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就在家門口,穩賺“風光錢”
2019-09-04 09:06:01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牛棚咖啡、豬舍茶吧、羊圈西餐廳……南太行山裏的傳統古村落,經過改造後別具特色,吸引了一撥撥城裏客,來這裏享受慢生活。近年來,河南淇縣依托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群眾增收,走出了一條既解近憂又謀長遠的旅遊扶貧之路。

  慢生活鋪就脫貧快車道

  盛夏的淇縣趙莊村,山色蔥蘢,草木蒼翠。別具太行山區特色的石頭房鱗次櫛比,一渠綠水穿村而流。拾階而上,行至古色古香的趙莊味道小吃街,兩邊滿是賣當地小吃的店鋪。山村的慢生活吸引來大量遊人。

  54歲的貧困戶申大梅正在售賣紅薯丸子、饸饹面、炸蝎子。2017年村裏把兩間門面交給她負責,“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元,俺家已經脫貧了”。申大梅介紹,這條小吃街是由村民入股開發建設的旅遊産業扶貧基地,10戶參股的貧困戶每戶年均保底收入2萬元。

  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淇縣創建趙莊、涼水泉、石老公等一批鄉村旅遊産業扶貧基地,借力“景區+村集體+貧困戶”“公司+村集體+貧困戶”等新模式,安排貧困人口直接就業,人年均增收1.5萬元。

  涼水泉村本是河南省級貧困村,得益于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村民們住進城裏的新房。2017年,涼水泉村將老村托管給古靈山景區,將舊民居租給河南中旅集團,打造了靈泉妙境民宿度假村。石頭民居變身高端民宿,走“反差風”路線精心打造的牛棚咖啡、豬舍茶吧、羊圈西餐廳無不迅速走紅。村民們每年租賃房屋與林地,戶均增收即可達2.3萬元。

  淇縣扶貧辦副主任牛建魁告訴半月談記者,淇縣堅持把扶持創業生産和就業發展作為拔窮根的最佳途徑,通過龍頭景區帶動、旅遊公司推動、扶貧基地驅動,實現群眾收入來源多樣化、物質精神雙脫貧,築牢了旅遊開發與貧困人口穩定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

  新鄉賢擦亮“網紅名片”

  2016年,河南省質監局退休幹部徐光響應淇縣號召回到家鄉,擔任大石岩村第一書記。他召集村裏的老黨員、老軍人、老幹部、老模范、老教師、老家長、老骨幹組成“七老”活動小組,凝聚起發展正能量,僅用一年多時間,就把村子變成了景區,打造出一個集拓展、登山、運動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培訓基地。

  “不出村就把錢掙了,五一假一天就掙了七八千,比原來在城裏幹廚師好多了。”趙莊村“河岸人家”農家樂老板李水群説,村裏前幾年年輕人都走光了,一條臭水溝一樣的河總也沒人管,現如今河水清了,整個村子成了景區,鄉親們好多都回來了。農家樂、小飯店、小超市雨後春筍般排開,好不熱鬧。

  為了讓綠水青山更好看,淇縣在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八個配套”工程建設:每村建設一條鄉村旅遊景觀綠道,一批旅遊廁所,一批小微停車場,一批特色旅遊購物、就餐等消費場所,一組旅遊標誌牌,一套環衛設施,一批鄉村旅遊民宿,以及編寫一本導遊詞。截至目前,淇縣打造的鄉村旅遊村,每年接待人數可達200多萬人次。

  如今,趙莊村的石頭房子、秦街的民俗美食、大石岩村的戶外登山、石老公村的傳統民居、東掌村的寫生藝術、涼水泉村的高端民宿等,都是讓遠近遊人伸拇指稱讚的“網紅名片”。此外,受旅遊人氣帶動,“秦街黃桃”“油城甜梨”“溫坡花椒”“大石岩小米”等一批土特産品牌也陸續閃亮登場。

  文明地巧打歷史文化牌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一條湯湯淇水,在《詩經·衛風》中就已出現。如今,淇縣成為河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境內雲夢山、古靈山、朝陽山—靈山小鎮均屬國家4A級風景區,更有妙境涼水泉等一批被譽為“南太行十二星宿”的鄉村旅遊點,讓中國傳統農耕文化與建築文化在太行山腹地重煥生機。

  趙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虎告訴半月談記者,文化是別人拿不走的,趙莊村作為國家級傳統村落,還需要繼續擦亮文化這張金名片。下一步,村裏將發掘鄉野間更多湮沒不彰的傳統文化元素,從殷商文明的余緒到釀酒、織布等日常民俗,都值得讓更多世人了解。

  截至目前,淇縣共成功申報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和5個省級傳統村落,獲批的保護資金用于修復傳統建築、河道治理、污水處理等。

  淇縣縣委書記王海濤表示,當前淇縣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為契機,以古城、古鎮、古村落及景區、街區、度假區為抓手,全力打造南太行古村落群和美麗鄉村旅遊帶,化歷史文化動力為經濟活力,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記者 王丁 劉懷丕 張浩然)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天空之眼瞰呼倫貝爾
天空之眼瞰呼倫貝爾
高山“微小學”的開學第一天
高山“微小學”的開學第一天
“定遠艦”沉艦遺址在威海發現
“定遠艦”沉艦遺址在威海發現
旅德大熊貓“夢夢”産下雙胞胎
旅德大熊貓“夢夢”産下雙胞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495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