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鋼城”馬鞍山:標本兼治長江生態建成效
2019-12-13 17:00:3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合肥12月13日電 題:“鋼城”馬鞍山:標本兼治長江生態建成效

  新華社記者楊丁淼、湯陽、陳諾

  安徽省馬鞍山市因鋼而生、由鋼而興。和很多同類城市一樣,一直以來,生態“欠賬”多。

  2017年開始,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和兩輪省級環保督察,共向馬鞍山交辦各類信訪件1314件,為全省最多的地市;2018年,安徽對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考核,馬鞍山7個問題未能按期完成整改,位列“倒數第一”……

  痛定思痛。近一年來,馬鞍山市以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為抓手,整治成效明顯,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

  “靶向”診治 岸線回歸

  “快看,是江豚!”12月初,韓保軍在薛家洼生態遊園的觀景平臺上看到了一群江豚,他欣喜不已。

  51歲的韓保軍是薛家洼漁民,長江奔流至薛家洼流速放緩,形成港灣。“這兒是江心洲的洲尾,魚類資源豐富,是江豚的‘天然食堂’。”韓保軍印象中,過去江豚十分常見,這些年,隨著濫捕濫撈和非法漁具的增多,加上航運的發展,非法碼頭林立,岸上工業污染,江面垃圾泛濫等,造成馬鞍山江邊岸線群眾“沿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有“微笑天使”之稱的江豚十分稀見。

  病症出在哪裏,靶點就指向哪裏。馬鞍山市委書記張岳峰介紹,該市對薛家洼區域進行總體規劃,組建拆違、復綠、環保、漁民上岸等專項工作組。截至目前,薛家洼3家非法碼頭和71戶的違法建築順利拆除,水域229名漁民全部上岸。

  如今的薛家洼已成為眾多市民和遊客的打卡勝地:成片的楊樹林一片金燦,走在全新的觀江平臺和沿江步道上,開闊的江面清風徐來;江豚歸來,成群野鴨和水鳥在江灘上逗留嬉戲……

  為使長江岸線生態功能得到有效保護,馬鞍山市劃出了嚴格生態紅線: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嚴禁新建工業項目和工業園區;長江幹流岸線5公里范圍內嚴控新建重化工、重污染項目,嚴禁新建布局重化工園區。

  務求長效 標本兼治

  馬鞍山慈湖河是長江支流,多年來,尖擔溝、昭明溝等城市溝渠雨污合流,直排河道,再加之河底淤泥污染、水體自凈能力差,致使水質不斷惡化。

  馬鞍山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長朱國斌説,黑臭水體治理已持續數年,過去只注重末端截污和河道清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抓住源頭,很容易返黑返臭。

  “黑臭在水裏,根子在岸上”。黑臭水體治理最大的難點就在于雨污管網混接、錯接、滲漏等問題留下的欠賬。由于匯水面積大,污染源排查極為困難。朱國斌感慨,當時正值盛夏酷暑,全靠人力去挨個撬開井蓋排查檢測。

  強化管網排查、暗涵改明渠、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一係列方案、措施、工程形成合力,成為係統治理、標本兼治的“藥方”。

  記者近日在馬鞍山市兩條主要溝渠看到,曾經黑臭的水體不復存在,不僅“水清流暢”,而且“岸綠景美”,河岸還設有觀景步道。據介紹,當地還通過種植沉水植物和狐尾藻浮床的技術對水體進一步修復,以達到“調理”生態的目標。

  目前,馬鞍山市實現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全覆蓋,並確定源頭治理項目計劃,完善生態修復措施。去年10月,馬鞍山市入選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生態福地 靠水吃水

  “生態福地”的新名片,正造福馬鞍山人。

  雨山區的陳家村緊鄰長江,村民秦立軍前年關掉辦了十幾年的碼頭和船廠,在長江邊經營起生態農莊。今年由于禁養政策的執行,他將1000多只禽類低價處理了,盡管有所損失,但心裏特明白。

  “要不是長江大保護,村裏的環境哪會這麼好。再説我這兒離長江不到100米,粗放養殖確實對長江有影響。”秦立軍説。

  由于遠離城區,陳家村一度是發展後進村,但也正因為如此,擁有了後發優勢。記者採訪了解,當地正在規劃建設田園綜合體。老秦最近忙著把原來的雞苗棚改造為包廂,四季果園和葡萄園也都種上了苗。

  “原來幹碼頭和船廠,吃得是子孫後代的飯,現在吃‘生態飯’心裏更踏實。”秦立軍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34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