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深圳艦:勇敢當先鋒
2019-11-21 07:22:26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深圳艦編隊海上訓練中,艦艇主炮射擊。 鄭燦鴻/攝(資料圖片)

  深秋的湛江某軍港,剛剛執行完任務的深圳艦安靜地停靠在母港。和很多軍艦一樣,深圳艦也有自己的艦訓,“勇敢當先鋒”就是其中的一句,這與它的命名城市——深圳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

  1978年,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深圳時,這裏還是中國南方最普通的一個小漁村。隨後,一棟棟高樓如雨後春筍般建起,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讓這座全新的城市成為“先鋒”的代名詞。

  1998年,人民海軍深圳艦作為第一艘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戰艦,被冠以“深圳”之名正式入列,並作為整個艦隊的旗艦,開始了它挺進深藍、走向世界的航跡。

  21年時間裏,先鋒城市與先鋒戰艦以軍民共建的關係成為“最親密的夥伴”。他們共同承載著這個時代的烙印,成為“兩扇窗口”,向世界展示著中國改革開放與海軍不斷轉型發展的成果。

  “敢上深圳艦,就要跟深圳人一樣,敢為天下先!”這是1998年11月接艦出徵誓師大會上,深圳艦首任艦長蒯崇山在啟程前説的一句話,至今流傳在每一名深圳艦官兵口中。

  電子戰區隊長兼技師劉隆武是深圳艦的首批艦員,從前服役于長沙艦。在他的記憶中,那時候報名加入深圳艦,就像那一代年輕人想要奔赴深圳一樣,是一種對“新世界的向往”和對榮譽的追求。“深圳艦是當時最好的戰艦,沒有人不想來看一看。”

  事實上,以“深圳”命名,道出了這艘戰艦所承載的開拓意義:第一艘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戰艦,第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6000噸的軍艦,第一艘裝備聯合機動編隊指揮係統的信息化戰艦……深圳艦政委陳永強評價,這是一艘集當時全中國軍工力量打造出的“國之重器”。

  1個多月後,1998年12月27日,100多名經過層層選拔的精英艦員帶著這艘堪稱“龐大”的戰艦回到軍港,所有艦船懸挂滿旗,以軍艦的最高禮儀迎接旗艦入列。

  那一天,深圳與深圳艦正式確立了共建關係,深圳艦全體官兵被深圳市政府授予“榮譽市民”稱號,這座新興城市與這艘新型戰艦被緊緊連接在一起。

  此後,作為中國最新型戰艦的代表,深圳艦開始走出國門,不斷刷新著人民海軍的航跡。它首次穿越三大洋,首次橫渡南印度洋,首次通過好望角,首次出訪歐洲、非洲……在這艘被譽為“神州第一艦”“外交明星艦”的戰艦上,介紹深圳的展板成為官兵們走到哪裏都要帶上的“裝備”。

  “戰艦是流動的國土,城市是戰艦的後盾。我們要把深圳帶出去,把中國帶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陳永強説,展板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更換,介紹深圳最新的變化。每每出訪到國外,都會有很多人來參觀,然後向他們豎起大拇指,讚嘆“原來中國是這樣的”。

  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深圳艦了解著深圳與中國。在深圳艦的官兵看來,真正流淌在他們骨子裏的,讓他們能夠從容自信將大國風採展示出去的,是“深圳”這兩個字背後蘊藏的先鋒精神:敢想、敢幹、敢為人先。

  2001年,深圳艦代表中國海軍首次出訪歐洲四國。在結束對法國的訪問後,深圳艦準備啟程前往意大利。臨行前卻接到通知,必經之路比斯開灣即將有特大風浪。

  法國官員建議深圳艦暫停航行,並表示可以提供港口給深圳艦停泊。但向意大利確認抵達時間的資訊已經發出。經過反覆測算與論證,確認可以航行後,深圳艦官兵一致決定:繼續走,準點達到,表明中國海軍説到做到。

  在深圳艦上服役了20多年的劉隆武永遠忘不了那天的情景。海上風力達到11級,最高浪高9米,整條艦陷入持續的搖擺中。從理論上來説,深圳艦的係統與裝備足以對抗這樣的惡劣環境,前提是每個崗位都要確保精準操作。

  “每個人都是抱著桶在設備前,一邊吐一邊操作。”整整一天時間,劉隆武與戰友們什麼東西都沒吃,寸步不離守在戰位上,心裏只有一個念頭:按時抵達。

  當風浪終于減小,意大利港口出現在眼前,劉隆武有一種“九死一生”的感覺。前來迎接的意大利官員稱讚中國海軍官兵們:“只有你們敢在這樣糟糕的海上航行!”劉隆武心裏想,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往後幾年,由于某種天然的關聯,深圳艦的航跡變化與深圳的發展歷程無形趨近,劉隆武心裏想的那句話被完美詮釋。

  新世紀初,面對企業外遷、增速放緩等新出現的問題,深圳市毅然選擇經濟轉型、産業升級,衝破桎梏,讓高新技術成為這座城市抵禦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武器”。華為、騰訊、大疆等公司一個個在深圳落戶、壯大,從這裏伸展出去的資訊産業覆蓋世界。

