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鏡頭向下 聚焦一戶農家的七十年
2019-07-26 07:54:5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初夏,浙江黃岩涼棚嶺村。

  翻開壓箱底的老照片,看著5歲的孫子在小院兒裏蹦蹦跳跳,葉興法的眼神有些迷離——和近70年前那張衣衫襤褸的全家福相比,一樣的陽光,卻不一樣的溫度。

  “父母、哥哥、姐姐,拍這張全家福時我還沒有出生。”

  葉興法手中的這張老照片,是《浙江日報》老記者徐永輝拍攝的。從1950年初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徐永輝就與葉家有了不解之緣,追蹤拍攝了近70年,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時光飛速流轉,被一張張泛黃的照片拼剪成集。剪影最初是饑餓、襤褸、貧病,漸變為團圓、豐收、富足。

  扎根泥土的相冊、成千上萬個鏡頭,記錄下了浙江乃至中國農村的歷史變遷。70年光影雖無聲,70年人間已巨變。

  首張全家福充滿陰鬱

  “婆婆93歲去世,最喜歡吃腌菜,改不過來。”葉興法的妻子王麗英大嗓門,説話嘎嘣脆,身後十來個壇子的泡酒,主要是給她喝的,“現在住的是樓房,掙錢有門路,打乒乓去禮堂,跟我剛到葉家時天差地別。”

  70年前葉家的窘境,一張全家福是最好的見證。

  1950年初,正是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之時。20歲的徐永輝剛剛成為《浙江日報》記者,到嘉興採訪。一天早晨,當他路過七星鄉二村村口時,忽然聽到一陣奶聲奶氣的歌聲:“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徐永輝循聲望去,原來是兩個衣衫襤褸的孩子,在曬場上蹦蹦跳跳地唱歌。他們穿的衣服,是用破布舊絮拼成的。職業習慣讓他將相機舉起,可相機蓋剛打開,孩子們就嚇得哭著往家裏跑。

  徐永輝追了兩步,不遠處的破屋子裏走出來一位男人,懷裏抱著一個嬰兒,兩個孩子躲在了大人身後。往屋裏一瞧,一家5口人擠在不滿10平方米的灶披間裏,只有半張桌子,一只鐵鍋,全家人就蜷縮在一張破棉絮鋪的木板床上。

  目睹這一幕,同樣是苦出身的徐永輝一陣心酸,他想給這家人拍張全家福留作記憶,“我能翻身,相信他們也能翻身。”

  徐永輝和大人攀談,得知男主人叫葉根土,是一位雇農;女主人叫高阿二(音)。三個孩子分別是大女兒葉桂鳳7歲,大兒子葉興富5歲,次子葉興友1歲(葉興法生于1962年,是葉根土最小的兒子,當時還未出生)。

  徵得同意後,他對著葉根土一家按下了快門。這張充滿陰鬱的全家福中,葉根土一家衣衫襤褸。除了葉根土露出一絲笑容,孩子們一臉苦相和警惕。妻子是扶著墻壁走出來的,身體十分虛弱。

  這是葉根土的第一張全家福,也成為這個故事的起點。

  第一個“十年”生活大有起色

  徐永輝在嘉興郊區拍下那張“全家福”後,心裏一直惦念著葉根土一家。1954年秋,徐永輝重返嘉興七星鄉,卻發現葉根土搬家了。當地農民告訴他,這戶人家已經搬走,不知去向。

  直到1957年,徐永輝第五次去找,才從當地一位老太口中得到線索:葉根土帶著全家回到黃岩。事實上,在第一次分離之後的兩年裏,葉根土徹底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連續遇上農業豐收,攢了點錢,于是決定全家回到黃岩。

  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前夕,徐永輝又輾轉重新找到已經回黃岩的葉根土。此時的葉根土有了自留地,養了肉豬,生活大有起色。

  看到葉家生活煥然一新,徐永輝感慨地舉起相機,拍下了第二張全家福,並將葉根土一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寫成報道,題為《一戶人家十年間》,在1959年9月22日的報紙上發表。

  照片成為陪嫁的“傳家寶”

