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振興杯”學生組大賽:未來的大國工匠,來了!
2019-11-21 07:40:3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在第十五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學生組決賽現場,鉗工選手在比賽。記者 陳鳳莉/攝

  這是一群與大學“失之交臂”的孩子。

  他們,年齡最大的25歲,最小的16歲,大多數因為中學成績不好,而選擇走進了中職或高職,學一門技術。在第十五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學生組決賽現場,臉龐稚嫩的他們是主角。

  他們,是未來的工匠,他們用機床、刀銼、電筆、鍵盤描畫著自己的人生,也描畫著比賽的答卷,在“振興杯”的賽場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年是“振興杯”首次設立學生組比賽,一大撥兒未來工匠走進公眾的視野,以全新的形象展示著自己不同于老師傅的風採。

  有動搖,但也能堅持

  來自河南省漯河技師學院,剛剛18歲的車工選手李子炯沒想到自己能走到“振興杯”國賽的賽場上。

  作為一個曾經的學習差等生,他不敢設想就憑手上這點技術還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事實上,2016年剛進技師學院時,他還是抱著“混三年”的態度。

  有一次去車間,看到學長們在熱火朝天地訓練,加工出一個個漂亮的零件,他突然想:我啥時候也能成為像學長那樣的人?

  那是他第一次受到觸動。

  不過這種觸動,很快就被現實的困難消磨了。

  第一次上實訓課,李子炯什麼都不會,怎麼用車床,有哪些步驟,完全沒有概念。“模型我連做都做不出來,就更談不上尺寸精度了”。

  那一次,他産生了放棄的念頭。不過這種念頭很快就被一種成就感代替了。

  那次實訓課後,李子炯有意地努力去練,“犟脾氣,就想一定要做出來”。

  一個月後,他成功地做出了第一個零件。

  2017年,一直保持著這種“犟”脾氣的李子炯被老師發現了,並被選到學校訓練隊。那時候,他才真正體會到做鉗工到底是什麼感覺。

  十幾歲的孩子大多不識苦滋味,李子炯也是如此。

  “我們這個工種真的很累很苦,訓練的時候我們一直都是站著的,還不能分心,從早幹到晚。”他説。

  但是00後的李子炯竟然能從這種苦中品出了樂,“因為幹著幹著就發現自己喜歡上了,能做出那麼多零件真的很有成就感。”他説,自己能幹好這件事成為他堅持下去的理由。

  2018年,李子炯參加中職院校的職業技能大賽河南省賽時出了事故,他的手在操作中碰傷了,血順著手背直流,他不斷地在衣服上擦拭,等到比賽結束時,他的藍色工服上已經染上了大片血跡,把老師都嚇了一跳。

  “我就是不想因為受傷而放棄,想著能堅持下來就堅持。”李子炯説。

  這樣的經歷,很多學生都有。

  來自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的吳建彬曾經選擇過放棄。

  因為入學以後成績還不錯,他也曾被老師選入學校集訓隊。可是,突如其來的辛苦讓他有點招架不住。

  “就拿把鋸子鋸鐵,覺得又不好玩又辛苦。”他説,一天下來,他的手都被磨出了水泡。

  因為覺得“累並不快樂”,吳建彬選擇了退出。

  此後,他按部就班學習上課,空閒了就打打遊戲。就這樣“混”了一年,他感覺到了空虛。

  “害怕自己真的就這樣混下去,那自己以後的人生怎麼辦?”他心裏總閃過這樣的問題。

  不能混了!他告訴自己。

  想清楚了,他主動又找到老師,希望再次加入集訓隊。

  “老師告訴我説,一定要把握住機會,堅持下去才能看到成績。”吳建彬下定決心,“不能再放棄了”。

  更有想法,能主動擁抱新知識

  盡管在初中時是個別人眼裏不折不扣的“學渣”,但在進入中職和高職以後,楊亞召卻是個妥妥的學霸。

  這個來自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21歲男孩選擇的是電腦專業。一開始入門時,他也覺得難,常常連最簡單的編程也搞不懂,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弄懂一門叫VB的電腦語言。

  因為興趣,他願意去研究那些復雜枯燥的代碼。因為興趣,他也願意在按部就班的上課之外,主動去擁抱新知識。

  “電腦技術更新太快了,不學習的話就跟不上時代的大潮。”小小年紀的他,總是用這樣的道理來激勵自己。

  為了讓自己的能力提升,他在中國大學MOOC(慕課)線上學習平臺上為自己報了好幾門課程,演算法、電腦網絡、數據結構……這些學校課堂裏學不到的知識,他都會千方百計地搜羅來學。

  如果發現一本專業新書,他恨不得通宵讀完。如果嘗試做一個新的項目,他甚至會連著做十幾二十個小時。

  來自廣東江門市技師學院的選手李瑞斌也常常主動去擁抱新知識。

  這個18歲的男孩學的是電氣自動化專業,從小他就對電器感興趣。初中畢業,學習成績不太好的他索性就上了中職,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

  “這個專業很好玩的,有時候做一些小玩具,比如電子時鐘,就覺得簡直太有趣了,這個專業也真的有用。”説起這些話,他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

