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海定波寧看寧波——寧波制造業發展啟示錄
2019-08-13 18:03: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寧波8月13日電 題:海定波寧看寧波——寧波制造業發展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三江匯合,海浪逐天。逐水而生,因港而興——

  這裏曾鼓蕩著百年中國制造的先聲,飛揚著實業興邦的家國夢想;

  這裏是當今中國制造業重要基地,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

  並非沒有驚濤駭浪,但卻始終安若泰山,一如600年前得名——

  海定則波寧。

  這是6月12日拍攝的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動化生産車間。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走遍天下,勿如寧波江廈”——千帆競發,百舸爭流,這邊風景獨好

  寧波舟山港,一望無際的海岸線,鎮海煉化的廠區雄峙在藍天之下。

  經過40多年的建設,曾經的海涂地上矗立起原油年加工能力超2300萬噸的中國最大煉化一體化企業,上世紀90年代以來煉油競爭力一直穩居亞太地區煉廠第一組群。

  寧波,是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點,也是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基點。

  天高海闊,騰踴澎湃。寧波有著堅實內核力量——

  雄踞東方大港,第二産業比重達到51.3%,成為中國南方唯一的第二産業佔比超過第三産業的副省級城市。

  除了臨港工業,還有汽車、紡織、家電等産業,一個港口城市為什麼會形成門類齊全、産業集群較為完備的現代工業體係?

  除了雅戈爾、方太廚具等,還有一大批從事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的生産企業,孕育了數量可觀的單項冠軍,秘訣何在?

  6月12日,工作人員在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檢測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在寧波,有種“奇怪”現象——企業家都立志成為“行業第一”,建設百年企業。

  記者走進寧波服飾紡織業巨頭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染色車間,遍布先進機器,鮮見操作工人,更看不到各色染料。紡織印染,這裏不再有傳統“大染缸”。

  申洲國際目前股市市值超過1500億元,憑借雄厚實力,完全可以在高回報的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為什麼堅決不做?

  申洲國際董事長馬建榮對此輕描淡寫: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錯了。他用兒時的經歷做比喻:“那時候冬天奶奶腌的鹹菜是全村莊裏最好吃的,很多人都來吃。”

  大道至簡。

  得益于“專注”,申洲國際在風浪中搏擊壯大:全球最大縱向一體化服裝制造商,滬深兩市及港股服裝板塊中國內地市值最大的紡織服裝企業,連續數年名列中國針織服裝出口企業出口規模第一位。

  無獨有偶。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肆虐時,下遊服裝行業出口困難,全球最大的工業縫紉機旋梭生産企業寧波德鷹也曾想過轉投酒店業,一家四星級酒店的定金都下了。

  “當時流行多元化發展,但做酒店服務業不是我們強項。”寧波德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行政副總徐建鋒説,“服裝業發展經久不衰,只要做專做精做強,縫紉機市場永遠都有發展的空間,企業也永遠都有生存的空間。”

  德鷹最終選擇堅持與小小的縫紉機旋梭“死磕”。如今德鷹的旋梭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40%,正在建設的智能工廠將成為全球加工技術最先進的工廠。

  扎根實業,精耕細作,這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定力;

  時空穿越,薪火相傳,這是一種堅守,更是一種傳承。

  寧波市鎮海區思源路255號,“甬”字形的“寧波幫博物館”,葉澄衷、張逸雲、方液仙……實業先鋒群星璀璨的故事雲集。

  昔日,寧波的商賈們踏上海船,奔赴上海灘,造出中國最早的火柴,建成最早的燈泡廠,興辦最早的日用化工廠……闖出中國工商界赫赫威名的“寧波幫”,開啟了中國制造的先聲。

  港口,為這座千年之城帶來商賈雲集的輝煌。

  “跳出三江口,向東是大海”。40多年前開啟的改革開放,讓寧波再次面向大海敞開胸懷,寧波港也從內河港、河口港向深水港轉型,創造了新的榮光。

  臨港工業蓬勃興起,眾多寧波企業瞄準全球市場,形成胸懷天下、向海而生的氣質。

  這是6月11日拍攝的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生産線。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目前我們70%的電池外銷,全世界每8節電池裏就有1節是我們生産的。”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劍浩説。

  從7人小作坊起步,雙鹿電池作為中國第一個電池品牌,65年來始終瞄準全世界最先進的目標奮進,1991年第一年實現自營出口後就創匯300萬美元,出口量即佔總産量的52%。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今天,步入這個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鹼性電池生産基地,看到的是電池自動化生産線的最高水準:不用開燈、無人值守的“黑燈”生産線世界領先……

  放眼全球,迎來的是角逐寰宇的競爭。

  打開海倫公司的主頁面,赫然寫著:“中國琴,中國心。”

