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黃河畔的糧、菜、花之變
2019-09-02 10:53:5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蘭州9月2日電 題:黃河畔的糧、菜、花之變

  新華社記者張玉潔、劉詩平、高敬

(走讀黃河·圖文互動)(1)黃河畔的糧、菜、花之變

  三合村是一個位于黃河上游的村莊(8月2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秋汛時節,黃河浩蕩。黃河畔的人們正在遠離汛期水害之苦,並因水得利,進行著從糧到菜再到花的種植結構轉變。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灣鎮三合村是一個黃河上游的村莊。站在高處看去,溫室鱗次櫛比,遠處黃河如帶。沿黃而居,人們對黃河曾“愛恨交織”。

(走讀黃河·圖文互動)(2)黃河畔的糧、菜、花之變

  這是三合村的蔬菜大棚(8月2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受益于黃河水,三合村是甘肅省少有能種水稻的地方。上世紀80年代,三合村開始探索蔬菜種植,現有大棚5000多個,年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9000元,蔬菜賣到了北京等地。

  而當汛期來臨,菜農們便擔心起來。村黨委書記李曉光説,最近的一次洪水是2012年,洪水漫過河堤,800多畝土地受災。

(走讀黃河·圖文互動)(3)黃河畔的糧、菜、花之變

  這是三合村的蔬菜大棚(8月2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2015年,黃河甘肅段防洪工程建設實施,該項目是國家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設計在262公里治理河段內,新建、維修加固堤防、護岸及護坡工程326.5公里。三合村所在東灣鎮也因此新建護岸工程8公里多。

  “今年水比2012年還大,但沒造成災害,收入一點沒受影響。”三合村村民翟振峰説,他家裏6個大棚,今年辣椒地頭價最高達到每千克12元,這一價位足足保持了2個月。

(走讀黃河·圖文互動)(4)黃河畔的糧、菜、花之變

  這是新建成的黃河靖遠段防洪工程(8月2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甘肅省水利廳水利管理局介紹,黃河甘肅段防洪工程已基本建成,並經受住了2年汛期較大洪水的考驗。2018年,黃河上游降雨量較歷年同期偏多40%,蘭州段最大洪峰流量為每秒3600立方米。2019年最大洪峰流量為每秒3730立方米,已完工程運作良好,工程防洪效益明顯。

  不再為洪水擔憂,三合村求新求變的步子更快了。村裏已有人嘗試養花,品種達到30多個。走進花卉基地,不僅有平安樹等1米多高的盆栽,也有小巧可愛的多肉植物。

(走讀黃河·圖文互動)(5)黃河畔的糧、菜、花之變

  三合村黨委書記李曉光在整理花木(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玉潔 攝

  産業結構轉型,不僅讓農民收入節節攀升,人們對水的利用也更加高效。李曉光説:“種水稻每畝耗水約800噸,年收入約2000元;蔬菜每畝耗水約400噸,年收入約3萬元;花卉每畝耗水不到200噸,年收入能有七八萬元。”

  從水害變水利,黃河畔從糧到菜再到花的“種植變奏曲”也越奏越動聽。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綠色與現代感相結合的卡塔爾建築
綠色與現代感相結合的卡塔爾建築
“踩高蹺”的捕蝦人
“踩高蹺”的捕蝦人
“最美鄉村小學”迎來開學季
“最美鄉村小學”迎來開學季
德國法蘭克福迎來“中國節”
德國法蘭克福迎來“中國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49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