱視是一種異常視覺經驗引起的視覺皮層發育異常,表現為包含視力在內的廣譜性視覺功能退化。

  視力下降最受關注,但其實弱視在很多功能上都表現出損害。就弱視眼(單眼功能)而言,除視力,弱視眼在對比敏感度、擁擠效應、視覺噪聲、運動知覺、空間定位能力、輪廓整合、估數和注意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缺損。

  目前,主要按照最佳矯正視力損失程度和臨床病因將弱視分類:按照視力損失程度可分為輕度弱視(視力為0.8-0.6)、中度弱視(視力為0.5-0.2)和重度弱視(視力<0.2);按照臨床病因可分為斜視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及剝奪性弱視等。

  “在城市裏,孩子們基本每年都有相對正規的體檢,通過視力篩查就可以發現弱視,但在農村很多地方,體檢還沒有普及,弱視很難在早期被篩查出來,相應的治療也就無從談起。”黃昌兵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先生親戚家的孩子初中畢業從農村來到北京,15歲時測視力才發現是弱視。“因為多數弱視患者是單眼視力不佳,加上早期正規篩查的缺乏,孩子和家長都容易忽略。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有更多的成人弱視患者,多數都是因為小時候沒有發現。而且如果患弱視的年輕人要參軍,即使好眼的視力非常好,弱視眼的視力也很可能過不了關。”黃昌兵説。

  遮蓋是目前臨床治療金標準

  1743年法國醫生Buffon發明瞭弱視眼罩遮蓋療法,至今200多年過去了,遮蓋療法仍是弱視臨床治療的主要手段。弱視患者成年以後再進行治療,效果不太好;對于低齡兒童,遮蓋治療卻簡單有效,但是依從性差是一個規避不了的問題,對遮蓋時間的選擇和停止遮蓋的時機選擇還相對缺乏定量分析和標準。

  遮蓋法治療就是遮擋好眼,強迫患者使用弱視眼。近些年國外有團隊做了對比研究,發現患者遮蓋全天和遮蓋幾個小時在視力提升上沒有顯著區別。但研究顯示,如果雙眼視力差距較大,最開始遮蓋的時間要比較長,但早期視力比較低的時候,遮蓋時間長是很難做到的,尤其對于小孩子來説。

  研究表明1/3-1/4的孩子無法通過遮蓋達到臨床治愈。有一個影響因素是,遮蓋時孩子在做什麼,以及配合程度如何。“比如孩子想看書、打遊戲,這類需要精細動作的活動,他弱視眼就滿足不了需求,就有可能會偷偷把眼罩扒拉出一條縫,就看清楚了,但這會顯著影響治療效果。”另一個原因是弱視可能具有不同的致病機制,弱視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亞型,只有部分亞型適合用遮蓋法治療,目前這些問題還沒有完全搞清楚。黃昌兵從研究生階段開始,就將弱視成因及治療方法作為自己的一個研究方向,希望近一兩年在這方面可以有一些成果。

  早期弱視沒有治療會有哪些影響

  早期不治療,弱視會影響孩子的閱讀速度,有的孩子讀書時會出現跳字、顛倒的情況,手眼協同存在一些困難;後期,相對比較精細的三維視覺能力會受到影響,比如看不出3D效果;在一些運動項目上表現不好,“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棒球時,你自己要運動,同時要判斷一個運動物體的位置,並且要揮拍擊打它,這需要判斷移動中物體的相對位置,並能夠進行良好的手眼協同,對弱視的孩子來説會遇到困難。”黃昌兵説。

  曾經有一個摘草莓試驗,説明瞭為什麼人需要兩只眼睛、要有立體視。試驗的設計者給受試者每人發了籃子去田裏摘草莓,一組人遮住一只眼睛,另一組人睜開雙眼,戴上手套去摘草莓,最後統計摘完草莓後手套上被扎到多少根小刺,結果發現,用一只眼去完成這項工作,被扎到的刺數量遠遠超過用兩只眼睛去摘草莓的人。繞開枝葉摘到草莓這個動作是要在視覺的指導下才能完成的,這是典型的手眼協同才能完成的精細工作。

  治愈標準在改變

  如今,弱視患者達到治愈標準也在變,以前我國的標準是弱視眼視力要達到0.9,兩只眼睛視力差距不能超過一行,並保持3年,就算治愈。但近年來我們的研究發現,即使兩只眼視力完全一樣,保持了至少3年,你再去測量他的弱視眼,量化評估後發現,弱視眼依然是弱的。

  在患者達到治愈標準以後,每個醫生的處理方法不同,有的醫生會告訴你,已經可以了,你弱視眼視力達到了1.0——臨床治愈了;有的醫生會是“扶開工送一程”的風格,在患者弱視眼視力達到1.0以後,繼續遮蓋療法,以防止患者弱視眼視力回退。

  黃昌兵告訴記者,遮蓋治療後視力回退的概率在不同的研究報告中可高達30%-50%。

  總結目前對弱視的治療效果,在4-5歲之前,應該進行定期視力檢查,學齡前開始治療弱視最有效;現有治療手段和方法,雖然可以提高弱視眼視力,但治療周期較長,無法恢復弱視眼所有受損功能,(遮蓋治療)有一定的負面社會心理影響,且有相當程度的回退概率,對大齡兒童和成年弱視的治療尚缺乏大規模臨床數據支援。臨床“已治愈”弱視眼在雙眼視覺環境下,還是弱于健眼,建議現有治療弱視治愈標準應涵蓋更多功能的評測,現有弱視治療手段應進行更新。

  “我們認為,應該對每名弱視患者進行係統性損害特性評估和損害機制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在治療過程中,還應根據治療情況實時進行適應性改變;針對單眼和雙眼功能的治療同樣重要,針對不同的患者,要根據評估結果進行不同程度的結構化組合,以期完全恢復所有受損功能。”黃昌兵説。

  近年來,知覺學習作為一種著眼于神經系統資訊處理可塑性的方法也受到了廣泛關注。目前,黃昌兵研究員團隊已經完成了200例驗證性研究,開始轉化以後,也和醫院合作做了一些驗證性研究,總共有500例左右;計劃于今年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援下,開展相關臨床試驗工作,未來可能産生一種治療時間更短而更有效的訓練方法。(齊徵)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福州:春節臨近 年味漸濃
福州:春節臨近 年味漸濃
巡山掃石護春運
巡山掃石護春運
甘肅張掖:排練社火迎春節
甘肅張掖:排練社火迎春節
雪原上的鐵路檢修員
雪原上的鐵路檢修員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545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