  一臺鋼琴9000多個零部件,要制造出一部高品質的鋼琴整機産品,不少國外企業走過上百年時間。

  1999年,德國法蘭克福樂器展銷會上,目睹中國鋼琴處于全球産業鏈低端的尷尬,時任寧波北侖鋼琴配套廠廠長陳海倫深受觸動,下決心“制造出世界一流的鋼琴”。

  20年來,從零碎的配件制造,到主打核心部件,陳海倫和工人步步攻關,走自己的品牌化道路,發展歷程堪稱業界奇跡。

  如今,“海倫鋼琴”已是在世界鋼琴行業頗具影響力的中國民族品牌,全球范圍內代理經銷海倫公司産品的琴行超過800家。

  篳路藍縷,披荊斬棘。

  一路走來,寧波制造,是資源稟賦、産業自覺,更是夢想接續、使命擔當。

  這是6月13日拍攝的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線。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今天,盤點這座低調務實的城市時,會發現其異樣的特質:

  “冠軍”的搖籃——

  寧波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8家,數量居全國城市之首,主要聚集在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等領域,其中57.1%的企業主導産品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92.9%的企業主導産品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在納入寧波市級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的233家企業中,36家企業主導産品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149家企業主導産品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制造業單項冠軍是中國制造的中堅力量,是産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産量、産值可能不太起眼,但不少都手握行業話語權和定價權。”寧波市經信局副局長童鴻根説,“只有單項冠軍越來越多,才能更快實現從制造向創造轉變,最終實現由大變強。”

  産業的集群——

  慈溪家電、余姚塑膠、寧海模具、象山針織、奉化氣動元件、海曙紡織服裝……門類齊全、層次多樣且高度密集、區域特色鮮明,在模具、軸承、液氣密、緊固件等細分領域形成比較優勢,有“中國模具之都”“中國緊固件之都”之稱……

  這裏擁有9個全國唯一的産業基地稱號,形成8個超千億級制造業産業集群,是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石化産業基地和新材料産業基地、全國四大家電生産基地和三大服裝産業基地之一……

  全市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2%,創新型初創企業、省級高成長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12524家、865家,均居全省首位。

  民企的活水——

  寧波是我國民營經濟的重鎮,民企貢獻了寧波62%的稅收、63%的經濟總量、69%的出口、85%的就業崗位、95%以上的上市公司與高新技術企業……

  “12萬家民營制造企業,是寧波制造的底色。海量的市場主體,是寧波的活力所在。”寧波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建華介紹,就制造業而言,寧波84.1%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是民營企業;有100家以上民營企業的産品市場份額居全國第一,其中25家以上居全球第一。

  2018年,寧波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745.5億元,增長7%,成為“萬億俱樂部”新成員。全部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46.1%,高于全國平均近10個百分點。

  “心無旁騖做制造,保持定力壯大實體經濟,這充分説明寧波一直走的是一條內涵式發展的特色化道路。”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韓永生説。

  “跑過三關六碼頭”的勇者——牢牢把握制造業之魂,邁向先進制造業

  制造業的靈魂是什麼?

  幾乎所有寧波企業給出了同樣的答案——創新!

  “跑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這句諺語生動描述了昔日寧波商人見多識廣、博採眾長的氣質和傳統。

  從改革開放之初鄉鎮企業到上海請“星期日工程師”,到今天延攬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寧波制造”始終堅持創新求發展。

  不少創業者在車床上、在模具中、在材料裏,研究、琢磨,樂此不疲,書寫最精彩的科研論文,把自己從企業家“逼”成了科學家。

  6月12日,工作人員在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檢測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有這樣一種現象——在寧波有很多農民出身的企業家,相互之間不比規模、不比産值、不比産量,而是比獎杯比證書,比研發人才多寡,比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比重;

  有這樣一組數字——在寧波,90%的研發經費來自民營企業,95%的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設在民營企業,82%的發明專利由民營企業申報和擁有。寧波慈溪,一個縣級市近11年來累計有10家民營企業和2位民營企業家獲得國家科技大獎;

  有這樣一支隊伍——擁有60家産業技術研究院和一批強校強院強所,包括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兵科院寧波分院、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寧波分院等“高能級”院所,與寧波本地企業一起,構建起産學研的“最強大腦”。

  創新的引擎,催發澎湃的動力。

  近年來,寧波制造不斷向上突破,佔領科技創新制高點:在全國率先發布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工業作業系統“supOS”,國際首根500千伏光電復合交聯海底電纜交付使用,全球首批産業化輻射制冷降溫薄膜産品下線生産,全球首創氣幹性自交聯水性樹脂和首款經導管三尖瓣置換係統……

