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株洲”的“進”與“退”
2019-08-22 18:40:3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推動高品質發展調研行)

  新華社長沙8月22日電 題:“新株洲”的“進”與“退”

  新華社記者陽建

  湖南株洲,這個曾經以冶煉、重化工為主的老工業基地,正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脫胎換骨”:當清水塘的污染之重無法承受,縱使每年産值200多億元,也一口氣全部退出。當老舊産業乏力,“中國動力谷”因勢而進,新動能澎湃而至……

  “退”不猶豫,一塘清水“綠”株洲

  2018年倒數第二天,株冶集團工段長肖永強看著冶煉爐緩緩熄滅,淚水噙滿雙眼。“清水塘曾對中國工業貢獻巨大。”

  冶煉爐熄滅標誌著清水塘老工業區的歷史使命徹底終結。新中國成立,株洲清水塘地區即被賦予振興國家工業的重任,陸續布局了數百家冶煉、化工廠。

  煙囪高聳,機器轟鳴,彼時清水塘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使命與榮光,卻也沉積了數十年污染與落後産能。

  “堅決打破思維定式、路徑依賴、行為習慣。”2013年,株洲市決策層“壯士斷腕”,誓言“還綠”株洲。

  冶煉廠,關!化工廠,停!小煤窯,封!……株洲市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對“三高”行業、過剩産能“下狠手”。過去六年來累計關停企業近2000家,直接削減産值700億元。

  “退産能很痛苦,對工業之城株洲而言尤甚。但我們沒有絲毫猶豫,對標高品質發展不能打折扣。”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説。

  面對數百億産值清零、數萬工人下崗……株洲市毅然決定對清水塘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當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碰撞,有群眾傷心,有幹部落淚,但企業最終一家家搬走了。

  眼淚,是轉型陣痛的印記;眼淚,不會也不能白流。

  在關停企業的同時,株洲市將資産收儲、轉移轉型、環境治理、新城建設、産業導入同步推進。數百根煙囪倒下,沉積的廢渣得到處理,過去因污染變得“五顏六色”的霞灣港開始重現清水悠悠。

  株洲,真的綠了!2018年,市區空氣優良天數達288天,優良率80.2%。同時,一座涵蓋科技創新、工業文化、口岸經濟、數字智造等板塊的産業新城,正在清水塘崛起。

  “進”得及時,澎湃動力“活”株洲

  見到裝配工張傑時,他正在北汽株洲基地裝配工序上忙碌。上半年,這裏生産的EU5新能源車,帶動株洲汽車制造工業增加值大增70.8%。“生産線現在是24小時運轉。”

  “忙起來是好事,説明廠裏的新能源車賣得好。”張傑面露喜色。

  今年上半年,北汽株洲分公司完成整車生産7.54萬臺,同比增長125%。

  這一“收獲”,離不開株洲市的“進新”。

  2013年,株洲市基于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産業比較優勢,審時度勢打造“中國動力谷”。受益于要素與資源整合,三大動力産業迸發出澎湃的新動能。

  目前,株洲已是全球首個産值突破1000億元的軌道交通産業基地,中小航空發動機制造業保持了30%的增速,起步晚的汽車産業也形成了從設計研發到零部件生産、整車制造再到後市場服務的完整産業鏈,産值規模300多億元。

  株洲市還“多點開花”培育動力産業的衍生産業,推動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産業實現了從零起步的跨越式發展,激活了株洲整個産業生態。

  長城自主可控電腦項目落戶株洲僅一年就順利投産。2018年,株洲市電子資訊産業實現産值256億元,增長13.2%,規模以上企業70家。

  在蘆淞區白關服飾産業園,傳統的服飾産業引入了智能化生産線。客戶在門店用幾秒時間3D量體,廠房隨即自動生産,40分鐘就可以穿上私人訂制的新褲子。

  “新動能補位越及時,經濟波動幅度就越小,增長基礎就更牢。”毛騰飛説。

  隨著新舊動能有效接續,株洲的增長品質穩步提升。2018年,株洲市新興産業和高新産業佔比達44%和25%,較2012年分別上升13個和9個百分點。

  “創”字當頭,五大理念“興”株洲

  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磁浮廠房,汗水打濕了佟來生的眼鏡。扯衣角擦了擦鏡片,他又忙碌起來。

  身為中車株機公司磁浮研究所所長,佟來生正在忙碌的大事是研制我國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車。“這款時速200公里的磁浮列車,將填補全球該速度等級磁浮交通係統空白,下線後有望推動磁浮産業走向市場藍海。”

  轉型升級憑什麼?新動能培育靠什麼?“創新為要,抓科技創新,抓制度創新。”

  加大研發投入、匯聚高端人才、攻關一批關鍵技術、完善創新創業全鏈條服務體係……株洲市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對高品質發展的支撐,2018年高新技術企業較上年增加118家,今年有望突破500家。

  制度創新是振興株洲的“軟實力”。“拿地即開工”“交房即交證”“三測合一”等大刀闊斧的改革,讓株洲贏在營商環境起跑線上。

  “新發展理念已在株洲生根發芽,創新始終是振興株洲的不竭動力。”株洲市市長陽衛國説。

  從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到商用磁浮3.0版列車……70年來,株洲憑借持續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的創新成就,躋身世界産業創新舞臺。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株洲”的“進”與“退”-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490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