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相關成就
2019-09-25 09:59:00 來源: 國家衛健委官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衛生健康和醫改工作。1949—1978年,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衛生健康工作面臨著傳染病、寄生蟲病和地方病普遍流行,醫療衛生資源短缺、水準低下的嚴峻形勢。確立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通過建立城市省、市、縣三級公立醫院網絡和農村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三級網。

  1979—1997年,針對當時社會事業“投入不足、效率低下、水準不高”等問題,從宏觀層面提出了“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思路,以激活微觀機制為重點,改革工資分配制度,充分調動了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並于1997年確立新的衛生工作方針“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1998—2012年,通過發展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立社會化的醫療費用分擔機制,保障人民有能力享受現代醫學的發展成果。總的來看,三級網的宏觀資源配置機制,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分配機制,以及費用分擔的醫療保險制度,構成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基礎。2009年,在總結抗擊非典實踐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我國啟動了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明確提出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確立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民健康作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礎,強調把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確定了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將深化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謀劃、全面推進。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關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一係列根本性問題,發出了建設健康中國的號召,明確新形勢下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是“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用”,同時對深化醫改作出係統部署,要求著力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深化醫改指明瞭廣闊的前進道路和歷史方位。

  經過長期努力,我們不僅顯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準,而且逐步形成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醫改道路。我們圍繞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五項制度建設和建立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係,著力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持續發力,推動深化醫改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一是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序推進。醫聯體建設穩步實施,按照“規劃發展、分區包段、防治結合、行業監管”原則,推進醫聯體網格化布局,組建各類醫聯體超過1.3萬個,推動形成服務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管理共同體。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品質進一步提高,合理確定簽約服務目標任務,加強考核評價,推動基層將間斷性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轉變為連續性、責任式的健康管理,逐步由“重服務數量”向“重服務品質”轉變。遠端醫療服務規范推進,逐步形成“國家、省、地市、縣、鄉”五級遠端醫療服務體係,重點覆蓋國家級貧困縣和邊遠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強化,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建設,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逐步下沉,按照“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資訊通、模式新”的思路,推進縣域綜合醫改,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激發基層機構活力,全國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及以上醫院水準。

  二是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017年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取消了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機制,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路徑,積極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診療費、護理費、手術費等收入佔醫療收入比重持續提升。國務院辦公廳對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表彰激勵。公立醫院黨的建設持續加強,提升公立醫院基層黨建工作水準,推進黨的建設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推行聘用合同制度,薪酬制度改革試點范圍擴大到所有城市。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穩步推進,遴選148家醫院開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積極推進醫院章程試點。醫療衛生機構考核管理持續強化,搭建考核資訊係統,在全國啟動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醫療服務進一步改善,推行優質護理服務和同級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啟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公布《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醫院滿意度平臺”數據顯示,二、三級醫院患者滿意度達到90分以上。

  三是全民醫保制度逐步完善。用較短的時間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居民參保率穩固在95%以上。全面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覆蓋10億多居民。醫保管理體制更加完善,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整合管理職能。醫療保障水準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基本整合,2018年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90元,政策范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穩定在50%和70%左右。全面實施醫療救助制度,開創性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開展工會醫療互助活動,各類保障制度逐步銜接互動。健康扶貧深入實施,2018年大病專項救治病種范圍擴大至21種,1212.7萬人得到分類救治,覆蓋95.26%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貧困縣基本實現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續推進,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推進多元復合式支付方式改革。跨省異地就醫費用實現直接結算,2018年國家平臺備案人數達到354萬人,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累計152.6萬人次。

  四是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實施藥品生産、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推進藥品價格改革,取消除麻醉和第一類精神藥品之外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實際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新藥和倣制藥研發創新。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更加完善,發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基本藥物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短缺藥品供應得到保障,提高監測預警能力,採取強化儲備、統一採購、定點生産等方式保障供應。倣制藥政策不斷完善,推進倣制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促進倣制藥替代使用。實行進口藥品零關稅,通過價格談判,大幅降低抗癌藥等藥品價格。在“4+7”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開展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25個中選藥品平均降幅52%。藥品銷售規范發展,推行藥品購銷“兩票制”,減少流通環節,推進追溯資訊互聯互通,發展現代化倉儲物流。藥品使用逐步規范,開展遏制細菌耐藥行動,落實處方點評制度,重點監控輔助性、營養性等高價藥品,規范用藥行為。

