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浙”裏鄉村治理經驗“川”入阿壩高原脫貧路
2019-11-21 09:24:4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屠建平指著山腰一朵雲,雲的後面,就是此行目的地,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色爾古鎮麻都社區。半年來,通過學習浙江省桐鄉市的“三治融合”經驗,這座曾經“一盤散沙”的村子逐漸擰成一股繩,在脫貧路上越走越有力。

  2015年桐鄉與黑水結對,不僅幫助黑水發展産業,還將桐鄉的“三治融合”鄉村治理經驗介紹過來。“在幫扶中我們發現,扶貧政策能不能執行,扶貧産業能不能落地,與當地的鄉村治理水準大有關係。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係。”來自桐鄉、目前挂職于黑水縣委組織部的屠建平介紹,從今年5月起,桐鄉在黑水多個村社推廣“三治融合”,目前已初見成效。

  白雲之上的麻都社區,正是“三治融合”的試點村。2008年汶川地震後,5鄉7村1300余人遷來,整合成了麻都社區。社區黨支部書記陳保説,剛開始的幾年,由于村組織沒有整合,各個村支部缺乏協調,“各村負責人甚至還要回原來的鄉開會,管理上比較混亂,不同村間常有摩擦,各種工作開展困難”。

  2013年,麻都社區成立社區黨支部後,情況有所好轉,而今年引入“三治融合”經驗後,局面更是大為改觀,為麻都社區脫貧打下基礎。屠建平此行正是為了參加麻都社區每月例行開展的“三治”活動而來。

  屠建平到達麻都社區時,太陽上了中天,山坡的平緩處修了一塊廣場,大山的影子投射在廣場上,幾位身穿藏族服飾的老者圍圈而坐,正討論得火熱。“這是道德評判團正在討論村務呢。”陳保説。

  “根據黑水本地經濟基礎較差、多民族聚集、鄉村治理水準較低的現狀,我們以桐鄉‘一約兩會三團’模式為基礎,搭建了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三約三會三團’框架,包括守法良約、村規民約、誠信公約,群眾議事會、鄉賢參事會、鄰里互助會,法律服務團、便民服務團、道德評判團。把每月5日定為黨員固定活動日,15日定為村民説事日,25日定為志願服務日,讓每個村民都能參與決策和治理。”屠建平介紹。

  坐圓圈正中的老人阿瓦基皮膚黑紅,聲音洪亮,説到道德評判團,他滿臉自豪。“在座的都是以前各村的老書記、老主任,以前來自各村的村民不認可新成立的社區支部,很多決定推行不了,現在村裏請我們幾個老人出馬,工作就好進行多了。”

  對鋪張宴請的移風易俗是近期解決的一件老大難題。“原來村裏紅白喜事攀比風很嚴重。我們這裏是貧困地區,結婚隨禮卻常要幾千到上萬元,關係近的還有送牛的;宴席也講排場,菜多得吃不完,最後大多倒掉。”陳保回憶,最初村裏也勸説過,甚至派專人去制止,但是村民不服氣,風氣一直扭轉不過來。

  推行“三治融合”後,村規民約和道德評判團對扭轉風氣起了大作用。通過全村表決,村規民約定下禮金不得高于300元、一桌宴席不得高于500元的標準。有了村民認同的公約,再加上德高望重的道德評判團的監督,奢侈之風逐漸消失。

  移風易俗是鄉村治理升級的一個縮影。“鄉村治理水準提高了,村民們都團結在社區黨支部周圍,擰成了一股繩,加上桐鄉的産業幫扶,我們對未來有信心。”陳保笑容燦爛。

  “剛開始時,也有人懷疑,説你們浙江鄉村富裕、老百姓的文化水準也較高,‘三治’才能推得開,但到了條件較差的黑水,還能推廣下去嗎?”屠建平承認,村民參與決策,但並非所有訴求都能得到滿足,“但是村民參與討論,意見得到尊重,就算事情沒有解決,回家對老婆孩子也有交代,大大減少了摩擦衝突。有了共識,才能形成合力,一心一意謀脫貧啊!”(記者陳琰澤)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江西廬山:楓葉美景迎客來
江西廬山:楓葉美景迎客來
小錦鯉“遊”出大産業
小錦鯉“遊”出大産業
皖南冬韻
皖南冬韻
天路彎彎
天路彎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525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