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黃土滿坡到秀美山川 ——陜西省延安市退耕還林調研記
2019-12-03 07:34:39 來源: 經濟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閱讀提示

  20多年前,這裏黃土滿坡;20多年後,這裏滿眼綠色。陜西省延安市退耕還林政策實施創造了山川大地由黃變綠的奇跡。當地幹部群眾如何克服“沙暴漫天”的困難?如何解決這片土地“廣種薄收”的問題?如何化解“不養羊不種地”和“吃不上飯”的矛盾?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當地進行了深入調研——

  陜西省延安市吳起縣南溝村大力發展旅遊業,圖為遊客正在南溝村體驗水上項目。記者 徐紅 攝

  昔日陜西延安寶塔山黃土滿坡,如今的寶塔山附近山青、天藍、城市整潔,風景宜人。記者 徐紅 攝

  陜西省延安市南泥灣生態經濟發展迅速。圖為南泥灣荷花塘美景。記者 徐紅 攝

  “背靠黃河面對著天,陜北的山來套著山,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彎,滿眼眼還是那黃土山……”上世紀80年代,一首在當地山間吟唱的信天遊,唱出了陜北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惡劣,也表達出生活在這片貧窮的黃土地上,人們心中的那份荒涼。

  1998年,陜西省延安市開始在吳起縣封山禁牧退耕。1999年,延安市率先開始大規模退耕還林,成為全國最早的退耕還林試點之一。

  20年來,延安人民以執著的“延安精神”,堅持退耕還林政策,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這塊中國革命的紅色聖地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20年來,延安人民用1077.46萬畝綠色植被打造這片土地的底色,創造了山川大地由黃變綠的奇跡,走上了一條綠色崛起的發展道路,為世界提供了一個短期內生態修復的“中國樣本”。

  記憶裏,這裏黃土漫天

  “1996年,我第一次到延安,確實感到這裏的生態環境很惡劣,植被稀少。有時黃土漫天飛,後面的車頭看不見前面的車尾。這次是我第三次來延安,飛機降落前映入眼簾的是曼舞的青山。作為林業人,我感到無比驕傲!”初秋時節,在全國退耕還林還草工作會召開前的一次媒體記者見面會上,國家退耕工程中心副主任敖安強如此表示。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吳起鎮,八路軍為支援陜甘寧邊區開展的大生産運動,成為一段傳奇。

  由于歷史和客觀原因,延安又是一塊貧瘠的土地。這裏曾經溝壑縱橫,幹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極度脆弱。特別是春秋兩季,沙塵暴頻發,遮天蔽日,當地民眾苦不堪言。

  延安市退耕辦總工程師白應飛是土生土長的延安市吳起縣人,在他的記憶裏,當時的吳起幾乎見不到樹和草,無論春天或秋天,一旦刮起沙塵暴,黃沙遍布,昏天黑地。“大白天走在外面,街對面的人都看不清,屋裏必須開燈,不然什麼都看不見。”

  “三天兩頭旱,十種九難收”,這是當時延安農業生産的真實寫照。在南泥灣生活了60年的老人侯秀珍回憶説,過去山上都是農田,一下雨,山上的黃水(連泥帶水)衝下來,泄在山下川道的稻田裏。老百姓趕緊拿上盆,一盆一盆把稻田裏的泥水往外舀,試圖保住本就收不了多少糧食的口糧田。趕上好年景,山上的耕地一年也僅能收獲100來斤糧。

  還有漫山遍野的山羊。人們這樣形容山羊對生態的破壞:嘴是一把剪,蹄是四把鏟。山羊不僅吃草和樹葉,還用蹄子把草根也刨出來吃掉、把樹皮啃光。侯秀珍説,農民們年年倒山種地、漫山放牧,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維持生計。最終山扛不了風,地保不住水。就如信天遊所唱,“開一片片荒地脫一層層皮,下一場大雨流一回回泥,累死累活餓肚皮”。

  資料顯示,20世紀末,延安水土流失面積高達2.88萬平方公里,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量達2.58億噸,約佔入黃泥沙總量的六分之一。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來延安考察後斷言:這裏不具備人類生存居住的基本條件。

  拼執著,大地由黃變綠

  曾幾何時,“荒涼與貧窮”成為老區延安的代名詞。蕭索荒山、漫天風沙,成為這裏揮之不去的“黃色哀愁”。林業專家認為,黃土高原土質疏松,許多地方並不適合種糧食,特別是陡坡地,開荒種糧極易導致水土流失,大大減弱了農業生産力。

  1997年8月,中共中央發出了“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的偉大號召。兩年後國務院提出“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16字方針,要求延安“變兄妹開荒為兄妹造林”。這為延安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指明瞭方向。

  隨後,延安市委、市政府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組織幹部群眾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大規模退耕還林。20年來,延安人以執著的延安精神,在世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黃土地上植樹造林,在這片紅色聖地掀起了一場增綠擴綠的“綠色革命”。

  在吳起縣全國退耕還林展覽館墻上有這樣一句話:封山禁牧從吳起開始,退耕還林從延安走向全國。吳起林業局副局長劉廣亮告訴記者,1998年,吳起縣革命性地封山禁牧之路啟程破冰。每人平均留足2畝口糧田,吳起一次性將155.5萬畝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成為全國退耕還林中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退耕面積最大的縣。也就是從這一年起,退耕還林在全國推開。

