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深刻理解“兩山”理念的科學蘊含
2019-10-10 10:37:55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清晰闡明瞭“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關係,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理念,對于新時代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生動反映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統一關係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我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時多次使用的兩個概念。綠水青山喻指人類持久永續發展所必須依靠的優質生態環境,它是自然本身蘊含的生態價值、生態效益;金山銀山則喻指人類社會以物質生産為基礎的一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它是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産生的經濟價值、經濟效益。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辯證統一。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實現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金山銀山的目的和歸宿。自然資源、自然環境本身表現出的生態效益、生態價值是自然賦予人類的最大、最豐厚的經濟效益和經濟資本。倘若人類在與自然相處過程中,只考慮人類自身的主體性目的,肆意地徵服、掠奪自然,就會破壞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造成自然生態係統新陳代謝鏈條的破壞和斷裂,最終危及人類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金山銀山是綠水青山長久維持和保護的物質前提與保障。綠水青山是一個需要長久維持、不斷改善的生態係統,無論是保護環境還是改善生態都必須有物質條件做保障。人類既要敬畏、尊重自然規律,承認、保護自然價值,也要通過自身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有意識地徵服和改造自然,使之日益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如果人類只為適應自然規律,而忽視了人類主體自身的目的性,也會使自然本身失去其自身的存在意義和存在價值,也不可能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係。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這“兩山”相互聯繫、相輔相成,但也常常處于矛盾之中。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歷史實踐中,往往面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兩難選擇,也出現過為金山銀山而犧牲綠水青山的慘痛教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這就明確了人類在生態危機面前應作出的合規律性的價值抉擇,為我們正確處理“兩山”之間的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

  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産力是人類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其基本構成要素包括:生産工具、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其中,勞動者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生産工具是生産力發展的重要標誌。人類長期的社會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沒有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社會生産力的發展也就失去了其長久、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物質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發展的基本立場,應對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呼喚,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這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和改善生産力的全新價值理念,把自然生態環境視為推動生産力發展的活躍因素。生産力不僅是人類徵服、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且是人類認識、保護和改善自然的能力;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不僅表現在變革生産關係,完善社會體制、機制以適應社會生産力發展的要求,而且表現為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以滿足社會生産力的可持續發展需要。

  “兩山”理念改變了人們對生産力的內涵及其構成要素的傳統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創新發展,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而科學的理論基礎,提供了實踐發展的根本遵循。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時代要求

  新時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就是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生産和生態的良性迴圈的綠色之美,真正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用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應堅持以“兩山”理念為指導,著力提高生産主體的審美意識,挖掘生産客體的本體之美,完善生産工具的綠色之美。要樹立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價值觀念,摒棄以犧牲自然生態效益謀取一時經濟增長的生産觀念與做法,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積極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通過對生態美的維護來促進生産美的實現,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新方式,讓中華大地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應始終將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作為人類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遵循。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尊重自然是人類主動認識到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平等互利、共生共榮關係,進而做到自覺尊重自然創造和自然存在;順應自然是人類在徵服和改造自然過程中,要遵循自然規律,珍視自然發展的本源之美;保護自然則是人類應該主動承擔對自然的義務,擔負善待自然的責任,自覺維持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係。(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楊峻嶺)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深刻理解“兩山”理念的科學蘊含-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4112508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