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荒山變林海,四代人接力充值“綠色銀行”
2019-09-14 07:37:4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六棵櫸樹在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綠道迎風而立,那裏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優質櫸樹採種基地,也是林場人引以為傲的“綠色銀行”。

  櫸木材質堅硬,高可達20余米,為上等家具用材。15年前,這六棵櫸樹被商人看中,出價120萬元人民幣,當時林場開工資都困難。

  高青旺是堅決主張不賣的護林員之一。“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財富,説啥都不能賣!”

  高青旺今年68歲,1957年,高青旺跟著爺爺奶奶從安徽省肥東縣楊店鄉舉家遷到滁州市南譙區大柳鎮皇甫山林場。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宋代歐陽修《醉翁亭記》寫的正是此地。

  所謂林場,卻是荒山,為了植樹,四處招人。高青旺回憶:“剛來的時候,山光禿禿的,山上還有狼,聽得到狼嚎。”

  “爺爺不識字,可是有眼力,大山裏有林場,林場裏有飯吃。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他説。

  高青旺15歲那年,爺爺教他在皇甫山種下人生中第一棵樹,那棵馬尾松現在一個人都快抱不住了。

  爺爺、父親和他,常常天一亮就上山,幹到天黑,一起幹的人也有吃不消跑掉的。“爺爺説,要堅持,‘愚公移山’嘛。”高青旺説。

  他們就這樣堅持著,多時一天能種上千棵樹苗。

  “爺爺他們開始幹,父親他們接茬幹,到我們這一輩,山上快綠了一半,兒子女兒他們時,山上已有八成綠了。”

  女兒高紅19歲那年,種下了她的第一棵樹,她是皇甫山林場唯一的女護林員。

  護林可不輕松,風吹日曬,沒節假日,除了日常巡檢,還要查看蟲害,防止樹木被盜和著火。“一把火能燒掉一片林子,蟲災更要命,幾天就能把樹吃光。”高紅説。

  “清明時節我最擔心,每次得等人都走了,才能安心回家。”高紅説。她丈夫也是護林員,20年來,兩人同在山上護林,沒有發生過一起火災。

  她曾有兩次走出大山的機會,但父親都勸她留在林場。“當時我想出去,種樹可受罪了,實在很辛苦,每次幹完活都哭著回家。”

  可她還是留了下來,自帶山裏人的執著和爽朗,像極了她父親。

  高紅護林靠步行,半天就能走出兩萬多步。“這片林子裏的樹,都是我親手種下的,看護它們就像看護自己的孩子,感情深了,不舍得走了。”

  彼時一片荒山,變為今天6萬畝林海,是江淮地區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原始次生林景觀帶,約1100種野生植物、160多種野生動物生存其中。

  從皇甫山山頂的望火樓眺望,近林、遠山、天空,從深綠到蔚藍,如水墨畫般次第鋪散,茫茫林海,無邊無際。

  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空氣監測器實時顯示負氧離子濃度:6000-7000個/立方釐米。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的標準是負氧離子濃度1000—1500個/立方釐米。這樣奢侈的“空氣維生素”,是山中氣息的標配。

  皇甫山林場曾自負盈虧,職工工資、水電費、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等都要負擔,有時職工工資都無法保證,伐樹掙錢是很容易想得到的事。

  2017年,滁州市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將皇甫山和周邊幾個林場合並,組成皇甫山國有林場,明確了保護優先,停止了以商業性採伐為主的經營模式,並改善林場生産生活條件,職工工資由政府財政安排。有了穩定可靠的政策保障,沒人再想伐樹掙錢了。

  “以前我都不出去聚會,人家講我們是山裏人;改制以後,出去打工的人都羨慕我的工作。”高紅説。

  林場場長劉緒香説,當初林場發不出工資時,20萬元賣棵樹可是能換套房,要綠水青山還是“金山銀山”,還真讓人糾結。

  高青旺説:“林子護好了,可是綠色銀行啊!”

  皇甫山另一邊,全椒縣石沛鎮白廟村村民計成軍就靠著這片金山銀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他試種的薄殼山核桃提前挂果了,這種山裏貨加工包裝後賣到城裏,是頗受歡迎的零食碧根果。

  薄殼山核桃適合山區種植,抗病蟲害能力強,一般五六年挂果,産量逐年遞增,後期管護成本低,經濟效益可觀。

  全椒縣林業局蒯正禮時常手把手地教計成軍剪枝,剪枝技巧直接關係薄殼山核桃挂果率,林業局在縮短薄殼山核桃結果周期、提高挂果率和品質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在縣林業局對口幫扶下,許多村民種了核桃樹,還套種西瓜、桃樹等。

  滁州市政府辦公室王鵬在白廟村挂職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據她介紹,樹苗都是免費提供給村民的,等到核桃成熟,工作隊還幫助村民聯繫銷售。

  據了解,地形條件制約當地大規模發展工業、農業、養殖業,大批青壯年外出務工,有戶籍的420戶中,只有110多戶常住在村裏。

  留在村裏的計成軍除了種植薄皮山核桃,還上山護林,宣傳生態保護和防火。他被選為村裏的生態護林員,縣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對這些貧困戶護林員進行補助。

  “讓貧困戶做生態護林員,既可以讓他們穩步脫貧,也幫助了生態保護。”王鵬説。

  2017年底,白廟村38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山那頭的高青旺,帶著兒孫住在設施齊備的二層小樓,每天呼吸著新鮮空氣,聽著林間鳥聲蟬鳴,衣食無憂。

  高家院子放著一只老木桶,裏面是銹跡斑斑的鐮刀、錘頭、鏟子、錐子,這是高青旺爺爺當年種樹的工具,現在閒置了,倣佛靜靜地向人述説造林的往事。

  高青旺退休了,他打算過些日子教11歲的孫女栽下她的第一棵樹。(記者魏振央、謝希瑤、趙岫涓)

  (參與採寫:代賀、費江、楊鈞、水金辰)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大熊貓吃“月餅”過中秋
大熊貓吃“月餅”過中秋
西藏尼木:中秋鮮花艷
西藏尼木:中秋鮮花艷
北京開放香山革命紀念地
北京開放香山革命紀念地
首都交警鐵騎隊亮相
首都交警鐵騎隊亮相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499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