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哪吒》看“熊孩子” 標簽不能隨意貼
2019-08-09 09:21:48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期檔,看哪吒成為不少家庭暑期的必備活動。不少家長表示,電影深刻地展示了教育之道,尤其是針對“熊孩子”的教育經。影片中李靖夫婦用獨特的教育方式,將哪吒這個“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滿滿的“育兒幹貨”引人深思。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是“魔丸”降世,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自己是“壞角色”。他是個“孤獨的熊孩子”,所有人視他為妖怪,沒人願意跟他玩。“既然你們都把我當妖怪,那我就當妖怪給你們看。”每次闖了禍,他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這像不像我們周圍被父母、師長貼上標簽的“熊孩子”?

  不少父母在催孩子奮進的路上焦慮不已、疲憊不堪。為了鞭策“熊孩子”上進,成為“我希望你成為的樣子”,很多家庭都信奉攀比式教育,挂在父母嘴邊的口頭禪常是你哪裏做得不夠好,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優秀。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著“人比人”,做最好的那一個。

  讓我們先給“別人家的孩子”畫一幅畫像:“別人家的孩子”是一種奇特的生物,是自己孩子仰望的存在,他寫字好看,成績單也好看,乖巧聽話,才藝不凡……談到自己孩子,一些父母則往往扮演著類似電影裏“陳塘關百姓”的角色,經常用批評、指責的方式給孩子扣上一個個不太雅觀的帽子。

  這種攀比式教育的美好願望是打造理想的孩子,卻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你不夠優秀”的心理暗示,傷害孩子的自尊。其真實的效果往往是在“別人家的孩子”光環的陰影之下,不敢大步前進,畏手畏腳,低估自己的進步,對自身缺乏肯定。家長帶著焦慮情緒的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孩子的負擔。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父母用挑剔的目光打量著,聽到的多是不愛學習、不乖巧、成績太差等負面評價,長此以往,他還能正確地認知自己嗎?

  在不少家庭裏,自由和愛經常成為對立的矛盾兩面。父母常常會下意識地以愛之名責怪、約束孩子,“批評你是為了你好”“跟人家比比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類,而孩子大抵也在行動上、或者內心深處抗拒這種約束,他們會感覺父母的期待多于對自己的愛。不少父母在遭遇孩子這種抗拒時也會暗暗傷心,鞭策孩子奮進難道有錯嗎?

  嚴格要求孩子是為了他將來在社會有立足之地,有選擇的自由,這是不少家長教育孩子樸素的出發點,哪怕自己的教育方式違背教育規律,也是一個容易被諒解的理由。其實,當孩子的教育出現問題,首先應該改變的是父母,很多家長不去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而是一味地責怪孩子,動輒給孩子貼上“熊孩子”的標簽,這是教育無能的表現。

  貼合時代語境的新版哪吒,讓人們在影片中看到了很多孩子、家庭甚至自己的縮影。願每一個孩子的父母,面對有點“熊”的孩子,都能像影片中李靖夫婦一樣,學會包容與理解,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陪伴,對孩子多一些認可,這樣的信任會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力量;願每個不完美、甚至充滿缺點的孩子,都能沐浴著愛的光芒,讓父母的信任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力量,成長為自己心中的英雄。(沙洲)

+1
【糾錯】 責任編輯: 黃浩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古堡前的愛丁堡國際軍樂節
古堡前的愛丁堡國際軍樂節
百年“老江橋”成哈爾濱旅遊“新名片”
百年“老江橋”成哈爾濱旅遊“新名片”
河北靈壽:暑期快樂學舞蹈
河北靈壽:暑期快樂學舞蹈
湖南炎陵:摘黃桃 促增收
湖南炎陵:摘黃桃 促增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115112485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