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的青春變奏與五彩鏡像
2019-09-20 08:40:05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編者按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2018年,我國在校學生總人數已達38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8.1%,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大學生一直是黨和人民寄予厚望與著力培養的重要群體,價值觀是其立身處世、成就事業、完滿人生的擎天柱。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可謂青春正當時,奮進新時代。為深入了解當前大學生價值觀發展現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祖超教授負責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社會變遷過程中青少年價值觀的發展及影響機制研究”課題組,在全國選取江蘇、廣東、遼寧、湖北、湖南、江西、陜西、廣西、貴州等9省(區)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其中有針對性地選取116所各類高校為樣本校,共發放問卷10084份,訪談高校各類相關教育工作者百余人。在此基礎上,採用數據分析及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被調查的9省(區)的在校大學生價值觀發展現狀進行評估,勾勒出了新時代大學生的價值觀。

  “鄉村振興,我們青年責無旁貸。”“將論文寫在萬畝稻田上。”……近日來,從東海之濱到西部邊陲,從塞北高原到南國大地,全國2900多所高校、3800多萬名大學生通過“説”“拍”“演”等多種形式,將他們的初心和使命、理想與信念用青春的話語“告白祖國”。這些處在人生發展黃金期與民族復興關鍵期疊合的新時代大學生,既見證了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也在青春的變奏中折射出社會的變遷。當前,他們的價值取向如何,如何在他們的“拔節孕穗期”鑄魂育人,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

  1.歲月靜好是心願,為國為民樂奉獻

  人生價值觀是人們對人生問題的根本看法,主要內容是對人生目的、意義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態度,具體包括公私觀、義利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和生死觀等。調查發現:“國為大民為先”是大多數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原則。對于“位卑未敢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類觀點,1430人非常讚同,佔總人數的17.8%;4408人讚同,佔54.9%,1646人一般讚同,佔20.4%,三者合計超過九成。大學生面對“什麼樣的人生價值最有意義”“我該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我該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等問題的表現皆是積極向上的。

  人生價值目標的調查結果顯示:被選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家庭幸福”佔15.4%,“誠信友善”佔14.9%,“實現個人價值”佔12.7%,“愛國敬業”佔12.2%,“健康長壽”佔10.7%,“享受自由”佔10.1%,“奉獻社會”佔8.4%,“開拓創新”佔6.0%,“成名成家”佔5.8%,“家財萬貫”佔3.8%。這組數據顯示:一方面,“家財萬貫”“成名成家”這類帶有功利色彩的選項被選率排在了倒數第一二的位置,與以往社會討論中顯現的“大學生重利輕義”的價值觀判斷背道而馳,説明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正在隨著時代的變遷悄然發生轉變。另一方面,10個備選項的被選率均未超過20%,未出現某個選項扎堆的極端現象,且排在前三的分別是“家庭幸福”“誠信友善”“實現個人價值”。這説明,當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不僅多元,而且更加崇尚幸福友善、淡泊明志的人生價值追求。

  2.實現自我刻苦努力不投機

  道德價值觀的實質是人們關于自身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對于社會和人的意義的衡量,即個體認為他們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程度。有關個人取得成功的影響因素的選擇,調查表明,被大學生排在第一位的是“善抓機遇”,被選率達42.3%;排在第二位的是“刻苦勤奮”,被選率為39.3%,兩項均屬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內部因素被選率超過八成。而“貴人幫扶”“家庭背景”“裙帶關係”“投機鑽營”這類外部因素的被選率分別只佔7.8%、4.7%、4.6%和1.3%。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內因起主導作用。多數大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實現個人價值的道德手段需自身刻苦努力遵規守紀而非外界投機。

  對“通過打擦邊球、鑽政策的空子等方法達到個人目的”的態度選擇上,選擇“鄙視這種行為,我堅決不這樣做”的佔42.0%,選擇“屬于投機取巧行為,萬不得已時也會這樣做”的佔38%,傾向“不算違規違紀,我可能會這樣做”的有17%,選擇“此乃聰明之舉,我肯定會這樣做”的僅3%。調研表明,當前大學生充分意識到自身刻苦努力在實現奮鬥目標中的決定性作用,不讚同“拼爹”“拉關係”等投機做法,更願意發揮自身實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功,以體現自身價值,品嘗勝利的喜悅。這不僅僅得益于國家政策倡導尊重人才、公平競爭的清明風氣,更能看出當前大學生在思想觀念上已然摒棄昔日“鐵飯碗”的安穩局面,勇于走出舒適區,雖可能遭遇困難,但勇挑新時代重任的朝氣心態。至于另有極少數傾向鑽空子的人,這主要歸咎于不良社會風氣的“後遺症”,若能固本清源、風清氣正、多加引導,定能幫助其不忘初心固守本,咬定青山不放松。

  3.理性消費不隨流,靠奮鬥贏得“詩和遠方”