  電工行業每年都會迭代新知識,李瑞斌對每一個更新都有學習的欲望。

  語言編程、工業機器人、各種型號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觸摸屏技術……他都會去找來學,“網上查資料,買書”。

  在廣東江門市技師學院老師黃健球的印象裏,“現在的學生們不僅是單純地認真聽老師講課,他們會因為興趣而主動去獲取別的知識,也會因為自己所學‘挑戰’老師的權威”。

  黃健球把這叫做“創新意識”。

  在他的課上,也常常會有學生“不聽話”,老師説可以這樣做,他偏偏要那樣做,而且還能做得通。而這種情況在幾年前幾乎是沒有的。

  “比如設計路口兩個紅綠燈的程式,正常情況下老師會教一個一個設計,先紅燈再黃燈再綠燈,然後再下一組的紅燈黃燈綠燈,但有的學生就會提出是不是可以一下設計一組,然後再接著一組。”黃健球從不去約束學生們的想法,在他看來,學生有主動衝破慣性思維的意識,這是件好事。

  技術讓他們找到人生方向

  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甚至更晚,都在和鉗工專業知識較勁,這是孫延飛每天的學習訓練狀態。很累,但他喜歡這種有技術的挑戰。

  “有時候也會心情煩躁,但是想到能夠通過參賽為自己、為學校爭光,心情就會好一些。”來自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的孫延飛曾參加過一些學校級的比賽。他覺得,通過這樣一次次的比賽,不僅讓他的專注度提升了,也獲得了不少平時課堂裏沒有的知識和鍛煉。

  他説,平時上課會接觸識圖,老師會分析、講解加工步驟,可是到了賽場,這些就都得靠自己。

  剛入學的時候,孫延飛手上磨了不少泡。爸爸鼓勵他,“累是肯定的,吃點兒苦沒什麼,這些對以後上崗工作都是積累”。

  在一次次的訓練和比賽中,他找到了成就感:因為他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成績。

  有時候,完成一小步,得到老師的肯定,也會讓自己信心提升不少。

  他還記得,大概入學半年的時候,自己做了個錘子,家長會的時候老師當著全班同學和家長的面展示,“那一刻,覺得挺自豪的。”

  第一次參加全國性比賽,孫延飛格外重視。

  開始訓練的時候,要花一天多時間才能完成題庫中的要求,精度掌握得也不是很好,他就不斷向老師請教:用什麼步驟可以加快速度,什麼方法可以提高精度……每一次嘗試他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十幾天高強度訓練過去了,孫延飛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工匠精神講究精益求精,我覺得自己也應該在精益求精的路上不斷努力。”孫延飛説。

  在北京輕工技師學院,趙天裕已經學習了5年電氣自動化安裝與維修。

  “從初中開始,我學習文化知識就比較吃力。”當時,在老師的建議下,趙天裕早早踏入了技工學校。

  在技工學校的學習並不比普通高中輕松。

  剛開始的時候他的基本功不扎實,線總是扎到手,一種挫敗感油然而生。但是當自己能夠擰出完美的線時,他感受到之前在中學從沒有過的成就感。

  “學校鼓勵大家自己創新作業,比如可以自己焊接一個小玩具。”趙天裕説,這種自己選擇主題發揮創造力的小作業,比程式化的學習任務好很多,大家也更有興趣去探索了。

  入學第二年的時候,他花一個星期時間,用單股銅線焊接了一個小的汽車框架,還特意在車上加了飄帶,寫上班級名稱。

  後來,學校老師在網上買了教學用具,大家投入一個月時間用led燈碼起來焊接了一個燈塔。看著自己動手完成的漂亮燈塔,趙天裕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進行了分享。

  “有興趣學著就不那麼累了,而且這種創意作業不在考試之內,更容易接受,對自己的技術、自信心都有很大提升。”趙天裕説。

  在參加這次大賽之前,趙天裕也參加過北京市的不少比賽,在一次雙人團體比賽中,他和同學拿到了第一名。還有一次,作為唯一一名學生參賽選手,他獲得了北京市第八名。

  在北京輕工技師學院這5年,趙天裕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

  他坦言,上初中的時候自己成績不好,老師講課他不想聽,後來上了這個學校,發現專業實用性很強,感覺自己認真學完全可以學好。一次次實物制作讓他的自信心不斷提升,如今,他已經是學校排在前幾名的學生,到北京大興機場去參加頂崗實習了。

  明年就可以考技師資格證的他覺得,自己的目標更明確了。“習近平總書記講‘大國工匠’,之前覺得這個距離自己很遠,但是我願意在專業領域中朝著頂峰不斷攀登。”趙天裕計劃著,畢業後邊工作邊讀個本科,讓自己全面提升。(記者 陳鳳莉 杜沂蒙)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江西廬山:楓葉美景迎客來
江西廬山:楓葉美景迎客來
小錦鯉“遊”出大産業
小錦鯉“遊”出大産業
皖南冬韻
皖南冬韻
天路彎彎
天路彎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25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