  此時的深圳艦也正在駛向另一片深藍海域。隨著國家軍工産業日趨壯大,“最新型戰艦”的光環開始在深圳艦身上褪去。更多的新型戰艦加入到中國海軍出訪的編隊中,深圳艦的任務便由展示大國風採轉向詮釋大國擔當。

  2009年,深圳艦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總航程3萬多海裏,共為45批390多艘中外商船護航,再次創造了首次接護外籍獲釋商船、首次護送船舶通過曼德海峽進入紅海等多項紀錄。

  實戰化轉型中,深圳艦也在一次次擔當著試驗者與開拓者的角色。剛裝備新型幹擾彈1個多月,深圳艦就在演習中打出了首發命中。後來,深圳艦又首次實現了戰艦以副炮攔截導彈。

  “是深圳的先鋒精神讓我們無論面對轉型還是改裝,都依然保持著敢想敢幹的勢頭。”陳永強説。

  深圳的城市精神感染著深圳艦的官兵們,深圳艦的事跡也在感召著深圳市民。2018年,深圳艦第三次回到“娘家”深圳,舉行紀念入列20周年艦艇開放日活動。原本計劃3天共發放5000張參觀券,但活動第一天,港口上前來參觀的市民就遠遠超過了5000人,有票的上艦參觀,沒有票的就在旁邊排隊等。最終,深圳艦接待了超過3萬名市民參觀。

  “親眼看到深圳艦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像我第一天走進深圳,看到那些高樓大廈的感覺一樣。”深圳大學學生會主席倪超説。來深圳讀大學的他自稱“新深圳人”,但這座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讓年輕的他很快找到了歸宿感,如今,倪超又在深圳艦上感受到了同樣一種自豪。

  開放日當天,深圳艦還接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落戶深圳的深圳艦老艦員們。在深圳生活了18年的張小峰便是其中之一,他曾是深圳艦首批艦員,如今已是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辦的武裝部長,負責每年的徵兵工作。

  “深圳艦是家,深圳是第二故鄉,都是無法割舍的。”張小峰説。2001年,深圳市實施特殊政策,每年接收1名深圳艦轉業幹部及其家屬和子女的隨遷工作。張小峰成了深圳艦上第一個落戶深圳的轉業幹部。

  那一年,張小峰離開了熟悉的部隊,來到正經歷著産業轉型的深圳,顯得與一切都有些格格不入,但陌生感沒有阻擋他的步伐。“深圳艦的人和深圳人一樣敢闖,沒什麼好怕的。”

  在他之後,越來越多的深圳艦官兵選擇退役後落戶深圳,與這個城市中的逐夢者一起打拼,而深圳人也以自己的方式迎接著他們的到來。

  80後黃耿是張小峰口中“敢于在深圳闖蕩”的那種人。經過無數次碰壁,他現在在這個高樓林立的大都市中,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英盟欣科技有限公司。聽説了深圳艦的故事後,每年他都會專門面向退役軍人公開招聘。

  “大家都不容易,他們更不容易。”黃耿説,“他們為我們保家衛國,我們歡迎他們‘回家’。”

  正是這樣的互相幫扶,讓深圳與深圳艦的聯繫越來越緊密。重大節日走訪、執行重大任務慰問……深圳市建立了常態化互訪交流機制,艦艇中的圖書室、健身房都是深圳市援助建設的。深圳艦的走廊上,深圳市捐贈的壁挂、風景畫每年都會換一遍,劉隆武笑著説,從這些照片中就能感受到深圳的飛速發展。

  深圳艦的官兵們習慣了在這些瑣碎的小事中關注深圳的每一點變化、每一個動態。其實,這也是他們為數不多了解深圳的方式之一。繁重的任務讓他們鮮少能夠真的踏上那片土地,即便是堅守在深圳艦20多年的劉隆武,總共在深圳停留的時間也不超過20天。

  “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深圳還在快速發展著,我們也是。”劉隆武介紹,2017年深圳艦改裝升級後,官兵們開始了新一波鑽研高技術裝備的高潮。利用深圳市設立的“愛軍習武成才基金”,他們持續進行著更多科研方面的探索。

  空閒時間裏,不少官兵喜歡瀏覽關于深圳科技創新的新聞,找些與專業相關的內容,計劃未來去實地參觀。劉隆武最關注華為公司在5G領域的研究,他已經想到了,“也許有朝一日能夠用到新裝備上”。

  21年後的今天,完成改裝後的深圳艦已是脫胎換骨,成為一艘防空、反潛、反艦能力均衡,具備聯合機動編隊指揮功能的遠洋導彈驅逐艦,這讓劉隆武更加興奮。“名為‘深圳’,就時刻不能忘了敢為人先的精神。無論是不是最新型的戰艦,我們都已經準備好帶著爭先鋒的狀態上戰場。”他説。(記者 鄭天然)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江西廬山:楓葉美景迎客來
江西廬山:楓葉美景迎客來
小錦鯉“遊”出大産業
小錦鯉“遊”出大産業
皖南冬韻
皖南冬韻
天路彎彎
天路彎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25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