  經濟價值觀是關于經濟問題的價值觀體係,是大學生面對經濟活動時出現的一係列經濟現象的價值判斷和評價。消費觀調查結果顯示:崇尚節儉、理性消費仍是大學生消費觀的主流意識。當被問及受訪者的消費理念,5499人傾向“長遠計劃,理性消費”,佔總人數的68.5%;1125人傾向“省吃儉用,勤儉節約”,佔總人數的14.0%;而傾向“隨心所欲,開心就好”“月光一族,享受當下”“超前消費,享樂為先”這三項的學生人數合計僅1400人,不足調研人數的兩成。崇儉黜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消費倫理觀,盡管當下來自西方“超前消費”“享樂主義”等觀念不斷滲透到學生之中,網絡上偶爾出現關于當代大學生為滿足虛榮心深陷“校園貸”“裸貸”等負面新聞,但從調查結果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在西方價值觀的強烈衝擊下,依然保持住了“本土心”“本土觀”,選擇理性消費,拒絕超前消費,值得讚賞。另一項對大學生的奢侈品消費態度調查中,選擇“追求奢侈品是缺乏自信的虛榮表現”的有1662人,佔比20.7%;選擇“經濟條件允許會選擇購買”的有5917人,佔比73.7%。兩項人數加起來超過總人數的九成。認為“奢侈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必須擁有”的人比例僅佔5.5%。由此可見,盡管社會上有傳言説消費主義的浪潮席卷了青年一代,更有統計結果聲稱青年群體是目前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但從本課題調查的統計結果來看,當前絕大部分大學生對于奢侈品的消費態度既理性又正面,並未被消極、負面的不良氛圍籠罩,並非隨波逐流。

  金錢觀調查結果顯示:靠勤勞掙錢、靠奮鬥贏得“詩和遠方”成為部分大學生的經濟傾向。“對擁有巨額財富是人生贏家的重要標準”的看法,選擇不讚同和非常不讚同的僅3148人,815名大學生表示非常讚同,1998人選擇了讚同;選擇不確定的有2063人,佔總人數的25.7%,另有接近三成的大學生對這一觀點持不確定態度。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的變遷在大學生的金錢觀念裏也留下了時代印記。受市場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昔日談錢言利臉紅、認為提錢傷感情、談錢掉身價的現象已不多見。當代大學生更能坦然面對與金錢相關的各種問題,正如古人所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結合訪談結果,課題組認為,看重金錢並非是“極端負面”現象,深究大學生此類價值取向背後的深層原因,發現不得不正視兩層鏡像的解讀。第一,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讓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直面了它帶來的活力與生機。伴隨互聯網、電商平臺的極大發展,許多大學生在入校之初,便開啟了自身的“兼職計劃”。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在大學期間便能自給自足,不再向父母索要生活費。更有甚者,在滿足日常生活開銷的同時,還可實現提前反哺父母、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為自己興趣買單等現實訴求。這不僅僅是物質生活得到滿足,更讓自身獲得感、幸福感、成就感得到滿足。第二,諸如任正非、馬雲等企業家的榜樣引領作用,也是讓新時代大學生看重金錢的又一原因。回顧這一代大學生的成長經歷,不難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無私奉獻,讓他們很少經歷經濟困難。生活需要得到了滿足,大學生便把目光投向“詩和遠方”。企業家的成功,讓他們看到自主創業、投身實業等經濟行為,能讓人在獲得更多財富的同時,獲得社會的肯定,並且有余力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完成未盡的心願。這些都説明,當代大學生期望通過自身努力過上幸福生活,期盼靠自我奮鬥贏得“詩和遠方”。

  4.擇業自主多樣化,個性追求各不同

  職業價值觀即一種工作目的的表達,是大學生對待職業的一種理解,並為其職業選擇、實現工作目的提供導向。調查發現,薪資待遇是大學生選擇工作時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國有企業是當前大學生最青睞的就業單位,大城市是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首選地點,企業家是大學生最理想的職業。但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大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早已不是以往的“父母之命”“老師之言”“單位之薦”,而是“個人之願”。互聯網的發展、多媒體的衍生、微文化的興盛、經濟形態的多元,使得他們有了更多的想法與選擇,就業創業訴求出現不盡相同的多元體現:

  男女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存在差異。性別差異是造成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産生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二者呈顯性相關關係。課題組發現男性大學生就業創業之時更為關注工作是否能給自己帶來較高的社會聲譽、獲得較高收入,而女性大學生則更看重一份工作是否安穩以及個人性格是否適合。因此,男性大學生更願意去大城市打拼創業,成為企業家以獲得高收入。女性大學生則傾向于選擇距離原生家庭更近的地方就業而非創業,且工作穩定、人際關係簡單是主要考慮因素。

  不同年級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存在差異。年級高低是造成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産生差異的另一重要因素。高年級大學生較低年級大學生而言更早面臨畢業、求職等問題,現實的求職經歷以及求職資訊使其更願意選擇能獲得較高收入的工作;而低年級大學生尚在校園,對現實的理解遠不及腦海的向往,他們更在意通過工作提升自身能力且工作吻合個人喜好。