  今天的寧波,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這是6月12日拍攝的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專利墻。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不斷攻關新産品,解決“卡脖子”難題——

  寧波余姚,江豐電子展廳裏擺放的高純金屬濺射靶材,生僻的名字,卻是所有晶片的關鍵材料。

  “就像在晶片裏修路,只不過我們修的這條路只有頭髮絲的萬分之一寬。”江豐電子創始人姚力軍説。

  從2005年研發第一個中國制造靶材,到實現整個生産線自主創新,直至取得10奈米和7奈米技術量産……從此,中國高純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不再依賴進口。

  今天,江豐電子擁有近200項國內外授權專利,靶材遠銷北美、歐洲等地。

  在寧波,一批這樣的企業在默默攻關:幾代人做好一個行業,海天塑機從“小作坊”變身世界聞名的“塑機王國”;幾十年瞄準圓珠筆尖,貝發集團破解筆尖鋼的世界難題;布局車聯網前沿技術,均勝電子推出首款基于5G的V2X産品……

  這是6月13日拍攝的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展廳一角。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持續探索新模式,顛覆、重塑傳統産業——

  從一根紗到一件衣需要多久?

  45分鐘,這是寧波慈星股份董事長孫平范給出的答案。

  將衣片做成“代碼”,用一臺電腦橫機濃縮整個制衣環節,一鍵輸入,自動産出。就像3D列印一樣,一件成衣可以迅速穿走。

  孫平范的外公生産手搖橫機、父親做針織品生意,當效率更高、技術更強的電腦橫機橫空出世並攻城略地的時候,孫平范敏銳地嗅到了産業轉型的訊息。

  然而,當時一臺國外電腦橫機賣60多萬元人民幣,普通手搖機賣兩三千元,“買一臺國外電腦橫機的價格相當于買幾百臺手搖機”,國內許多針織企業望而卻步。

  一咬牙,孫平范把此前15年的企業積蓄押出來做研制,國內第一臺自主研發的電腦橫機由此問世。

  如今,慈星電腦橫機位列全球電腦橫機前三強,年産銷電腦橫機居世界首位。

  這是6月12日拍攝的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展廳。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應時開發新業態,滿足生活新需求——

  大豐實業碩大的展廳裏,隨著一鍵遙控,各種造型的舞臺從地面升起,左右前後移動,帶來精彩的視覺享受。

  智能舞臺包括燈光、音響、座椅、裝飾、舞臺……這個新制造領域孕育出大豐這樣的“隱形冠軍”——研制柔性齒條升降裝置為代表的幾十項核心技術打破國際壟斷,獲得各類專利900余項,推動演藝裝備國産化和智能化……

  G20杭州峰會、上合青島峰會、20多年央視春晚、國家大劇院演出……很多國家重大活動、重大文體項目裝備中都有著大豐的身影。

  “每人平均GDP越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高。未來文化無處不在,我們産品布局正從劇院和體育館等行業向旅遊演藝和主題公園等進行延伸。”大豐實業副總裁鐘文明説。

  圍繞消費升級推進供給升級、從生産生活“難點”挖掘創新創造的“熱點”……經濟轉型的密碼藏在這些新需求中,高品質發展孕育在新生活中。

  創新的核心是人才。

  從對頂級創業創新項目最高資助1億元、對高層次人才購房給予補貼等政策,到積極打造、謀劃一批創業創新平臺,寧波栽下的“梧桐樹”不斷吸引來“金鳳凰”。

  2018年全市人才凈流入率達10.1%,居全國城市第2位,其中制造業人才凈流入率高居全國城市首位。

  2018年成功引進頂尖人才48人、領軍人才160人,均實現翻番增長。“甬籍院士”全職回歸、頂尖人才自主培養均實現零的突破。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今年,寧波出臺文件,將每年的這一天確定為人才日,取其“雨生百谷,生機勃發”之意。

  “涉狂瀾若通衢”——咬定青山不放松,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向海而生,免不了風雨來襲。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寧波依然淡定從容——

  今年上半年寧波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417.2億元,同比增長6.5%;外貿進出口總額4327.2億元,同比增長7.4%。

  “涉狂瀾若通衢”,猶如寧波幫博物館展板上形容寧波歷史的這句話。

  定力促實力,實力強定力。

  83歲的海天塑機董事長張靜章,從去年6月就感受到市場的變化,到了9月明顯感覺到訂單下降。問如何看待當前形勢,他氣定神閒:“辦廠50年了,什麼樣的困難沒經歷過?這點風浪算什麼?”

