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科學施救與冷靜自救的完美結合”——“解密”山東11名被困礦工獲救關鍵
2019-11-21 21:26: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濟南11月21日電 題:“科學施救與冷靜自救的完美結合”——“解密”山東11名被困礦工獲救關鍵

  新華社記者陳灝、魏聖曜

  “11名兄弟都沒事,出來的時候走得比救援隊員還快呢!”在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梁寶寺能源公司“11·19”火災事故11名被困人員全部升井、送往醫院後,救援隊伍總指揮劉輝終于放下顧慮、咧嘴笑起來——11名礦工被井下火場堵在巷道盡頭36個小時後,全部安然無恙返回地面,值得欣慰!

  今年56歲的劉輝是山東能源肥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的隊長。19日夜間,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梁寶寺煤礦3306工作面發現火情,11名正在作業的人員被困。在隨後的救援中,劉輝擔任礦山救護隊救援指揮,幾乎是“不眠不休不食”地參與了整個救援過程。

  20日淩晨3點到達現場時,劉輝了解到,一個班組、一名防衝擊地壓工作人員和一名安監員被困在火場前方200米的巷道盡頭。其中,率先發現火情並匯報調度室的安監員放棄撤離的機會,折回“迎頭”位置、即巷道最深處的作業位置通知工友撤離,也被困住。

  在事故救援指揮部的安排下,救援隊員一邊井下進行通風、降溫,一邊使用高壓水槍、惰性氣體等進行滅火。滅火彈、無人機、滅火機器人、偵察機器人也被派上陣。此外,現場救援指揮部還決定在地面安排2臺千米鑽機,打通聯絡通道。

  “井下條件極差,溫度和有害氣體濃度都非常高。”劉輝説,井下可見度極低,“手貼在臉前都看不到”;一氧化碳濃度最高時接近8000ppm,吸入有致命危險;救援人員需要背著20多公斤重的救援設備,在60℃高溫環境中作業,體能快速被消耗,“步行半小時、作業一刻鐘”導致人工施救舉步維艱。

  火場跨不過去、人員聯繫不上,被困住的兄弟們還有救嗎?在所有辦法陸續失靈時,事故救援指揮部堅持認為,井下有10.8釐米直徑的供水管、通風管,和直徑1米的風筒,能形成一個適合生存的安全港。指揮部要求通風設備保障運作,持續向迎頭位置輸送新鮮空氣;同時,風機後堆放冰塊,盡可能地為被困人員降溫……

  在地面救援現場,事故救援方案還在不斷完善,一些救援人員面帶憂慮堅守;而在井下,被困的11人也開始行動起來——直徑1米、由阻燃材料制成的風筒,成為他們選擇的逃生通道。

  “根據升井時間分析,他們大約是21日早上7點半到8點之間,開始順著風筒往外爬的。”劉輝説,身處險境的被困人員表現出良好素質和組織性:4名幹部分成2人開路、2人殿後,其余7人在中間,有序自救。憑著對外界溫度的感知,被困人員在風筒中爬行300多米、跨過著火帶之後,用隨身攜帶的工具切開風筒。

  21日8時45分許,正在井下滅火的救援隊員發現了爬出風筒的被困工友,並第一時間送上壓縮氧自救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9時27分,被困人員在救援隊員的幫助下抵達井下安全區域;10時18分,11人全部安全升井,被立即送往醫院。

  “我真的沒事!可不可以給媳婦打個電話?”一名礦工升井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給家裏報個平安。説到這事,劉輝也忍不住樂了。他説:“這些兄弟們上來的時候都挺好的,最大的身體不舒服可能是肚子餓了。”

  記者從救援指揮部獲得的醫院檢查結果,也印證了劉輝的判斷:11名獲救的被困人員無生命危險、甚至連外傷都沒有,只有2人出現了血壓升高、電解質紊亂等輕度症狀,很快就可以出院。

  “這是一次科學施救與冷靜自救的完美結合。”事故救援專家組組長、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王端武説,有效的外部救援確保了11名被困人員的生存環境,積極的自救讓他們及時脫險。同時,他們通過風筒實現逃生,也為今後地下礦山的安全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川藏線上的美麗風景
川藏線上的美麗風景
神奇“不凍河”
神奇“不凍河”
江西廬山:楓葉美景迎客來
江西廬山:楓葉美景迎客來
小錦鯉“遊”出大産業
小錦鯉“遊”出大産業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525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