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的科技工作者!

2019-03-15 20:04:53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3月15日電(記者賈遠琨 孟含琪 王琳琳)他們,喜歡用實驗的方法破解難題;

  他們,擅于用敏銳的眼光觀察事物;

  他們,始終抱有對生活的好奇;

  他們,對知識的求索堅定不移……

  兩會期間,新華社策劃了“科學家出的題,你敢來答嗎?”科普互動報道。應記者的邀請,幾位從事科技工作的代表委員共同為網友出了一套題,這些問題有一點“高深”,又有一點趣味,在向網友發布之前,出題人還試答了一遍。沒想到,出題人答題過程中驚喜不斷、趣事多多,讓記者不禁感嘆,原來你是這樣的科技工作者!

  熱愛與執著缺一不可

  “以下以哪種動物命名的船舶能夠破冰?A、雪豹 B、雪龍 C、雪蛤”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為網友出的題。這道題承包了“笑點”,但胡可一並不覺得不嚴肅,反而認為這個題目好極了。記者眼中嚴謹認真的他一下子活潑起來。

  自小在黃浦江畔長大,看著過往的國際船舶很好奇,想著乘船出海該是多麼有趣。父母原本希望胡可一能夠學醫,但對機械格外感興趣的他進入大學後選擇了船舶專業。

  不知是否因為工程師都要學會制圖的緣故,胡可一畫了一手好畫,還將畫作當作禮品贈送給國外客戶,並大受好評。工筆畫、彩鉛、水粉……各種形式都有,但他和其他畫家不同,他只畫船。“我畫的船不一定很美,但一定是最準確的,船的什麼位置有什麼部件我一清二楚。”胡可一説。

  而讓記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胡可一筆下的浪花。藍、淺藍、白、灰……色彩交錯輝映,讓人看著看著就好像已經穿越到海上,該是怎樣的向往才能讓筆下的大海如此生動!

  熱愛與執著是通向偉大事業的階梯。胡可一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攀登階梯的人。他傾情奉獻造船業三十余年,被譽為“船舶設計大師”,在液化天然氣(LNG)船等多個領域奉獻智慧和力量。

  身在“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的發源地,傳承中國工業百年血脈,他始終不忘對自己的要求:“心懷遠大理想,成就國之重器。”

  “笑”,那是直面困難的堅定力量

  彎彎的眉毛、溫和的目光、燦爛的笑容……這是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給記者留下的“初印象”。

  王建宇的“笑”令人過目不忘。為網友出題並自己作答時,酣暢淋漓的大笑;“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前僅2小時,作為衛星發射總指揮的他依然露出自信的微笑……

  “笑”是他對科學知識的由衷熱愛,更是直面困難的堅定力量。

  板凳甘坐十年冷,扎實苦幹滿芬芳。“真正的原始創新帶有很大不確定性,研究的問題更是前無古人。前沿基礎科研的攻關,動輒需要下十余年苦功。”王建宇説。

  從嫦娥係列探測大功率鐳射回波,到“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上的探測單光子,在王建宇眼中,這些“高冷”的大科學實驗本質上都是在完成太空與地面之間的“光子互相收發”,而僅僅這一項“拋”與“接”的科學挑戰就令他一輩子朝思暮想、魂牽夢繞。

  “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上,承擔著多少不同的角色,不放棄科研是我的底線。我相信,在任何領域,微笑面對、矢志不渝,總會有回報。”王建宇説。

  星空的魔力,科學的魅力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物理對太空感興趣,這裏面肯定有未來的科學家。”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説,“像科技答題這樣的創意應該再多一些!讓更多的人了解科學研究,尤其是年輕人,讓他們知道科學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挑戰,非常有價值!”

  “星辰大海對人的誘惑太大了!”每次説起他的研究,羅俊眼角的微笑有一種感人的力量。

  物理與文學有一個共同之處,都需要浪漫的想像,所不同的是,物理學家用科學實驗去驗證想像,而文學家用語言藝術去展現想像。30多年來,圍繞引力的研究,羅俊從基礎研究推進到多個重大應用研究,再到最前沿、最具挑戰的空間引力波探測領域,都是在驗證他對“星空”的想像。

  “從事自己的興趣愛好,是科學家的幸運。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的研究,則是科學家的責任。”羅俊説,“‘天琴計劃’有一係列關鍵技術需要攻克,需要幾代科學家接力徵戰!”

  別人眼中的苦,卻是他心中的樂。這是星空的魔力,更是科學的魅力。

  和年輕人在一起,看到希望、看到未來

  “希望大家愛科學、懂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這是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家騏為網友出題的初衷。

  王家騏今年79歲,是全國人大吉林代表團中年齡最長的一位,但在答題過程中,他卻快樂得像個孩子。“我沒做過這個實驗”“雪蛤,這不是我們東北特産嗎”“我不能亂答”……

  6道題目全部做完,每一道都能講出道理,“這個與我研究領域有關”“這個我書上看到過”……

  當記者公布結果“您全都答對了”的時候,王家騏開懷大笑,還豎起了大拇指,給自己點了個讚。

  王家騏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他説能看到希望、看到未來,盡管已經79歲,但他始終奔忙在工作崗位上,建模型、帶學生。從1993年到2019年,王家騏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20余載,見證了祖國的發展,也感受到國家對培養優秀人才的殷切希望。

  志存高遠,必要腳踏實地。王家騏對科研工作的熱情與擔當就是給學生們最好的“教科書”。

[責任編輯: 王佳寧 ]
原來你是這樣的科技工作者!-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