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佤山新歌
2020-01-07 11:05:4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昆明1月7日電 題:佤山新歌

  新華社記者楊靜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這首《阿佤人民唱新歌》是雲南佤山群眾耳熟能詳的歌曲。如今,在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的佤山大地上,當地群眾正在唱響一首新時代的脫貧新歌。

  結束一天的勞作,西盟佤族自治縣動梭鎮班母村佤族群眾岩平開始彈唱起來。2019年,按照脫貧産業規劃,僅憑種植皇竹草這一項,岩平就收入了3萬元,全家穩固脫貧。日子越來越好,他的歌聲也輕快起來。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佤族還處于原始社會末期。1986年就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精準扶貧初期,全縣共有貧困村34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146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2%。

  岩平家所在的班母村就是這樣一個貧困村。從小,岩平就對窮困有著特殊的感受:6歲時,他父親去世、母親出走,從此跟著奶奶住在茅草屋,從小學到初中幾乎從來沒有吃過早飯。成家後,妻子又患了重病,花光了積蓄,還喪失了勞動力。

  國家新一輪脫貧攻堅給岩平這樣的貧困群眾帶來了新希望。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扶貧幹部入戶為他量身定制脫貧方案,安排農技人員持續對其開展培訓。在當地扶貧産業支援下,岩平增加了皇竹草、青貯玉米種植面積,縮減了玉米面積、改善了甘蔗種植模式,家庭收入持續增加。

  “我們堅持把産業扶貧作為群眾穩定脫貧的主要支撐和根本措施。”西盟縣委書記楊宇説,精準扶貧初期,全縣缺技術的貧困戶佔貧困人口總數的79.86%,大部分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較差。為此,當地結合雲南省農業農村廳掛鉤西盟縣脫貧攻堅,精準選擇優勢産業、抓實項目投入、實施主體帶動、構建利益聯結、提供技術保障,實現全産業融合、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

  眼下,雖已寒冬,西盟縣新廠鎮代格拉村還是一片蔥綠,不少群眾還在地裏忙著採摘無筋豆。

  在政府的引導下,代格拉村從2017年開始種植無筋豆,起初並沒有多少群眾敢種植。在收獲一季之後,大家紛紛用冬閒田種植起來,今年全村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去年村裏還引入了一家農業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免費提供種子、化肥等物資和技術指導,並負責保價收購。

  “沒想到無筋豆的效益這麼好。”村民艾布裏在收割青貯玉米後,首次嘗試種植無筋豆就收入了6400余元。

  在本輪脫貧攻堅過程中,西盟縣積極探索産業扶貧新路,做到産業項目全覆蓋、龍頭企業帶動全覆蓋、利益聯結全覆蓋、技術培訓全覆蓋,把貧困群眾全部納入主導産業裏面。並組建7支縣産業發展技術服務隊伍,設置貧困村産業指導員128人,累計有1.47萬人次參加各類種養專業技術培訓。

  如今,西盟縣引進的9家省級、市級龍頭企業已構建起橡膠、茶葉、甘蔗、畜牧等主導産業,開發出西盟牛肉、破壁靈芝孢子粉、佤寨米蕎等産品。近三年來,先後整合3.25億元財政涉農資金投入産業扶貧,讓每個貧困村都有1個以上主導産業,每個主導産業都有1個以上主導産品。

  為了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西盟縣還瞄準教育扶貧攻堅戰,中課鎮的一名村民未將子女送入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最終被拘留,在當地引起較大反響。而隨著各類資助體係的完善,群眾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高了起來。2014年以來,縣職業中學完成招生1004人,共670人畢業就業後帶動家庭脫貧。

  “今年全縣發展主題詞是奮鬥者永不懈怠。”楊宇説,綜合施策下,西盟縣佤族群眾的住房、收入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47%,率先在“直過民族”地區實現脫貧摘帽。

  楊宇説,20世紀60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表達了佤山群眾過上有電燈電話新生活的喜悅之情。新時代,依托脫貧攻堅,佤山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歌聲將更加響亮。

+1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雪後北京
雪後北京
退捕上岸的長江漁民
退捕上岸的長江漁民
臘八到 粥飄香
臘八到 粥飄香
湖北宣恩:臘月花爭艷
湖北宣恩:臘月花爭艷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6011254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