  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0年來,延安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實現由“黃”到“綠”、由綠變美、由美而富的深刻變革,創造了黃土高原上的綠色奇跡,走上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道路。

  山變綠了。截至2018年,延安共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077.46萬畝。退耕還林使延安的森林資源規模不斷擴大,林地面積達4473.61萬畝,森林覆蓋率由33.5%增加到52.5%,植被覆蓋度由46%提高到81.3%,分別較退耕前增加了19個百分點和35個百分點。

  將2000年以後逐年衛星遙感圖進行對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延安實施退耕還林區域的顏色明顯變綠變深,植被覆蓋度上升趨勢尤為顯著,在實現“全域綠”的同時,還將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移了400多公里。用延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柯昌萬的話説,“遙感圖上的延安,就像一枚綠色郵票鑲嵌在了黃土高原上。”

  生態好了。延安市副市長張強用一組數據來印證延安20年的生態變化:年入黃河泥沙由治理前的每年2.58億噸降為0.31億噸,降幅達88%,土壤侵蝕模數由每年每平方公里9000噸降為1077噸,降幅為88%。“一碗水,半碗沙”成為歷史。

  山綠了,水清了,小動物們回家了。野鴛鴦、環頸雉等候鳥們回歸了;原麝、黑鸛、金錢豹等多年不見的野生動物重現山林間;紅腹錦雞、黃喉貂、野豬等動物也回來了,包括在富縣子午嶺發現的最大華北豹野生種群,都紛紛到黃土高原上安家築巢,繁衍生息。

  生態效益顯現。統計顯示,2018年,全市退耕還林生態效益價值總量達218.8億元,其中水源涵養能力達到6億立方米,僅涵養水源一項的生態效益價值量就達53.21億元。

  氣象資料顯示,退耕還林後,延安的年降雨量由300多毫米增加到550毫米以上,沙塵天氣明顯減少,城區“優良”天數達到315天。在記者實地採訪期間,雨水一路相隨。這裏早已不再是黃沙肆虐之地,濕氣氤氳,反而更像陜北的“小江南”。延安創造了山川大地由黃變綠的歷史奇跡。

  講實際,解決“吃飯”問題

  “種樹能當飯吃嗎?”“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突然地不讓種、羊也不讓放了,以後生活咋過?”退耕還林之初,很多老百姓不理解,封山禁牧遭遇很大阻力。

  “不徹底改變廣種薄收的面貌,要讓農民致富是不可能的。”南溝村原黨支部書記閆志雄回憶説,為了解決老百姓穿衣吃飯問題,當時縣委書記郝飆大膽提出了封山禁牧、退耕還林,整治土地,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工作思路。有村民想不通,到縣裏找郝書記理論。郝飆書記對他説:“你不要跟我嚷,咱倆算算賬,你算過我我聽你的,你算不過我你就聽我的。我的高效農業一畝地能打1000斤糧,你種十畝地不如我一畝地收成多,還要吃很多苦,你算算哪個好。”

  半年後,當政府兌現承諾,按照退耕還林和補償標準,把錢糧補助交到村民手上時,鄉親們笑了,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開始大面積退耕地栽樹。

  退耕還林工程是國家在延安投資最大、實施期限最長、覆蓋面最廣、群眾得實惠最多的生態建設項目,延安80%以上的農民通過退耕還林補助款直接受益,共涉及28.6萬農戶、124.8萬農村人口。截至2018年,退耕戶戶均獲得補助3.9萬元,每人平均9038元。

  退耕還林帶來的變化不止是綠水青山,在扭轉了延安生態環境的同時,改變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廣種薄收難溫飽”的生活狀況,催生了新的“生態經濟”。退耕還林後,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開始向二三産業轉移,農業産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得到快速調整。

  吳起縣南溝村憑借這些年退耕還林再造的青山、綠水、窯洞、花田等山水林田湖秀美風景,發展起了鄉村旅遊業。景區開業僅半年,收入就達到100多萬元,作為景區股民,每個村民都是受益者。“今年村上分紅最多的一戶分得了1萬多元。”閆志雄自豪地説。

  南泥灣近幾年精心打造了“生態經濟”,讓春花、秋葉、稻田、魚塘形成了四季不斷的美景,讓“綠色”與“紅色”旅遊相映成輝。“目前南泥灣農民新增收入中的10%至15%都來自生態産業。”南泥灣林場場長溫潤泉表示。

  退耕還林,國家得綠農民得利。寶塔、安塞的山地蘋果,延長、宜川的花椒,延川的紅棗,黃龍的板栗、核桃,已經成為延安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産業和退耕群眾重要的收入來源。張強告訴記者,20年來,在主導産業支撐下,延安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退耕前的1356元提高到2018年的11525元,其中農民收入的一半以上來自蘋果産業。延安林業總産值也由退耕前的1.7億元增加到130多億元。

  退耕還林賦予了“白羊肚手巾和窯洞”新的內涵。延安人從千萬畝林海中,走上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記者 徐紅)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巴黎:香街點燈
巴黎:香街點燈
第二屆紐約花燈遊園會開幕
第二屆紐約花燈遊園會開幕
川藏線上的美麗風景
川藏線上的美麗風景
神奇“不凍河”
神奇“不凍河”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53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