  五是綜合監管制度加快建立。深化衛生健康領域“放管服”改革,逐步健全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建立部際聯繫機制,完善協調機制和督察機制。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完善綜合監管“雙隨機、一公開”機制,2018年“雙隨機”抽查30.8萬家單位,抽查比例達到10%。打擊欺詐騙保工作有力推進,出臺欺詐騙取醫保基金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逐步實現醫保智能監控。藥品全流程監管持續強化,推動藥品監管全品種、全過程覆蓋,抓好藥品抽驗和不良反應監測,保證安全有效。醫藥領域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執法持續深化,2018年查處醫藥領域價格違法案件4030件,對20種價格漲幅較大、社會反映強烈的原料藥開展核查。涉醫違法犯罪聯合懲戒制度建立完善,對破壞、擾亂醫院正常診療秩序的涉醫違法犯罪活動,跨部門實施聯合懲戒。

  六是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係正在建立。醫療衛生資源布局逐步改善,實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設規劃,重點支援縣級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公共衛生工作逐步推進,2018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每人平均補助標準提高至55元,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進慢性病防治結合。健康産業和社會辦醫加快發展,推動醫療旅遊先行區、健康産業創新示范區建設,優化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2018年民營醫院總數達到2.1萬家、佔醫院總數63.5%。“互聯網+醫療健康”加快發展,推進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建設,2018年全國4000余家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預約診療、檢驗檢測結果查詢、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中醫藥傳承創新工作穩步實施,加強中醫重點專科體係建設,實行中醫診所備案管理,全國共計備案中醫診所8404個。醫養結合工作穩步推進,開展全國養老院服務品質建設專項行動,提升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品質。醫學人才培養力度持續加強,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2018年新招收培養全科醫生4萬余人,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招收6483名本科定向醫學生,每萬人口全科醫生2.22人。

  總的看,醫改成效持續顯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超過80%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達到最近的醫療點,2018年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下降至28.7%,居民健康水準不斷提高,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解放前的35歲左右提高至2018年的77歲,孕産婦死亡率從1991年的80/10萬下降至2018年的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1991年的50.2‰下降至2018年的6.1‰,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專題一 以省為單位開展綜合醫改試點  

  2015年—2016年,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分批選擇了江蘇、安徽、福建、青海、上海、浙江、湖南、重慶、四川、陜西、寧夏共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在醫改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率先垂范,形成了一批符合實際、可推廣、可復制的改革經驗和模式,推動醫改從試點探索單項突破逐步轉向係統配套、全面推進。

  一是有序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各試點省份以醫聯體建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遠端醫療為重點內容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浙江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明確權責清單,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層級割裂、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脫節的情況初步得到扭轉。福建、寧夏等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較2017年同期增長超過10%。

  二是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各試點省份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健全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強績效考核等,健全醫院外部治理體係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安徽鞏固完善公立醫院編制周轉池制度,為190家公立醫院核定周轉池事業編制49287名、社會化用人員額57834名,總計新增事業編制和社會化用人員額10萬多名。重慶公立醫院按照“兩個允許”,收入扣除成本後,按不低于15%提取事業發展基金,根據考核結果按五個等次核定實際超額績效總量,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自主分配;2017年,試點醫院提取事業基金比例為15%—30%,累計6800萬元,職工績效工資水準較改革前增長5%—20%。

  三是不斷健全全民醫保體係。各試點省份強化兜底線、補短板,不斷健全全民醫保體係,提高保障能力和水準。上海推進醫保個人賬戶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專屬産品,試點推進長期護理保險,累計提供居家照護服務近300萬人次。福建建立職工醫保基金全省調劑制度,按30%比例籌集調劑基金,遵循綜合因素原則分配調劑基金,將凈撥付地區所得調劑基金總額的5%根據醫改考核結果進行二次分配,提高醫保基金抗風險和平衡能力。福建、浙江、陜西等地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收付費試點工作。青海貧困人口大病醫保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90%,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覆蓋20.5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增大病救治病種19種,救治3568人。

  四是進一步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各試點省份從藥品生産、流通、使用全流程發力,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係。2017年,陜西、安徽率先出臺公立醫療機構藥品採購“兩票制”方案,規范藥品流通環節,凈化流通環境。上海、重慶、廈門、成都、西安開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中選25個藥品平均降價52%,最高降價96%。