  不同家庭背景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存在差異。來自大城市、家庭每人平均收入較高、父母自身學歷高的大學生更關注職業本身給他們帶來的情感滿足、發展需要。而來自城鎮和中小城市、家庭每人平均收入相對較低、父母自身學歷相對一般的大學生群體則更看重就業創業的收入高低、職業地位等。

  獨生子女大學生價值觀存在差異。鑒于成長環境不同,大學生是否為獨生子女也會影響其職業價值取向。獨生子女大學生更多思量工作是否符合個人興趣愛好、能力彰顯以及個性張揚,追求自身在工作中的價值體現;而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則更看重該工作是否有助于自身能力提升、獲得較高收入。獨生子女從小就作為家裏唯一的寵兒,其成長經歷更易使其關注自我多于關注他我,專注自身感受,取悅自己。而非獨生子女則自小面臨分享、共處、競爭等成長環境,故職業價值觀上與前者出現差異,傾向不同。

  5.助力大學生打牢青春底色勇做時代先鋒

  從此次調研的結果來看,大學生價值觀表現出主流向好,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顧青年特點,經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傾聽他們對社會問題和現象的看法,成為青年願意講真話、交真心、訴真情的知心朋友。

  ——因勢利導,養護“拔節孕穗期”。當前,加強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尤其要加強人生價值觀、道德價值觀的培育:一是要摸清正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心理的新特徵,掌握其容易産生叛逆、焦慮等心理的特點,避免在教育過程中産生正面衝突。二是要認識到大學生群體積極向上、向善向新的特徵,以引導代替説教,加強對大學生的政治引領,引導大學生自覺堅持黨的領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聽黨話,跟黨走。三是“知己知彼”,了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社交平臺、關注內容、價值傾向等方面。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並非一廂情願一頭熱去做教育教學工作,而應該首先主動了解現在的大學生喜歡什麼、關注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只有對大學生的特點興趣等了如指掌,才能精準點穴、招招見效,增強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

  ——守正創新,以政治引領築牢信念基石。唯有加強政治引領,方可引導大學生築牢信念基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實為立德樹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將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科技融入老課堂創新教學形式。只有摒棄傳統老套方式,努力創新方法及途徑,才能增強其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思想政治理論課實現政治引領根本任務,增強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的具體措施:一是要加強課程教學內容創新,開發思想政治教育新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融入教學內容,加強對諸如中國革命、中國共産黨、新中國等史料和文物的收集、整理、保護等,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鮮活生動,富有教育意義。二是創新教學方法,利用網絡、微媒體、融媒體、自媒體等,採用慕課、翻轉課堂、課堂辯論、微沙龍、無領導小組討論等形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真理在辯論探討中明晰,令老課堂煥發新生機,直至潤物細無聲。

  ——以文化人,固本強基打牢青春底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浩瀚的中華傳統文化遺産中先進性精華的集合體。它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凝結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呈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誌,支撐、促進著中華民族歷經風險磨難、飽嘗艱辛困苦而永葆旺盛生命力。通過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讓新時代的中國聲音、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佔據社會文化的主流並逐漸深入大學生內心,利用文化浸潤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夯實價值觀發展的基礎,打牢大學生的青春底色。將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和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耳濡目染來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是非常有益的。

  ——鑄魂育人,用中國氣質涵養青年精魄。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近現代史100年,新中國70年,改革開放40年。“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引導大學生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想問題、提問題,有理有據,便能悟已往之諫,知來者可追,令其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當前,諸如歷史虛無主義、民粹主義之類的錯誤思潮總會想盡辦法誤導青年一代,妄圖用扭曲的歷史觀點動搖青年一代的奮鬥信心。面對種種來自意識形態領域的挑戰,唯有正面迎敵才能固我陣地。厘清中國氣質的內涵,學習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明講透那些被扭曲被黑化的歷史事實,有理有據,擲地有聲。唯有如此,才能鑄魂育人,涵養青年精魄。唯有如此,才能使新時代大學生充滿精氣神,青春更亮麗,威武不屈,氣壯山河。

  大學生價值觀的發展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對學生個體而言,某些突發事件或關鍵人物的出現會對其價值觀産生顯著影響;對大學生群體而言,其價值觀的整體表徵更是會伴隨社會變遷的大背景發生改變。我們研究分析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發展狀況,不能回避其動態變化的事實,更不能閉門造車,用舊眼光看待新問題,需要深入調研,弄清事實,針對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精準施教,分類施策,力求收到實效。(作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青少年價值觀課題組 課題組成員:李祖超、李蔚然、陳欣、王雷靈茜、陳慶慶、楊柳青、姚翼源)

+1
【糾錯】 責任編輯: 黃浩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生態中國·壯美山河瞰新疆
生態中國·壯美山河瞰新疆
仙人洞裏説豐年 海昏遺址看文化
仙人洞裏説豐年 海昏遺址看文化
四川甘孜格薩爾機場通航
四川甘孜格薩爾機場通航
秦始皇兵馬俑首次在泰國展出
秦始皇兵馬俑首次在泰國展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115112501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