  此後,葉根土一家與徐永輝的聯繫更為緊密。

  1962年,葉根土的大女兒出嫁。在那個年代,結婚證更像一張大獎狀,而新人們最盛行的裝扮是:男士穿中山裝,女士梳齊耳式短發。

  至于嫁粧,單車、手表、收音機和縫紉機是最時髦的“四大件”,也被稱作“三轉一響”。

  受邀參加婚禮的徐永輝,決定把自己拍的全家福《一戶人家十年間》,放大後送給葉家。

  10月3日,葉家一片喜氣洋洋。房子裏擺放著新娘子的嫁粧,擠滿了前來道賀的鄉親。葉桂鳳出嫁那天,葉根土把鑲有《一戶人家十年間》照片的大相框,當成了女兒的陪嫁品。他囑咐女兒:“這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是用錢買不到的!你要把這個‘寶’傳下去。”

  這一場景,也被徐永輝用相機記錄下來,並撰文《陪嫁的“傳家寶”》,在1962年11月6日的《浙江日報》上刊發。《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也紛紛轉載並專門發表評論。

  葉根土因此成為全省聞名的移風易俗、破舊立新,運用家史對子女進行艱苦奮鬥、革命傳統教育的帶頭人。一位畫家將桂鳳出嫁的場景畫成了年畫出版發行,轟動一時。那組《陪嫁的“傳家寶”》照片,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

  從窮苦娃到先進青年

  相隔十年,徐永輝第二次見到葉根土的長子興富時,他已經是小學五年級學生,也是葉家祖祖輩輩第一個進學堂的人。再往後的1963年5月,18歲的興富加入共青團,更積極地參加家鄉建設。

  1964年12月,興富光榮地參軍了。徐永輝欣喜地趕到新兵營,見到穿上嶄新軍裝的興富。

  第二年,徐永輝去探望興富。領導和戰友們都稱讚興富守紀律、肯吃苦,練兵場上積極當先,獲得了特等炮手稱號;凡是臟活重活、義務勞動,他都搶著幹,是學雷鋒的積極分子。徐永輝為他高興:這個年輕人成熟了。

  臨別時,興富悄悄告訴徐永輝:“我想入黨,做一名無産階級先鋒戰士。你説成嗎?”“成,當然能成!只要你努力。”徐永輝當即予以鼓勵。

  過了一年,興富不負所望,成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産黨黨員。

  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青年,從擺脫貧困,加入少先隊、共青團,到成長為一名解放軍戰士、一名黨員,這一親眼所見的過程,讓徐永輝感慨萬千。1969年,興富復員回鄉。第二年,他遷往嘉興農墾場安了家。

  第四個“十年”葉家更興旺

  1984年5月1日,徐永輝受葉興富邀請到嘉興做客。徐永輝看到寬敞、整潔的居室,房子裏擺著時興的家具,自行車、縫紉機等一應俱全。

  “我們碰上了好年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興旺,農家富裕起來了。我們四口之家兩個勞力,一年純收入就有1500元。”興富夫婦爭相説道,“現在的孩子可享福了,穿戴要時髦款式,吃喝要變換花樣。”

  看到孩子們洋溢著幸福的笑臉,徐永輝不禁憶起往事——1950年為葉根土一家拍全家福時,興富也是一個孩童,臉上卻是一副驚恐的神情,與眼前的孩子形成多麼強烈的對比。徐永輝不由感慨:同一片土地,同是農家的孩子,呈現的精神面貌截然不同。

  那時,興富是嘉興農墾場七分場的場長,經營著500多畝田地。徐永輝將興富一家勞動、生活、學習的場景拍成一幅幅照片,以《歷史的一頁》為題刊發。

  次子葉興友出生于1949年,拍攝第一張全家福時還是抱在懷裏的嬰兒。1989年9月12日,徐永輝應葉興友的邀請,到黃岩涼棚嶺村共度中秋佳節。

  徐永輝記得特別清楚,那天,他從縣前街花了一毛錢,租了一輛自行車騎到涼棚嶺。太陽映照著村落,顯得格外艷麗。機耕路兩旁的橘林碩果累累;透過橘園,見到連片的晚稻正在吐穗揚花;遠山田園間,一排排新建農宅點綴其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徐永輝拍攝了興友一家和農村十年改革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以題為《一戶人家四十年》進行了報道。報道反響熱烈,評論認為這是一部中國農民在黨領導下的翻身史,也是一部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前進史。