  五是切實加強綜合監管。各試點省份著力加強綜合監管體係建設,完善綜合監管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提升綜合監管能力。上海整合衛生資訊網、人口計生網、醫聯網、醫保網等網絡,建立上海健康大數據中心,形成基于大數據的衛生全行業監管體係。  

  專題二 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典型經驗  

  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以福建省三明市以及江蘇、安徽、福建和青海等綜合醫改試點省為代表的一些地區,形成了一批符合實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在深化醫改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總結推廣前期深化醫改創造的好做法和成熟經驗,有利于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念、開拓進取,有利于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利益藩籬,有利于加快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深化醫改工作,將推廣深化醫改典型經驗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進行安排部署,2016年11月,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幹意見》,總結了8個方面24條經驗,並于11月8日由新華社向社會公開。

  為便于各地學習和宣傳先進經驗,2016年12月3日,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典型案例的通知》(國醫改發〔2016〕3號),遴選了15個積極創新、富有成效的深化醫改典型案例,提供給各地學習借鑒。  

  專題三 成立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  

  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家咨詢委員會”)自2011年5月成立以來,在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大發展規劃、重要文件出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屆專家咨詢委員會由李克強同志親自指導成立,名稱為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專家咨詢委員會,共有專家36名,聘期三年。2015年4月,在首屆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基礎上,組建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會,咨詢委員由醫藥衛生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共38人,聘期為2015年至2018年。2019年5月,組建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屆專家咨詢委員會,咨詢委員共21人,聘期為2019年至2022年。

  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以來,咨詢專家積極作為、無私奉獻,通過為完善政策設計提供智力支援、為推進改革試點提供指導評估和營造良好氛圍、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為推進醫改的重要智庫和支撐。  

  專題四 實施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2010年,我國啟動了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試點探索階段(2010—2014年)。通過逐步擴大試點,積極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探索創新,形成了“騰籠換鳥”的改革思路和“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改革路徑,得到各方肯定。在認真總結地方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頂層設計,將實踐證明比較成熟的改革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及時上升到制度層面。二是全面推開階段(2015—2017年)。截至2017年9月,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綜合改革,以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政策為顯著標誌,著力破除以藥養醫機制,推進補償機制改革,初步建立了新的運作機制。三是鞏固深化階段(2018年及以後)。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要求,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這些都為新時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指明瞭前進方向。

  從評估情況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一是改革目標體現公益性,把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將公平可及、群眾受益作為改革出發點和立足點,充分發揮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和主體作用,著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二是改革路徑體現綜合性,以實行藥品零差率為突破口,統籌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等各項改革。堅持改革與改善相結合,不斷增強公立醫院活力,增強人民群眾改革獲得感。三是補償方式體現多元性,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醫院加強管理內部消化等途徑,多措並舉補償公立醫院減少的合理收入。四是改革成效體現多贏性,公立醫院收入結構逐步優化,醫務人員收入水準逐年提高,2018年全國公立醫院人員支出佔業務支出比例達到37%,群眾就醫負擔持續減輕,2018年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下降至28.7%。  

  專題五 實施縣域綜合醫改  

  新一輪醫改以來,我們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始終將縣域和基層作為深化醫改的工作重點,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建設,持續深化基層機構綜合改革,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截至2018年底,全國縣級公立醫院運作新機制初步建立,總體運作平穩,收入結構逐步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作新機制鞏固完善,同步推進人事編制、薪酬分配等改革;縣域服務能力不斷強化,全國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醫院水準。縣域內正在形成責權利明晰、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運作機制,逐步建立起以健康為中心,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新模式。

  2018年,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將縣域綜合醫改作為重點任務,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山西省運城市召開全國縣域綜合醫改現場會,總結工作進展情況,推廣山西等地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提出按照“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資訊通、模式新”的思路,大力推進縣域綜合醫改。各地積極開展縣域綜合醫改試點和推廣工作,其中山西省、浙江省全面推開。2019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浙江省長興縣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縣域綜合醫改進展情況和浙江省相關工作經驗,持續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分級診療。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慶水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成都:7只新生大熊貓齊亮相
成都:7只新生大熊貓齊亮相
寧夏石嘴山:“塞上江南”現花海
寧夏石嘴山:“塞上江南”現花海
所羅門群島風光
所羅門群島風光
南寧:華美夜色扮靚東博會
南寧:華美夜色扮靚東博會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31121029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