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鞏固民生之本: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
2019-12-06 16:11:2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李志明 邢梓琳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于個人來講,就業是獲得收入來源的主要手段,關乎個人的生計、尊嚴和價值,也是人們融入社會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對于整個社會來講,就業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就業優先放在經濟發展突出位置,抓緊抓實抓好,在不斷促進並擴大就業的同時持續提升就業品質。

  近年來,我國以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加充分的就業為目標,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就業規模不斷擴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增城鎮就業1361萬人,連續6年超過1300萬人。二是就業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18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中,第一産業就業人員佔26.1%,第二産業就業人員佔27.6%,第三産業就業人員佔46.3%。三是就業品質不斷提升,就業穩定性持續增強,2018年全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0%以上。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勞動力供求關係和就業形勢呈現新特點。如,結構性和摩擦性失業增多,靈活就業和非正規就業群體等在內的部分群體的就業品質有待提高。此外,隨著當前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穩就業壓力加大。

  經濟發展是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我們既要通過發展經濟,為持續改善民生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又要通過持續不斷改善民生,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有效需求、積累更多人力資本。這就要求我們將就業優先戰略與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品質的各項舉措結合起來,以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為就業保駕護航,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拓展就業優先戰略的內涵;從增加供給的角度入手,直接或間接地創造就業崗位,並構建以增加就業為中心的公共政策體係,為勞動者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業服務;通過實行稅收優惠等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和第三産業發展,以保持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協調發展。

  當然,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之間能否實現良性互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更加關注就業問題,落實好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財政專項獎補等支援政策,落實和完善援助措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通過鼓勵企業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社會政策托底等多種渠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確保安置分流有序、社會和諧穩定。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國家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保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也為有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乃至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支撐和保障。

  創業創新是帶動就業的重要動力。創業是就業富民之源,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創業創新是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的重要動力。近年來,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厚植社會創新的沃土,使得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但是,創新對于就業的影響並不總是正向的,在部分行業裏、在一定時期內這種影響甚至可能是負向的。當前中國發展面臨著雙重挑戰:一方面,需要加快創新,形成新的增長動力,不斷提升勞動生産率;另一方面,加快創新有可能會引起技術落後企業關停並轉,帶來相當數量的結構性失業。因此,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過程中,要處理好創新和就業關係。總體的應對之道是:必須從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中國人口眾多並且還有很多貧困人口的基本國情出發,把握好科技創新和穩定就業的平衡點,既要堅定不移加快創新,也要實施有效的社會政策特別是教育和社保政策,解決增強勞動人口就業能力和保障基本生活問題,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就業品質是保障就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堅定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以及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的同時,更加突出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讓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保持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又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不斷加強勞動力市場制度建設,加大就業支援力度,統籌推進就業崗位創造和就業品質提高。

  隨著當前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轉型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中國勞動力供求關係和就業形勢也呈現出了許多新的特點。實現高品質就業,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也是解決當前就業總量問題、結構性矛盾以及勞動關係領域存在的諸多挑戰的重要抓手。這就要求積極就業政策在創造良好就業環境、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促成合理的就業結構、保障勞動者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係等方面有更大作為,在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的基礎上更加側重提高就業品質。具體來説,提升就業品質需要著重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是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公平良好的就業環境是提升就業品質的基礎,它首先要求消除人力資源市場上存在的各種形式的就業歧視。這就要求用人單位在招聘和用人過程中保持公開透明。“推動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同工同酬”也是創造良好就業環境需要著重解決的關鍵問題,在這方面,政府需切實承擔起維護公平就業的責任。

  二是增強勞動者創業和就業的能力。勞動者具備良好的就業能力是提升就業品質的關鍵。這就需要政府統籌考慮教育和就業、培訓和就業的關係,改進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辦好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提高職業教育和培訓品質;同時,打造符合國情實際的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教育體係,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用,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推動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係,發展好網絡教育、繼續教育。

  三是不斷優化就業結構。就業結構直接反映了社會勞動力資源在國民經濟各個産業與部門、各個地區、各種職業中的分布、構成和聯繫,就業結構是否合理也是評判就業總體品質高低的重要指標。具體來説,一是要通過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著重解決就業崗位需求和技能素質供給不匹配的問題;二是要積極引導勞動者有序向基層單位、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等吸納勞動力能力強的領域和地區流動,不斷優化就業的産業、城鄉、區域結構。

  四是完善勞動保障機制。要加大勞動力市場制度建設力度,完善勞動基準、勞動關係協調以及勞動保障等方面的立法,更好地發揮政府在勞動保障監察、就業支援以及勞動者權益維護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發揮好工會保護勞動者權益的作用。

  五是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勞動關係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之一,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係,促進社會和諧。要依法保障職工基本權益,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及時正確處理勞動關係矛盾糾紛。對于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係,要依法側重保障在勞動關係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基本權益,突出以規范勞動關係運作和實現勞動關係協調為基本職能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特別是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在化解勞動關係矛盾糾紛中的作用。(作者分別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 文章原載于《學術研究》2019年第9期,刊發時有改動)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鞏固民生之本: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485112531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