  從上世紀70年代流動資金100元的農村小作坊,做鐮刀、鋤頭起家,轉型注塑機,80年代學習寧波塑膠機械總廠,90年代對標無錫塑機廠,緊接著是鎖定國際先進企業……一步一個腳印,海天塑機如今已是世界注塑機制造巨頭,銷量全球第一。

  張靜章每天研究經濟形勢,定期給員工講課:“保持定力,苦練內功,加大創新,下一步要出口非洲、南美多一點,要繼續在墨西哥、越南、俄羅斯辦好廠……”

  6月12日,工人在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企業練內功,政府做實功。

  一方面圍繞降成本、助融資、破壁壘、促轉型、拓市場、保權益等六個方面,推出一係列支援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的幫扶政策,2018年累計為企業減輕各類稅費負擔862.3億元;另一方面,全面推進智能改造工程,重點培育、支撐制造業企業順利實現“機器換人”。

  聚焦制造業發展,寧波市提出打造“246”萬千億級産業集群——建設綠色石化、汽車兩個萬億級産業集群,建設高端裝備、電子資訊、新材料、軟件與新興服務等4個五千億級産業集群,建設關鍵基礎件、智能家電、時尚紡織服裝、生物醫藥、文體用品、節能環保等6個千億級産業集群。

  “制造業是寧波的優勢,也是寧波的根基。”寧波市委負責同志表示,無論形勢如何變幻,寧波都要保持發展壯大“寧波制造”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

  繼續讓改革不斷深化,持續釋放更大的市場活力——

  在天生密封件公司,有一個不領薪的特殊員工——慈溪市科技局原副局長許登坤,是政府派駐在這家公司開展幫扶的幹部。

  “我正幫公司申報寧波市‘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許登坤介紹,“慈溪有30多名我這樣為企業服務的在職幹部,用多年行政服務經驗來服務企業。”

  政府沉下去,企業活起來。

  “以前都説企業有事找政府,但我搬到這個園區後,幾乎沒去找過政府,要辦手續都是政府到府來為企業服務,非常方便。”寧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勵行根感慨地説。

  在寧波,主政者也有一種感受,企業基本上不怎麼找政府。“在寧波,大家支援企業發展的動力足、方式靈活,都是奔著‘政府有為、市場有效’的目標去,政府不能代替市場去做,而是要替企業解決問題。”一位政府工作人員説。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大力實施科技新政、人才新政、投資新政,項目審批效率居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政府透明度、公共服務滿意度居全國前列。

  “寧波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標誌性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是原動力。”寧波市委政研室經濟處處長李昭説,下一步寧波仍要持續推動改革,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6月8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上,參展商在展示5G無人清掃車。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繼續讓開放不斷擴大,面朝大海弄潮逐浪——

  6月8日,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在寧波拉開帷幕。

  這個由曾舉辦四屆的中國國際日用消費品博覽會升格而來的國家級展會,也是目前唯一聚焦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盛會。

  11萬平方米展覽總面積,參展企業1186家,包括境外525家、境內661家企業,境外政府官員和客商超過3000名……

  6月8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上,波蘭展商向顧客展示琥珀和蜜蠟制作的飾品。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斯洛伐克商人尤裏第一次來到中國,當他看到顧客對他帶來的休閒蛋白零食格外感興趣時,興奮地説:“通過這次展覽,我們發現了中國市場,現在也有了計劃,要開始拓展中國市場。”

  舉辦産業企業對接會,洽談國家投資合作、高層次人才智力合作……以盛會為契機促成一批重大項目簽約,投資總額達658.9億元人民幣,其中外資項目16個,投資總額335.9億元人民幣,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

  6月8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上,一名展商(右)在介紹捷克生産的一款輕型飛機。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從港口出發,以實業為基,今天,寧波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中東歐商品集散地,在中國對外經貿舞臺上的作用愈發重要。全市從事外貿的人口約200萬,進出口實績企業2萬多家,160多種自産商品銷量長年居世界第一,貿易往來國家地區220余個。

  未來,寧波將進一步暢通貿易投資通道,在海上、陸上、網上加快構建高水準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暢通人文通道,拓展國際“朋友圈”,築牢民心相通之橋……

  約7000年前,古老的河姆渡,開啟了寧波的傳奇。

  1200年前,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裏出發,寧波由此成為廣袤中國腹地走向世界的前沿。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港口開放到計劃單列,寧波實現從商埠小城到國際港口名城的歷史性跨越。

  開放,是寧波發展的巨大優勢;開放,也是寧波制造的不變基因。(記者何玲玲、秦傑、方益波、張旭東、王敏、李坤晟、張辛欣、屈淩燕、方問禹)

  新聞連結:

  28個!這座城市為何擁有數量最多的“隱形冠軍”?——從寧波制造看中國制造的發展邏輯

  記者手記:站在未來看現在

  新華時評:致敬“質樸綻放”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海定波寧看寧波——寧波制造業發展啟示錄-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69112487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