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學術造假”疑雲,需要擲地有聲的回答
2019-12-02 08:22:48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近日,一封疑似發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舉報信在網絡熱傳,舉報者質疑院士、長江學者及國家傑青獲得者等多名知名科研工作者學術造假。目前,已有涉事科研院所否認研究人員學術造假,還有涉事部門正在組織核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表示,正在調查核實此事。

  原本專業性極高的學術舉報,如今卻有了“話題出圈”的熱度,反映了人們對學術誠信的高度關切。學術誠信事關普通人對待科學的態度,事關“科學家”這個閃耀著求真務實光芒的名詞的崇高信譽,事關人們是否還願意相信那些孜孜以求、皓首窮經的學術成果。近期學術造假相關的新聞頻頻曝出,無疑會對學術誠信構建帶來負面影響。

  無論是院士還是長江學者、國家傑青,都是我國千萬科研工作者中的頭雁人物。他們是學術研究的領先者,更應是遵守學術道德的模范。一旦他們出現學術不端行為,失去的不僅是某個人、某個研究機構的信譽,還會動搖人們對科學研究客觀性、嚴肅性、可靠性的信任。

  學術造假是伴隨著學術研究出現的“惡疾”,在各國各個領域都時有發生,而國際學術圈的諸多案例也反覆證明:如果一場造假風波引發的“學術地震”不能及時回應、徹查嚴處,將對一個國家的學術誠信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

  對于當下霧裏看花、眾説紛紜的這樁“學術造假”疑雲,公眾急需一個擲地有聲的答案。讓答案擲地有聲,首先要講清楚“到底有沒有”。據報道,盡管舉報信落款人稱舉報信“沒有發出,有過草稿”,但舉報信曝光後,此次事件所涉的相關單位均已展開調查。及時回應質疑是值得肯定的第一步,人們更期待的是拿出令人信服的調查結論。

  讓答案擲地有聲,更在于講清楚“錯了怎麼辦”。學術誠信問題積弊已久,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在于犯錯成本低。“風波過去、大事化小”,一些懸而未決、無疾而終的疑案,不僅會讓造假者心存僥倖,而且會讓守規者失望、寒心。“學術造假”疑雲,要徹查,更要嚴處。

  讓答案擲地有聲,最終在于講清楚“未來如何走”。學術誠信建設並非一日之功,既要求我們有時刻警醒反思的自覺,也要求我們保持日拱一卒的耐心。今年,《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出臺,引發熱烈反響。如何向學術造假等不端行為亮劍,如何用可行的制度防范學術不端,亟待將文件要求落到實處。

  對任何一起“學術造假”疑雲,都不可曖昧處之。事件當事人需要一個説法,公眾也期待早日得到擲地有聲的回答。(評論員 袁汝婷)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巴黎:香街點燈
巴黎:香街點燈
第二屆紐約花燈遊園會開幕
第二屆紐約花燈遊園會開幕
川藏線上的美麗風景
川藏線上的美麗風景
神奇“不凍河”
神奇“不凍河”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529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