  1994年2月9日除夕之夜,徐永輝帶著跟蹤拍攝的葉根土一家四幅“全家福”,登上了央視春晚舞臺,展現給了全國億萬觀眾。

  年青一代續寫故事

  1974年,葉根土去世,至今已45年。“爺爺過得好日子不多。”孫子葉偉平説,多希望他能看看現在的生活。

  歷史洪流滾滾向前,葉家年輕一輩迅速成長,鏡頭裏有了更多關于青春的奮鬥故事。

  葉根土的大孫子葉勝忠,20歲那年成為一名造紙廠工人。葉勝忠秉承祖輩和父輩樸實厚道的品質,勤勤懇懇埋頭苦幹,曾兩次獲得廠裏的優秀團員稱號,評為“青年崗位能手”。

  楊輝軍,葉桂鳳的大兒子。這些年他和妻子在上海近郊承包10多畝土地種植大棚西瓜,一年能有幾萬元積蓄。2009年,楊輝軍和女兒楊希晨雙雙加入中國共産黨。至此,葉家四代都有了黨員。

  2008年,葉興法夫妻倆花了40萬元(借了一部分),將原先的兩層老房推倒,建了兩間三層高的小樓,一家人住上了寬敞整潔的新房。

  最近這些年,葉家更有了不少新變化。

  小院正南方向的楊梅山,原是早些年葉興法和村民們一起挖石礦、背石頭的地方,如今被鬱鬱蔥蔥的植被覆蓋,別説挖山,砍棵樹都有人管。山下是桂花樹、葡萄架,時常蜂蝶飛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村裏路通了,水清了,環境好了,村裏的楊梅、茭白等農産品幾乎不愁賣。

  2013年,葉家的第一個研究生楊希晨畢業,徐永輝興奮不已。當年6月8日那天,天剛濛濛亮,84歲的徐永輝只身乘坐火車趕往上海,記錄下了葉家第一個大學生畢業的場景。

  葉根土的第二個孫子葉偉平,在2012年和朋友合辦了一家模具廠。2014年,葉偉平買了一輛別克凱越轎車,成了葉家第一個擁有小轎車的人。2014年10月,葉偉平舉辦婚禮。徐永輝應邀前往,又記錄下葉家第三代的熱鬧婚禮。

  “婚禮的日子選在國慶是有講究的,我們家不能忘記新中國的恩情,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的新生活!”葉興法説。

  而在葉偉平看來,如果沒有徐爺爺記錄的照片,後輩們很難感受老一輩們過著怎樣的生活。“現在家裏變化太大了。就像徐爺爺説的一樣,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一張農戶合影與一個時代群像

  徐永輝是浙江日報高級記者,曾任浙江省政協第五、六屆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徐永輝就以“跟蹤攝影”這一特殊的新聞手段,反映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10年、20年、30年、50年……70年;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結婚、生子、入黨、參軍、蓋新房、買新車……葉根土一家的命運變遷,成為徐永輝鏡頭下的鮮活題材,葉根土家裏有什麼大事、喜事,也總在第一時間和徐永輝分享。

  出于“當歷史變遷記錄者”的職業使命,徐永輝一次次按下了快門。至今,徐永輝跟蹤拍攝葉根土一家已近70年,成了葉家四代“最親的人”。

  今年2月15日和16日,徐永輝在90歲生日時又來到黃岩、路橋採訪葉家。回到杭州後他就病倒了,但仍堅持在病床上校對自己的書稿,為近70年不間斷拍攝畫上句號。

  除了葉根土一家,徐永輝還跟拍了浙江余杭農民汪阿金、龍泉掃盲模范李招娣、蘭溪種田女狀元胡香、金華青年陳啟達等人,以及他們的家庭成員。5月上旬,徐永輝精選了300多幅照片,結集出版了《家國天下:十戶人家七十年》一書,分10個篇章展示10戶人家的70年變遷。

  新書首發式上,徐永輝在回望初心時説:“我是一個學徒出身的人,從小沒有機會念書,可我一直有夢。新中國成立前,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在解放區找到一個有飯吃,有工作做,還有學文化和讀書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後,我成了一名攝影記者,我的鏡頭總是對著身邊的普通百姓,因為我盼著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盼著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我這一輩子,只專注了一件事:跟蹤攝影。我在中國農村採訪了70年,發自內心地與農民交朋友,關注和記錄著中國農村的巨大變化。這本書的出版,讓我圓了夢。”(參與採寫:張良)

  (記者王俊祿、許舜達)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夏日到大美新疆來
夏日到大美新疆來
走進天文館 快樂度暑假
走進天文館 快樂度暑假
大暑漂流覓清涼
大暑漂流覓清涼
大熊貓“姐妹花”安然度暑
大熊貓“姐妹花”安然度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4800119