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消滅藍藻之路有多長?——打好巢湖綜合治理攻堅戰
2019-08-20 18:42: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合肥8月20日電 題:消滅藍藻之路有多長?——打好巢湖綜合治理攻堅戰

  新華社記者程士華

  每年高溫時節是巢湖藍藻水華的多發易發期。近日巢湖水華衛星遙感監測報告顯示:8月16日,巢湖西北部沿岸和西南部沿岸發現水華,面積約39平方千米,佔湖比5.15%,可視為輕微水華;17日,巢湖區域部分被雲覆蓋,無雲區域未監測到明顯水華;18日,監測到水華面積48.31平方千米,佔湖比6.34%,輕微水華;19日,巢湖部分區域被雲覆蓋,無雲區域未監測到明顯水華。

  “和去年相比,今年巢湖藍藻水華現象有明顯減少的跡象。”巢湖研究院院長朱青説,這和近年來巢湖綜合治理不斷加大投入、巢湖水質改善有關。藍藻水華發生主要在于水體富集了過多的氮、磷等,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一種表現。

  為加快巢湖綜合治理,合肥市2013年成立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在無先例可循、無現成模式可搬的情況下,探索建立了統一管理機制、源頭管控機制、建設管理機制、項目評估機制、協調聯動機制、資金投入機制等,形成了以理論體係、關鍵技術、體制機制、工作方式“四大創新”為實踐內容的治理模式。同時,巢湖生態保護與治理始終伴隨著生態理念的提升創新,逐步形成了“生態優先、城湖共生、生態宜居”的治巢理念並得以落實。

  生態難題體現在水裏,治理功夫離不開岸上。據合肥市環湖辦主任高斌友介紹,合肥市聚焦水環境修復,在合肥經開區京臺高速處創新試點了“初期雨水調蓄原位處理技術”,對相當于城市“洗澡水”的初期雨水進行處理,使其可直排入自然河流,這成為國內首個高標準就地處理初期雨水項目;2018年初啟動的4萬多畝十八聯圩濕地項目,運用近自然手法,發揮濕地過濾凈化功能,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全面推廣鄉鎮污水處理的設計建造運營一體化模式;對5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開展雨污分流治理試點,採用蜂窩式硅砂原位處理技術對陽臺洗衣機水、空調冷凝水、屋面雨水進行處理,試點取得成功;建設4座藻水分出境,投入使用2艘移動式藍藻磁捕船,藍藻處理已經初步形成岸基處理和水上移動處理相結合的防控體係;引進新優技術實施水生態修復工程,建立以沉水植物凈化體係為主、水生動物調控為輔的水體原位凈化體係等。

  2012年以來,在巢湖流域經濟總量翻了兩番、城鎮人口增長近一倍的承載壓力下,巢湖治理依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河湖水質得到改善,環保部門對合肥市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結果,從2012年的48分提高到了2017年的80.2分,國控斷面年度水質達到考核要求比例由2012年的27.3%提高到2018年的93.3%,呈逐步好轉態勢。

  今年上半年,巢湖水質為Ⅳ類,主要污染物濃度指標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氨氮濃度下降45%,總氮濃度下降21%,總磷濃度下降23%,化學需氧量濃度下降15.6%。

  “巢湖治理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係統工程,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水質狀況存在反覆波動的可能性。”合肥市副市長王民生説,各類污染物濃度指標的下降,使得今年巢湖藍藻水華問題相比去年有所好轉。同時,藍藻水華也和每年高溫持續時間等自然條件密切相關。藍藻水華發生的頻率也有著其自身的尚未完全被人類解密的規律,比如逢到“大年”,對環境影響較重,逢到“小年”,影響則相對較小。根據目前情況分析,今年是巢湖藍藻水華的“小年”。

  高斌友認為,藍藻水華治理需要建立在對客觀規律正確認識的基礎上,目前國內外對藍藻水華的形成與溫度、降雨量、雨速、湖面風速、藻種過冬積溫等因素有一定的研究,但由于多數研究都是基于室內分析和小型裝置,難以模擬生態係統復雜的真實情況,大尺度嚴格驗證的普適性規律仍然不多。另一方面,根據國外的經驗,即使通過努力將外來污染源控制到較低的水準,湖區藍藻仍有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定范圍集聚,藍藻水華治理形勢仍然嚴峻,需要進一步研究出藍藻防治、巡查、打撈等工作應對機制。

  高斌友表示,下一步,合肥市將根據安徽省委、省政府“全面啟動巢湖新一輪綜合治理”的要求開展工作部署,想方設法全力推進,在確保工程品質和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推進環巢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天空之眼瞰昆明
天空之眼瞰昆明
緊急迫降
緊急迫降
巴黎:夏夜蒙馬特
巴黎:夏夜蒙馬特
古村新韻
古村新韻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489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